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在各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学生集体生活的特点、建立学校和家庭共育体系来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2.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学生道德规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教育要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渗透道德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能力:学校应以网络为载体,实施创新德育;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就可构建现代的德育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要求语文教学加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学校的语文德育资源,对社会和家庭的语文德育资源及其功能认识不足,使课内外联系流于表面,未触及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情感世界,难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影响有时是透过家庭来实现的。家庭语文德育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持久的,学校语文德育如果忽视这种影响,则其教育效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有必要认识并…  相似文献   

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新课标的建立,要求教师在注重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传统德育教育利用语文、政治、历史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丰富的思想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却往往忽视了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因素。数学作为基本学科之一,也蕴含着许多德育因素,本文从爱国主义、意志品格、辩证唯物主义、美学教育以及学习习惯等五个方面对中学数学学科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学数学课堂德育渗透的因素主要包括: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教师的数学观。加强中学数学课德育渗透,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点”: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点”;联系社会现实,寻找与数学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塑造教师人格魅力,把握感化学生的“切入点”;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点”。  相似文献   

6.
文章把“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社会作为切入点,对德育的本质与核心内容进行探讨,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效能,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德育应以学生人格的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教育因素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德育不断出现新问题,在学生思想、家庭德育、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这就需要德育工作者在社会和家庭德育、学校教育方面采取有效策略,积极构建有效的德育体系和管理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首先学校要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放在各项工作首位,加强与社区、家庭的联系,形成合力,齐抓共管。要建立全面育人机制,学校的每位教职工都有育人职责,每个工作岗位都有育人目标。把德育渗透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育活动中,努力达到德育目标的要求。其次要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总结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的得失.我们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各类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和体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德育渗透必须在学校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根据法律专业的特点,无论是从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考虑,法学教育中德育渗透都十分必要;在渗透中要注意前瞻性、针对性、真实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一、体育与德育结合的优越性学校体育教育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多方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德育涵盖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这是体育教师责无旁贷、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训练和德育不可分割,体育训练对培养学生健壮体质、健康心理、健全品格具有独特作用,其效果往往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或代替的。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把教育与生活、社会、教与学、学与做等紧密联系在一起,德育教育更是一个生活化的过程,只有把德育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关注并创造条件,促进德育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作为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运用正确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将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增强抵制错误思想的能力,从而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3.
从重视边远地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挖掘当地德育资源,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等方面提出了加强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三位一体"是一种联合学校、社会、家庭的力量,对学生全方面开展德育的教育方式。从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学校与家庭结合,开展家校互动;学校与社会结合,开展区校互动这三方面来论述初中生"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体系之建立。  相似文献   

15.
任何教育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德育亦是如此。实际上环境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而且是一种更广泛、更重要的教育。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驿站,而不是教育的全部。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时不可避免地还要同时接受社会的教育,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不光在学校里受教育,在学校之外,在家庭里,在社会上,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受教育。"学生在结束学校教育后,更是要亲身投入社会、立足社会、适应社会,把自己人生的绝大  相似文献   

16.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场所,育人工作又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身心环境,达到最优教育效果。这种整体教育表现为立体性、系统性、规范性。营建良好的德育环境必须着力做好优化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校园文化和环境氛围的建设,重视学生自我教育,积极争取社会、家庭配合,共同教育学生等工作,这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使学生在良好的德育氛用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5+2=0”思想人为地将学校与家庭、社会对立起来,将学校本应承担的那部分德育责任完全推卸到了社会和家庭的身上。这一思想的提出实质上是因为部分教育研究者没有真正对学校教育认识清楚,夸大了家庭和社会影响的负面作用,并低估了家庭和社会的正面教育意义。“5+2=0”思想的提出,在客观上引起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重视,提高了家庭和社会对学生德育的参与意识,但这种对校内校外德育环境差异的极度强调,却演化成了学校德育工作者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警惕和敌视,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各方对学校德育的认识偏差。  相似文献   

18.
学校教育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美术教育进程中,要注意渗透德育,文章阐述了在美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9.
在协同育人的德育模式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了高度一致的教育理念,重视各方之间的协同合作,以实现共同的德育目标。这一模式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协调一致的德育体系。学校积极与家庭和社会沟通协商,考虑学生的生活背景,制订符合实际情况的德育计划。这种紧密的合作有助于培养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协同育人模式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开辟了有效的德育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过程中,创立了一门教会学生做人的大课——德育活动课。这门课推倒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墙",形成了在"实践中育人、在体验中成长"的德育活动课教育模式。实践中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