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习,是指教师在讲课前,学生自学新课内容的过程。数学预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对所学的数学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从而为数学课堂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预习时必须明确任务,通过预习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程度以及认识的原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更加有效合理地组织教学。数学预习作业的布置通常有以下几项:第一,读懂课本。预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让学  相似文献   

2.
王慧明 《江西教育》2003,(23):22-22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前预习,每个数学教师一直都很重视,也想了许多办法,但往往因缺少一种可持续、可物化的形式而时断时续,学生预习也只是翻翻看看而已。这样,难于让学生自觉而认真地做课后的习题以及预习习惯的养成。课后复习,学生则依赖教师的整理,自主学习的热情不高。一年多来,笔者尝试让学生写数学日记,记录预习中的难疑问题以及整理单元知识内容、反思单元测验的相关情况,从而更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一、数学日记的种类1.预习日记。上新课前,教师要浏览前一天布置的学生预习作业,学…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反复训练、逐步培养起来的,又是在学习实践中反复运用不断提高的。一、自学意识的启迪——课前预习中每次讲新课的前一天,我都让学生在数学自习课上进行预习,预习时可以互相议论,要求在重点处画上横线,不懂处标出"?"。较容易的知识,通过预习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说明,做一件事情,如果事前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对于学习,要想做到心中有数,就要学会预习。通过自身实践,我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其作用主要表现为:首先,预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预习,学生对第二天要学习的知识有了初步了解,在新课学习中,学生在预习时没有理解的知识点,会成为其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习惯,是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这不仅能促使学生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而且能促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此: 第一,要培养学生养成预习新课的习惯。对将要学习的新课内容提前预习,能使学生全面了解新课内容,初步弄懂其中部分知识,发现其中不会的地方,从心理上作好学习新课的准备。预习新课的过程,主要是阅读课本、从课本中明理悟道的过程。学生既缺  相似文献   

6.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从数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学生只有深入预习,才能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培养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7.
一、在课前预习中寻找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预习是指在讲授新课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标准下,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前预习必不可少。通过预习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新课的内容,重难点,从而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然而,只有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数学课前预习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文教师在课前要让学生及时预习,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新课的学习,不能是零起点,否则是低效高耗的。教师要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得有针对性,教得有重点,教得有实效。所以,学生的预习,就显得举足轻重。而学生的预习现状堪忧,我们不禁扪心自问:一个班里,真正能定下心来预习的有多少学生?真正能不折不扣地完成预习任务的有多少学生?真正潜入书本,通过阅读深入思考的,又有多少学生?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习惯和环境都不是很好,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效利用预习学习单.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预习学习单作用及意义重大,如能反映学习问题,帮助教师合理设计教学;能引导学生预习新课,了解新知;能做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能展现学生困惑问题,促进教师有效辅导.  相似文献   

11.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预习不再是单纯为掌握知识和技能而设置的学习活动,而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对打好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思维以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要让学生"会学",这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和复习预习是上课前对新知识的自学准备,是学好新课、  相似文献   

13.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性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学习。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体会:一、培养合作能力要抓住机会1.检查课前预习效果时每节新课之前,一般先给学生出示几个预习提纲,将生字新词掌握,课文读通、读懂等任务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将预习的成果在小组中予以交流。  相似文献   

14.
对数学有兴趣和情感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种享受,一道数学题的完成,就是一个美的享受.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以让课堂"动"起来,既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也有师生与教育资源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获取初中数学知识,拓展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问题意识的培养.一、课前预习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初步的  相似文献   

15.
数学具有较强的严密性、逻辑性,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学科,所以仅靠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给学生设计一些数学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就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促使学生真正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6.
预习是指教师在新课讲授前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了解有关的新知识,并独立地进行思考,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那么数学课需要预习吗?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学生该如何预习,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情况,低段学生、高段学生的预习要求有所不同,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的预习要求也应有所不同。预习后的课堂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怎样交流学生的预习成果,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切实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由此可见培养良好习惯至关重要。那么何谓数学学习习惯呢?笔者认为: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作业,养成列竖式计算用划线的习惯,一旦没有划线,学生就觉得竖式没写好,心里很不舒服。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如何做?一、良好阅读习惯是前提要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内阅读、作业前阅读和系统温习等习惯。课前可以让学生预习新课,对不理  相似文献   

18.
提问式预习即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前的预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自行提出问题,从而能够带着问题进行下一阶段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让学生在预习时积极自主地提问、思考、探究,有效参与到语文学习中,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提问能力,还能使师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展现生命力、解放个性,进而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下面就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施方法进行一些探索.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预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经之路.预习就是要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做学习的主人.俗话说:"笨鸟先飞."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预习中先飞,再放飞课堂.预习这个先飞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了解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一贯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但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那就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一、教师转换角色,强化以活动为主的数学教学新理念。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