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让学生动起来,意味着课堂要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能力,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与方法。"动"可以理解为"动作"。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动作概括起来主要有"听"、"看"、"想"、"说"、"做"五个(少数科目还有"闻"的动作)。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耳、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动鼻)。让学生动起来,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何时动,即"动"的时间问题;怎么动,即"动"的方式问题;为什么动,即"动"的原因问题。  相似文献   

2.
"动"起来的课堂,才是最有魅力的课堂。教师要让学生的"心"动起来,让学生的"口"动起来,让学生的"情"动起来,用教师的机智和热情带动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课堂"动"起来,让学习"活"起来,让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出来,这样的课堂才是灵动的、高效的,魅力无限的课堂。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理念使历史课堂出现了生机和活力,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提高参与度,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一、诱导学生自觉学习的动机,让学生"想"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地位决定历史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但要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把课堂还给学生,想办法让学生主宰课堂,就得从创设机会,让学生愿意动起来;自主合作,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兴趣;主张民主,让学生勤于动脑,善于发言。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动"起来,真正的做到全面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5.
有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任课教师曾感言:综合实践活动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交流起来,怎样引导孩子们敢说、敢想、乐于接受,这一点是我上指导课最难突破的地方,也是我在上课前最伤脑筋的地方。事实证明,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的确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但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职文化课改革,首先要从教学模式改革入手,构建新型课堂。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正符合和适应课改思想,变"教案"为"学案",变"备课"为"设计",变"教室"为"学堂",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竞争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动起来了,课堂就活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高耗低效"现象一直是文言文教学的怪圈。如何更好地克服"高耗低效"的现象是当前中学语文教改的关键。笔者认为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法,它也是适应社会发展、活跃课堂气氛以及在语文教学中"探潜增效"的良好方法。本文从激发兴趣,使学生乐意动起来;鼓励质疑,让学生愿意动起来;指导方法,让学生快意动起来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初中文言文教学"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字宙的宝藏."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己探究,在课堂上应该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有效参与课堂教学,那么,如何让学生由"静"变"动",使课堂由"僵"变"活"呢?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1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以下简称"社会大课堂")隆重地拉开帷幕. 当时的新闻媒体这样描述—— 随着社会大课堂的启动,首批481家资源单位向学生开放. 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既是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体恤学生需求的一项实事,也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全社会共同育人机制的创新实践.社会大课堂将惠及全市2000余所中小学、100多万中小学生和千万个家庭.学校可以有序地组织学生走进大课堂,"博物馆"当教室、"蓝天"当课堂、"小溪"当课本将成为现实,同时,让所有沉睡的资源活起来、动起来,资源单位服务教育的功能将得到实现.老师和学生可以从大课堂中找到合适的教学内容,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走进公益性文化场所参加活动,农村的孩子有机会到城市的博物馆进行研究性学习,城市的孩子也可以到农村感受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相似文献   

10.
误区一:重视课堂上的形动,而忽视了“神动”。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匀也开展了,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上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有的课,教师创设情境,提问不断,学生异口同声,对答如流,互动可谓“完美”,没有真正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课堂要想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发展.不妨把新式课堂粗浅地概括为"三动":心动--开启童心童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学;行动--全员参与,让学生在行动体验中学;互动--师生交流、生生探讨,让学生在碰撞交流中学习.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课堂十分强调学生的活动,教师在组织教学时也很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的安排——"要让学生动起来"。在这早已深入人心、也早已流行于课堂的理念的召唤下,如今的课堂确实是热闹了,活泼了。但"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口号;而"能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实效。"真"语文,需要的是"真"活动;语文课上的活动,也需要求"真"打"假"。如今课堂教学热热闹闹的活动的表象背后,有一些东西需要我们冷眼旁观,需要我们冷静反思:"要让学生动起来",这只是理念;"能让学生动起来",这已是行动;而"真让学生动起来",这才是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合,是"教""学"因素所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课堂教学需要"动"起来。所谓"动",从表面上看,就是课堂要呈现出生动活泼、自由和谐的"满意场";从实质上看,就是课堂上"教""学"的和谐一致,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心动新课程强调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即教师要尽可能地为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课堂"活"了,学生都"动"起来了.勿庸质疑,这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让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学习.然而,如果我们单纯地从形式上追求"让学生动起来",为"活动"而动,往往会导致课堂疏于管理,出现"活"而不实,"动"而无思的后果.那么,对于初中的数学课堂,什么样的"动"最有效,又怎样才能让学生"动"得有效呢?下面我将结合<中心对称图形(二)>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在"让学引思"观念的引领下,我校推行"三动.六环节"教学范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动"课堂,是在自主学习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学习,促进学生主体主动发展的一种优效课堂。2017年12月28日我校举行了"让我们动起来"为主题的"三动"课改大型公开课活动,本人有幸在此次活动中展示了一节合唱社团课。根据公开课的主题,本人将社团课设计成以下几个板块:一、让我们动起来二、让我们唱起来三、让我们演起来,并取得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不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应该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动眼、动嘴、动脑、动手,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使得课堂充满着生态生命活力.在教学中,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就要营造生态课堂.  相似文献   

17.
张燕 《小学生》2013,(12):71-71
课程标准在"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应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让课堂内的时间与课堂之外的时间自然衔接,让课堂之外的时间在课堂之内自由流淌;让教室成为使学生放松的、自由的学习、交流、研究的场所;让社会生活、自然生活中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之中;不仅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还要让学生的手脚也动起来;打破语文课堂上对学生思维的束缚,让思维运转起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相似文献   

18.
"悦动"课堂就是指在教师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悦"与"动",让整堂课"悦动"起来,简言之,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愉悦地动起来,使学习过程轻松愉悦,知识情感自然内化,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一种符号式的静态课堂正在淡出,体现民主、和谐、开放、尊重、对话与交流等时代思想的教育哲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基本理念践行中,课堂正在"动起来"。我们可以这样说,课堂因"动"而"活"!  相似文献   

20.
訾爱芬 《家教世界》2013,(8X):51-51
对于多数小学生来说数学枯燥的计算和公式,因此创建有趣的话题,活跃高效的课堂是每位老师的职责所在。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是每位老师的职责所在。首先要让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智慧始于动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让学生多多动口、动手、动脑和动眼,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