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报刊发展史上,外国人的报刊尤其是来华传教士的教会报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传播活动发展为传播事业后,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华传播的教会报刊作为晚清时期"西学东渐"的重要传播载体,在传播教义和西学的同时,也要受到来自晚清社会各方面因素和力量的控制或影响。《万国公报》较好地应对了各种社会控制因素,在中国近代报刊史和西方文化传播史上都具有一定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学术界的大事,对近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很大的影响。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必然性的认识,只有从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视角来分析,才能看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为新文化运动兴起准备了“领导力量”、“思想资源”、“政治条件”、“受众群体”等前提,如此才能进一步认识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近代中国社会之间具有历史联系和逻辑联系,并进而科学地、历史地分析和评估新文化运动所达到的水平及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闽南侨批源于民间个体的跨国金融与通信活动,却在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中汇聚成一个群体的文化行为,衍生出丰富的内涵和作用。闽南侨批以"银信合封"的方式架设起华侨与侨眷之间的双向交流,促进了现实与情感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延续和传承的支撑力。传统文化以侨批为载体,以家族宗亲理念为根基,进而形成以血缘、地缘为中轴的乡土观念,滋养出浓厚的故乡情感,派生出近代华侨华人在中外文化交融之下的社会改造理想。这种情感最终演化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作用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政治变革。在悠久的华侨华人历史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正是在这种情感升华中得以绵延传承。  相似文献   

4.
回顾近代中国的法制变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是传统法制向现代转型、变革过程,既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经历了一条充满艰辛、与众不同的道路。这并非仅是人为的决策,历史本身的抉择在这一过程中也显示了顽强的力量。由于近代中国法制现代化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适应中国民心之所向。因而其导致了近代中国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并展现了世界法律文明发展的多样性。近代中国法制发展中的新旧之争,实际包蕴了中国法制向何处去的艰难抉择,深藏着中国社会新旧势力的尖锐斗争,也给后世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5.
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因此,历来文学的变革,往往不仅受到政治经济变革的影响,而且与政治经济变革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近代进步文学,无疑它们是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的现实基础上产生的,它们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和民主革命的历史面貌,作了相当深入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作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海派文化一直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重商主义、功利主义与市民化的文明新态日渐造就了近代上海的独特文化格局。它在推动海上文化向市场扩张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艺术的思想观念,推动着近代海派文化的变革。受海派文化影响,近代报刊诗话也在转型发展,从不同层面反映出海派文化的社会图景。既有近代报刊诗话中的海派文化描绘,又有报刊诗话中的海派文明阐扬,也有报刊诗话中的海派文学使命。报刊诗话以其在转型中新的时代特质,造就了海派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7.
戊戌维新时期报刊勃兴之原因及其特点徐柳凡,朱浩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报刊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勃兴的近代报刊,对戊戌维新运动及整个中国近代政治文化产主了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对这一时期新兴报刊的发展作一略述,以期探讨新兴报刊勃兴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特...  相似文献   

8.
局势的稳定,政府的支持,民众思想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参与,极大地影响着近代江西留学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江西留学生以其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特有的才能,不断推进江西乃至中国社会的变革,为创造新江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留学教育、留学生和近代江西社会的变革,呈现出相互依存又互相制约的良性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韬是中国近代社会第一位走向世界的历史学家,他既了解西方的文化,又自幼饱读中国古代经典;既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又清醒地认识到现实变革的势在必行。研究王韬历史变易观的形成,既要考察近代西学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中国文化的作用;既要考虑其置身的积弱积贫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也不能无视中国文化传统的潜在激励。这两对看似矛盾、冲突的对立双方,实际上存在着可以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传教士办报     
吴越 《教师博览》2012,(3):54-56
近代中国的几乎每一次重大变革都离不开新闻媒体的推动,思想上的先知先觉者要把自己的见解传布开去,转变成变革社会的力量,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利用报刊。不过以报道新闻、揭载评论为主,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  相似文献   

11.
社会风俗的演变是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的产物,同时,这种演变又能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产生强有力的反作用,相互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近代中国堪称社会急剧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社会风俗演变的局面与声势均属前所未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更加突出。因此,全面研究中国近代的历史,不能忽略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探讨。但是,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却为数不多,有关中国近代社会风俗史的专著也一直付诸阙如。虽然曾有张亮采和邓子琴的两部同名为《中国风俗史》的著作问世,但两者均单纯叙述风俗,而且前者仅叙述到明  相似文献   

12.
《集宁师专学报》2018,(1):59-63
近代忻定地区以其特殊的自然与社会环境而孕育了大批精英人物,成为区域社会发展史上引人瞩目的重要历史现象。近代该区精英群体分布在区域社会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区域社会文化研究炙热的今天,以精英群体为出发点分析区域历史、文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趋势之一。在立足近代忻定地区精英群体之分布基础上,结合人物发展背景深挖其精英成长渊源以启示今、后人之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3.
近代报刊的大量创办成为传播外来学术思想的重要渠道 ,并在西化的整体文化氛围中促使文学观念变革和创作的多元化。借助报刊的力量结成不同文学社团 ,形成不同文学流派 ,从而各呈己见 ,有力地推动 2 0世纪前后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报刊发表成为岭南近代小说的一种主要传播方式。是一种改变传统文学传播方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深刻转换。这种历史转换促进了岭南近代小说创作,带来了这一近代以来中国文学重要文体的迅速兴盛。中国近代文学诸文体的变革与兴盛,也与报刊传播有着密切关联。报刊传播与岭南近代小说兴起的密切关系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了中国文学的近代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在西学东渐的春风下,中国近代报刊积极关注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传播科技知识。1896年3月《万国公报》公布伦琴发现X射线后,近代报刊及时迅速地竞相追踪报道和传播X射线知识,其中包括X射线的用途、X射线技术的发展和X射线的原理及其危害,产生了强大的社会反响。近代报刊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其对X射线知识传播的过程也充分反映出了报刊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中的社会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1.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积淀,是力量与美的撞击与融合,是动态的、运动着的文化。是指近代以前的体育竞技娱乐活动;而对我国而言是指近代体育传入我国之前存在的体育模式。它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变革,文化的继承,宗教的文化发展等,因此,民族传统体育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使我们深入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历史,更可以促进全民族的团结。  相似文献   

17.
报刊的出现使广告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广告跟随报刊的公信力、传播速度、传播范围迅速扩张,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和消费文化的变革。《闽报》 广告门类众多,折射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契合了清末民初福建地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现实,记录了西方文化和消费理念在福建的传播进程,反映了风起云涌的政治态势以及福建人的西方观和对本民族文化的依赖与认同,为研究福建地区社会生活和现代化的转型开辟了新道路。  相似文献   

18.
维护民族独立和争取社会进步是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八十年中,变革社会经济的课题,始终吸引着先进阶级的代表人物和以变革社会为已任的志士们的目光。他们都先后提出过变革封建经济的方案和纲领,并都不同程度地冲击了封建经济,自觉地或不自觉地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这些都未能打通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通道——资本主义化,更谈不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现在回顾这段历史,总结这几次经济变革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界经历了重大变动,一批新出现的知识群体通过创办各种报刊、学会等方式,逐步培育了近代中国的公众舆论,并形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汪康年是这一群体的典型代表.本文拟通过阐述其在创办报刊、学会等方面的经历,凸显出其对近代中国公共领域形成和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报刊的内容变迁体现了土默特地区社会历史变迁。报刊的发展和变迁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民国时期土默特地区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