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芳 《现代语文》2006,(11):6-7
《语课程标准》指出,“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性的统一,是语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准确地揭示了语与化的密切关系;语是化的工具,具有丰富的化内涵。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教育,不能只是对字、句读、段落的分析,同时也要担负起对民族化传承和认同的重任,让语教育绽放出民族化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课程,基本任务是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履行其育人的职能。此次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是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构建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历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3.
教育:通过知识引导人的智慧成长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究竟引导人向何处去?”“教育究竟引导人何以自处?”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人们常说,教育是“培育人”的活动,是“使人成其为人”的活动。教育培育人,教育使人成人,实质上是以知识(人类文化)为武器,去捍卫和解放人的主体性,去促进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去释放人的类本质力量,  相似文献   

4.
黄高松 《现代语文》2013,(10):105-106
中科院杨叔子院士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就是落后,一打就垮;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就会异化,不打自垮","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是为人之本。"可见,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化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但在中职学校,一方面,前期受到初中语文教学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注重成绩,忽视学生情感教育和引导的影响,后期受到生源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学生精神匮乏,心灵空虚,  相似文献   

5.
德育,从根本上说是育人.我们的德育工作要确定"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人作为主体和根本,把人的发展作为德育的根本出发点,充分认识和把握人的本性,从而理解并赢得人心,取得人的信任和教育的主动权,真正实现"通其情、达其理、导其行"的目的.因而,重视人文关怀,在中学德育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13,(20):51-53
思索 为何选择“生活体验式”德育 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童南茜在《中国刻不容缓——拯救我们的道德》一书中描述了部分当今社会道德遗失的现象,中国传统道德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学校德育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重新审视学校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体系已刻不容缓。但是,抓德育费时间、费精力、难见绩效有目共睹,久而久之,教育管理者、教师不免生出无助、厌倦之意,  相似文献   

7.
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说:“我们不能反复地回忆这样一个事实,就是既存在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结构,也有抑制个性发展的教育结构。”教育具有发展和窒息人的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8.
人文教育的历史发展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教育是弘扬人性,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精神的高度抽象乃是强调人之所以为“人”。而控制自然、主宰自我生命、以“类”的生存和发展为最高行动准则则是人之为“人”的主要体现。与此相应的人文教育自当是从这三个方面促进人性之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9.
所谓道德智慧也就是人们运用道德知识、道德经验和能力对自己和他人、社会、自然关系的积极的道德审视,并对他人、社会、自然给予历史的、未来的多种可能性关系的明智的判断和选择。道德智慧源于道德生活实践,又穿越具体的道德生活,透视并把握道德生活的实质,形成一种日趋稳定的道德智慧结构。当一个人具有了较高的道德智慧时,就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备种利益关系,尤其是面对很难的道德抉择时,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呼唤教育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内蕴着丰富的人内涵,它要求人们自觉地、恰当地理解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本质之间的关系,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教育的人价值,是实现自然、社会、人自身歌舞地续发展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意大利思想家维柯创立历史哲学,提出人类事务是人类自己创造的基本观点。以此阐述人文教育的思想前提是认识你自己,人文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智慧的人,强调学校人文教育必须关注公共理性,使之成为人类事务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的很长一个历史阶段中,生产力的低下和物质财富的匮乏,曾使世人笃信经济成长的业绩足以避免、足以克服种种社会问题的泛觞;经济文化的落后,曾使国人对“仓廪实而知礼节”的古训深信不疑。然而,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长足进步,并没有带来人们向往的“自由、平等、博爱”和“正义的王国”,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诸多的弊端、祸害和恶性循环,如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贸易悬殊、两极分化和工人起义,以至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3.
社会道德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社会行为的失范将导致学校德育的失效,学校德育的失效又会加剧社会行为的失范,如此恶性循环是每一个德育工作者所担忧的。德育的本质在于满足人在精神成长,包括情感成长方面的自我需求。德育过程也必然是引起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4.
大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当代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云 《现代语文》2007,(1):22-23
一、人文教育不等于传统文化什么 是人文教育?简单地说,人文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教育和训练有所不同:训练是传授某种技艺,教育则是要给人提供某种精神品质。大学就是要为年轻人建立一个精神的家园,使他们在万变不息的世界上闯荡时,有一种内在的资源。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忘掉的,但培养的品性却不可以被忘掉。这是做人的基础,也是教育的目标。语文教育起作用的教育材料是语言文字,是各类文体的文章,文学作品占据了很大比重。语文教育是为人才打“精神底子”的,这样的精神灌注、文化熏陶足以影响终生。  相似文献   

15.
王莉 《现代语文》2008,(3):18-19
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式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语文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但用发展的眼光看,我们的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缺憾。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科学与人文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与人文有着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本质差异又协调一致的属性,构成了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是研究和探索培育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塑造人的完美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一有学者指出:“传统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它不是从人本身、从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出发的,而是把道德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调它对人的约束,强调道德教育对人的驯化……这种道德是一种无人的道德,这种教育是一种无人的教育。”“迄今为止,道德教育中的无人现象依然严重。”〔1〕针对这样的德育状况,鲁洁教授作了阐释,认为,既然“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精神世界的提升”,“引导人去过美好的生活,以求善为目的”,那么“发展人的德性就是教育的根本追求”,但“就其原本意义而言,它的主要职能是导之以成人之道、做人之理,它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教育的过程和价值取向上,应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应将教育目标定位于人的发展这样一个终极目标上。如何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彰显语文课堂的人文美?现从以下几则案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人的现代化作为整个社会现代化的核心与目的,既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也是一个文化的概念。就文化而言,它是指人在精神上脱离和超越传统文化,并逐渐获得现代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理性地廓清传统道德文化的内涵,具体地分析现代性的精神实质,正确地对待现代性与传统道德文化的异质冲突,积极寻求二者的结合点,为社会整体现代化提供精神源泉与动力。  相似文献   

20.
人们对知识价值的态度。决定着人们求知目的的指向.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对教育的思考.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实践。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何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知识的教育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使教育活动既合乎规律,又体现价值?为此,我们采访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王坤庆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