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异中求同,提出话题 师:课文中有3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学生复述《狐狸和葡萄》、《狼来了》和《蝉和狐狸》) 师:这3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狐狸、牧羊的孩子走出来说话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  相似文献   

2.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节选了《伊索寓言集》中三则寓言,分别为《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显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影,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趣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故事很简单,但道理却很深刻,学生理  相似文献   

3.
寓言是一种流传已久的文学样式,而《伊索寓言》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非凡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5.
教材分析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三组中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为“故事集锦”,有成语故事《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有历史故事《推敲》,有神话故事《嫦娥奔月》,有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本课所选的三则伊索寓言,故事情节紧凑,意蕴丰厚,以浅近的语言把角色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传神,令人读后兴味盎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和教益。三则寓言都以篇末的一句训诫作结,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相似文献   

6.
7.
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教师应准确地抓住文本的特点,充分开发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探究、大胆想象、感悟发现。这样,语文课堂将充满智慧之美。  相似文献   

8.
欣赏特级教师祝禧的寓言教学,尤其是她在执教《揠苗助长》时对“明理”这一环节的处理;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9.
近日聆听了江苏省如皋市白蒲小学姜树华特级教师执教的《伊索寓言》一课,心潮澎湃,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堂的新思考。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觉得有两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一、师生在评价中幸福成长《伊索寓言》的故事浅显易懂,在我看来,学生能绘声绘色地讲出故事,弄懂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就行了,而听了姜老师的教学,我才意识到这才是生命的课堂。姜老师以"骗"为  相似文献   

10.
吴鸽 《师道》2014,(9):32-33
这一次教学《伊索寓言》,初读文本,没多大感觉。 伊索,"寓言之祖",一个奴隶,却知识渊博,聪颖过人,重获自由后,开始环游世界,为人讲述他的寓言故事,深受古希腊人民的喜爱。于是留下了《伊索寓言》——这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同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之一。显然,这个人,和这部作品都是经典。  相似文献   

11.
从《孙子算经》至今,一千五百年来对《鸡兔同笼》的研究历久弥新,究竟有何魅力?从俞正强老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罗列方法,回顾历程;解读方法,沟通联系;感悟方法,一脉相承"中,我们感受到一课三境: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我们也从中感悟到:在一节复习课中如何"拎一拎"、如何"音声相和"、如何讲一个"数学寓言"。这些应该就是《鸡兔同笼》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世界名著《伊索寓言》。寓言这类题材作品,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化手法,来说明一个道理,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在结构上往往分为两部分,先叙写生动有趣的故事,然后点名寓意。  相似文献   

13.
《伊索寓言》(苏教版五上)中有三个故事:《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学生对这三个故事并不陌生,教学中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去作独特的领悟、探索与发现.他们就会硬撑着进入文本内部,思维会处在疲沓状态,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空空洞洞。这就需要寻找一种“催化剂”.依此引发思维冲突,展开文本细读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寓言故事因内容精简短小、语言简洁明了,含义却极其深刻的表达特点,而占有不容忽视的教学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紧扣寓言特色,进行有效教学,上出语文味。以《鹬蚌相争》一课为例,探讨寓言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笔者细读特级教师薛法根的《文本分类教学·文学作品》一书,发现当前的寓言教学多通过角色对话的朗读、故事内容的讲述来品析寓言,理解寓意。总体来说,这样的教学符合寓言的文体特点,但是不是每个年段的寓言教学都要指向这几个目标呢?是不是每种寓言都要这样教授呢?笔者认为,从学生视角来看,中、低年段的寓言教学完全可以围绕以上几个目标开展,高年级则应该有所改变,尤其应与生活相链接;从文本本身来看,教学还应观照  相似文献   

16.
刘庆林 《学语文》2002,(2):14-14
高语新编教材第二册选了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这篇文章,与其他散文家作品相比,具有妙趣横生、启人心智的特色。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此文,更多的不是在于情感上的愉悦,而是在于智性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   

17.
《伊索寓言》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共由《狐狸和葡萄》《牧童和狼》《蝉和狐狸》三篇寓言组成。我在教学《牧童和狼》这则故事时收获最大。《牧童和狼》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可以说是一代又一代人在讲着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可谓妇孺皆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人们的全球化意识日益增强,不同意识形态、文化和地区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语言表达除了其表面意思外,还积淀着浓厚的文化意义、内涵及色彩。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教学应该是一体的,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不忘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使学生将语言知识内化为自身素质,在有效地获得相应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能力的同时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也是小学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是其基本要求。但学生们的识字热情往往在日常简单机械的读、写识记中消磨殆尽。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识字兴趣,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其识字能力,进而达到高效识字教学的目标呢?在笔者日前参加的一次教研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成年人,尤其是作为教育者,对处在人生初期的孩子.我们是以他们人生预言的裁决者身份出场.还是以人生成长导引者的角色出场呢?小小说《寓言课上的预言》或许可以给我们一点儿启示。《乌鸦和狐狸》是一则阐述善良与邪恶较量的寓言。董玉素和吴宝河的人生前后变化.很好地演绎了这则深刻的人生寓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