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自信为民族复兴和繁荣昌盛不断地注入活力.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红色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扬者.红色文化提供了培育和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切入点、风向标及营养剂.高校应采取广泛的、多样化的、立体化的思政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心理认同度,增进亲近程度,引导大学生立志做红色文化的忠实传...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凝聚全国各族人的精神纽带。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提升国际地位、增强文化软实力离不开本国本民族人们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信。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的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既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成长性因素,又丰富和发展了整个中华文化的体系,对加深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文化强国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一个重要的发展目标,培育和增强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更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由于红色基因是我党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遗传密码,传承红色基因就是弘扬党的革命文化、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通过激活高校思政课的红色基因,重在挖掘并建设多方面的红色资源、大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增强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以期有助于在全社会营造传承红色基因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于实践中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对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价值体现在能够指引正确政治方向,提供思想导向,唤醒青少年对先进文化的认同。要实现好这三方面的价值,必须做好红色文化话语的时代转换,做到以扎实的理论说服人、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以丰富的实践体验教育人。  相似文献   

5.
深入红色文化产生发展内在机制,推进红色文化理论深化与现实生成,需要从文化自信视角观照红色文化的学理依据,解读红色文化产生的理论逻辑,结合建党百年历史流变,梳理红色文化生长的历史逻辑,必然触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时空,呈现红色文化新时代转型和创造性转换的迫切需要,其价值旨归必然导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生成的文化主脉。  相似文献   

6.
红色历史记忆是集体记忆的一种,对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红色记忆可以通过战争纪念园、博物馆、展览馆、纪念馆等空间构建,也可以通过诗歌、剧本、传说、童话和曲艺等多种形式的文本构建,还可以通过个体身份记忆进行构建。红色记忆与多种校园文化的结合,可以潜移默化地熏陶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将思政课定义为红色文化体验课,可以增强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太原大学学报》2019,(2):30-33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以其特有的精神气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的底气,是凝聚民族复兴无穷力量的一面旗帜。红色文化是最能体现民族精神内核的文化表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传承发展红色文化既要传承红色文化蕴含的革命精神,更要和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8.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作为文化机构应该在文化自信的研究、传承和引领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10.
在当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高校学报应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心,自觉担当起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学习者、传播者和创新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者和践行者。文章从高校学报应有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入手,深刻分析了高校学报要通过提升素质、完善机制、拓宽领域、打造特色、多出成果等路径来实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切实把学报打造成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高校职能发展的新要求。但是,我国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必须守住民族文化的本位,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以及文化民族性的关系。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必然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对象。过去人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化,立足于新世纪来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它应该还包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代所创造的红色文化。因为红色文化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民族性,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党性要求。我国高校特殊性决定了红色文化必然会成为文化传承创新的主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兴盛。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的首要前提条件,而红色文化中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和情怀则是文化自信建设的不竭动力。大别山革命老区是我国红色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资源丰富,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尤其以红安县最为典型。加强我国的文化自信建设,要充分发掘和利用大别山境内的各类红色资源,使大别山红色文化在我国文化自信建设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具有积极主动的精神诉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提升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中能够发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发展、引领文化自觉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和激发文化创造力的重要作用,有助于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与大繁荣。  相似文献   

14.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关键工作,培育青年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是其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红色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红色文化自信提供了理论指导与行动指南。新时代新征程,高校应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遵循思政教育规律,坚持“三全育人”教育方针,立足学生的思想特点与成长规律,不断改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育青年一代红色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它是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高校红色文化的长效机制是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如今各种思想文化之间的相互激荡更为明显,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交流、交锋、交融更加频繁,这就要求高效的文化建设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与时俱进,努力探索高校红色文化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使高校文化建设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孟思杨 《辽宁教育》2023,(23):57-59
红色文化属于语文核心素养中“文化自信”的内容范畴。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红色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不断积累红色文化资源,赓续红色血脉,在心中根植红色基因,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问题设计环节、文本延伸环节和实践活动环节引导学生体悟红色文化的内涵,激励学生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相似文献   

17.
张慧 《成才之路》2023,(1):33-36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及适应社会发展的一门综合性课程,在其中融入红色文化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教师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要注重红色文化的融入,对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习与理解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秦琰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95-196+199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随着我国德育改革的深入,红色文化与德育教育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红色文化所承载的革命年代独有的精神特质,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素材来源。学校要充分利用好红色文化,努力帮助学生塑造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思想价值观,并与德育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共同促进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期间曾强调,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重要论述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贵州作为革命老区,红军的发展壮大之地,从"五四"运动时期就涌现出了一批爱国救国的革命先驱,又在长征、抗日、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留下了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融入红色文化,培养其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将是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高校提升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不仅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文化发展的应然表达,而且是文化强国的必然诉求和高校文化创新功能的本然体现,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要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就必须分析高校提升文化自觉与增强文化自信现实基础,即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高校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其文化育人功能、高校的崇高文化使命和根本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