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分析】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为发展全面、人格完善、身心健康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它是一种成人的教育。概言之,就是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而教养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学生有良好的习惯——求真求善的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教养还体现在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呈现为善人、  相似文献   

2.
在教育工作中,也许你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一次次不做作业,你反复的教诲,他依然如故;一次次插嘴,你不断的告诫,他我行我素。我们的学生到底怎么了?"当学生意识到老师是在教育他的时候,这种说教往往是失败的。"一位教育家的格言给我以启迪:或许是我们太刻意了,或许是我们过于急躁了,或许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为此,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应注意分析学生心理,联系实际,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著名的辅导专家吴武典说:要了解一个学生,最好从他的班中去了解;要改变他的行为,最好应用班级的团体历程去改变。也就是说,改变一个学生最好的方法是运用班级心理辅导的方式。而班级心理辅导是利用班集体内学生的人际交互作用以帮助个人成长的历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成长或预防问题行为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日标、内容与方法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确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目前多数教师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课堂上并不能如新课程所倡导的那样,成为一个合格的组织者、智慧的引领者、热情的参与者、亲密的合作者……如此,当然无法给学生创设一个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空间,学习仍不能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和快乐的源泉.那么我们要改变什么?就是一定要改变我们的课堂.要全面依靠学生、信任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能学到对其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其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行为,要改变教学行为就必须先要改变我们的教学目标。因为它是我们教学设计的起点,是我们实现教学目标的规划蓝图。  相似文献   

6.
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明明说很多遍了,表达也够明确了,学生当时也认可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注意:不是学生故意与我们作对,而是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内容,听起来很有道理,但若想使学生的行为真正发生改变,需要他在潜意识相信,也就是说要给相信一个“相信”的理由。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积极培养自己的高雅情趣,提升自己的内涵素质,做有教养的现代人. 2.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教养在现代生活中的表现,认识到教养需要通过学习和锻炼才能形成. (2)提高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主动检查自己在社会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要求,并积极做出相应的改变. 教学过程 情境激疑导入新课 伴随着我校的校歌《快乐星港》请学生观看一段视频:教养,星港的名片.  相似文献   

8.
正处理学生说谎问题既是教育方法问题,又是教育理念问题。我们要认真分析中学生说谎行为产生的诱因,关注那些可能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说谎行为,及时矫正,保证学生更好地成长。一、中学生说谎行为诱因分析中学生说谎的诱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家庭教养、教师教育、学生自身等三方面。(一)家庭的教养方式有些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惯用粗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观念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传统的语文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上,而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的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事实上,如果我们把学生的学习方式看作一个组合方式,看作行为参与、情感参与或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的有机结合,那么学生的行为方式就是载体,认知和情感因素则表达了学习方式的实质内涵。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不仅仅是指改变某种行为,还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品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及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选取小学四-六年级共6个班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数学测验和家庭教养方式问卷为实验材料,在自阅卷情境中了解四-六年级儿童说谎行为的差异,并探讨其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四-六年级的儿童对考试说谎行为的认知和判断已经基本形成;在影响儿童考试说谎行为的三个因素上,自阅卷情境对四、五年级儿童的说谎行为并不存在显著影响,对六年级的儿童有显著影响。五年级或许是影响儿童说谎因素发展的一个关键期或转折点;家庭教养方式的不同因子对儿童说谎行为的影响有所不同。父亲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或是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家庭教养方式中的过分干涉和过分保护,或是不偏爱儿童,都更容易导致儿童说谎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要影响、改变一个学生的思想言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特别是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学生,更是需要我们付出很多的精力。在这个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老师去了解学生在纪律、学习、生活、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表现,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源,认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更需要老师无  相似文献   

12.
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家庭教养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行为习惯及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关系。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这些不良习惯和行为一旦被强化、固定下来,往往难以矫治,并影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心身健康吲。为了研究家庭教养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及成长的影响,预防儿童不良习惯和行为的发生,我们于2009年3~11月,对兰州市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教养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3.
阅读塞林格是一次令我着迷的阅读旅程,小说作为解密生活的手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尽管他只是一个生活谜语的制造者,但他让我们觉得这样的小说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或许时间会证明,《麦田里的守望者》给塞林格带来了巨大声誉,而真正让他不朽的则是他的《九故事》等这些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4.
阅读塞林格是一次令我着迷的阅读旅程,小说作为解密生活的手段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尽管他只是一个生活谜语的制造者,但他让我们觉得这样的小说对我们是如此重要。或许时间会证明,《麦田里的守望者》给塞林格带来了巨大声誉,而真正让他不朽的则是他的《九故事》等这些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分析]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成为发展全面、人格完善、身心健康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人, 它是一种成人的教育。概言之,就是我们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教养的人。而教养在很大程度上就表现为学生有良好的习惯——求真求善的习惯,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思维习惯等;教养还体  相似文献   

16.
王敏 《山东教育》2011,(12):45-46
为了方便家长交流家庭教养经验,也为了强化教师对家长教养活动的了解与指导,我们开展了家长撰写教养笔记的活动,鼓励家长记录孩子的家庭生活与游戏、学  相似文献   

17.
赵从禹 《考试周刊》2013,(21):177-177
<正>如何做研究型的教师?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教师只有研究透教材,了解学生,才能真正上好课。有的教师喜欢诉苦,说现在的学生难教,其实是因为他们没有研究好教材,没有了解学生。一、教学生学会做人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因材施教。然而我们教室里坐着几十位学生,有哪一位教师真正做到他的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听懂了的。我们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很多时候我们的授课并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有时上课看见学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史教育很早就承担了教养大众的职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大思想家管子在其思想体系中提出了教养“四维”之说。他在《牧民》篇中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他在《权修》篇中提出:“一年之计,莫如数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数人”。他在怎样培养人、如何教养人的问题上指出:“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这里的“修、行、饰、谨、禁”皆属教养的范畴。由此可见,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且文教厚重的国度来说,历史教育承担的“教养”之责任应该是不轻的。今天我们搞素质教育,说白了就是要培养学生做人的道理,就是要通过教师的有效劳动,使受教育者获得做人的基本修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在中学历史教育中包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注意发掘。长期坚持就会对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关键在于我们要“有心栽花”,我们要不断挖掘中学历史教育的人文修养价值,并不断赋予她时代的内容。中学历史教育在功能上承担着发展学生智能的任务,其侧重点主要表现在:①发展学生的认知智能;②提高学生的语言智能;③发展学生的观察、判断、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总是通过行为表露情感的。有时坦率而直截了当,有时却很难识别。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观察儿童的行为,而不是去改变他们的行为,或急于判断其行为的是非。否则,就不可能通过行为去了解儿童的情感。一、儿童的情感可以在言语中流露出来儿童适应新环境的方式是各不相同的。要了解儿童的情感就要仔细观察儿童在新环境中的行为。儿童的情感可以从走路、奔跑、手的动作以及姿态等等行动中暗示出来。当我们和儿童一起走路时,有的儿童会紧紧抓住我们的手指,这表明他情绪紧张需要帮助;有的儿童会把手松松地放在我们手中,这暗示他对别人从来不主动地表示亲热;有的儿童对人热情,你紧握他的手,他也紧握着你的手,这表明他虽然喜欢与  相似文献   

20.
刘艳丽 《成才之路》2011,(26):16-17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使学生的所学化为素养。国标本苏教版教材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立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承“重习惯”之传统,创“习惯篇”之特色,编入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系列篇。但“习惯篇”的教学却遭遇了尴尬,教师教给学生什么行为是好的,但学生回报我们的不是他们的教养有素,而是我们教给他们的那些知识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