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机械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校企融合度低、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人才适应性不高、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受限等问题,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引进“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师资队伍,形成共生发展校企命运共同体。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产品导向与实战实训,保障了人才培养质量,为校企协同培养机械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基于协同理论,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参与者的需求,明确各方主体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责任,力争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和作用,解决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需求冲突。在校企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下,高职院校可以持续向企业输送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为企业储备后备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线技术技能大师到校兼职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充实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助推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企协同共赢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扩大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交集面,强化协同共赢机制,促进多方价值实现;优化合作运行机制,达成融合协同目标;完善合作保障机制,激励合作长效共赢,使教育、人才和产业链彼此交融,价值取向趋同。  相似文献   

3.
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中的人才培养和促进就业的相关规划,面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人才结构和校企联合培养现状,针对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难题,构建适应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求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学科教学实训全过程中融入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文化等关键要素,探索建设"企业引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科校企协同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在学校与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以及职教师资培养院校"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下,积极开发"源头活水",保障"双师型"教师的稳定来源;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体系,协同推进系统培训工程;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完善校企人才动态双向交流机制,极力满足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需求,开启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南京林业大学林业机械学科方向的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及运行为例,提出校企“四维”协同模式的创新理念,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运行管理机制,通过校企目标协同、过程协同、实践协同、创新协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社会发展的,具有“绿色发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文章提升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内涵建设,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作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智能技术的发展背景,探索大学生创新能力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分析校企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并对结合智能技术应用的校企协同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对在新形势下探索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开放式理念,研究培养出符合相关领域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面对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标准改变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探究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新理念与新方法。通过明晰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困境,对学校与企业优势与角色进行深刻解析,探究融合式校企合作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创新和平台搭建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对校企协同培养创新人才的体系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校企协同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我院积极探索和实践多元平台下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格,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探索从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双导师制班级管理、校企联合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院校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汽车专业为例,通过与上汽大众合作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校企双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搭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对校企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深度剖析,以期为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质量的重要时期,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协同是目前高校转型发展期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向。文章重点讨论在应用型艺术人才培育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地方优势资源,良好启动"校企协同"模式,对接课内理论与社会实践、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以及如何实现应用型艺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校企协同是培养制药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成立校企协同领导小组、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育方案、共建教学团队、共建人才培养基地与创新平台、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现场教学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业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要深化校企协同,政府、高校、教师和学生都需进一步努力,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利好。  相似文献   

12.
机械制造类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校企融合度低,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脱节,人才适应性不高,专业教师能力发展受限等问题。因此,需要建设并用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共生发展校企命运共同体,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协同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打造跨界融合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坚持产品导向与实战实训,才能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产业升级提出对现代工学人才的需求,但受制于专业技术高、更新快、投入大的因素,现代工学人才培养相对滞后。立足于企业需求,通过恰当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企业的互补优势,带动实践教学,推进和优化现代工学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文章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就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设置、培养规格建设、培养方案制订、培养途径建设、培养制度建设和培养评价标准构建方面提出协作创新模式。继续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不是高校和企业简单的配合,而是各协同主体的协作创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实现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探索校企协同共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实现高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利益共赢.校企双方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实习实训环节,共同参与教学过程管理及教学成果评价,利用高校和企业双方的资源优势,在“基地”进行“理论+技能+实践”的分段式教学,着力培养与岗位直接对接,培养生产一线的岗位能手、巧手、“专家”——煤炭企业的“乌金蓝领精英”.这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煤炭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打开了绿色通道,为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6.
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新问题,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理念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制度机制、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有效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促进高校、社会和企业三赢,全面推广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针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传统培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从校企协同研究意义、高校化工类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企业校企协同育人开展现状、企业合作需求调研剖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校企协同育人对策,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多元化变化趋势,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技能人才的任务,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一专多能高端应用型人才已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上形成共识,也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共同趋势,校企协同育人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研数控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采取合适的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共建基于企业工作项目的数字化工厂模式并应用于课程教学;将企业实际的研发项目引入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毕业设计,利用校企两个环境育人;聘请企业科研人员为学生授课,指导技能竞赛和毕业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就业相对接;加强学生校内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置创新学分,以专业协会社团为载体,以科技文化节引领学生创新活动。校企协同开展创新型高职数控技术人才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达到校企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  相似文献   

20.
推进校企协同、汇聚培养合力是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是高校与企业以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为前提,进行系统优化、资源聚合、深入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聚合、共担、反馈和生态的特征。协同模式、协同单元和协同环境是校企协同育人的关键要素。进一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应加强协同机制建设、促进协同模式的演进;优化系统组织结构、重点建设好协同单元;加强政策法规建设、营造良好的协同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