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是郑振铎于1938年在上海发现的。《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的发现是中国古代文献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大的文献意义和文化价值。自它被发现以来,对它的整理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我国饮酒习俗源远流长。民间对嗜酒的看法截然相反。杂剧《遇上皇》的戏剧冲突正来自于这样两极的社会舆论,表现了人的酒德、酒功、酒效、酒祸,还有酒趣,展示了人性的善良和险恶。中国自古就有“歌演当宴”的传统,戏剧观赏也一样,是中国“乐感文化”的特点所在,也是酒人酒事大量搬上舞台和受到欢迎的原因。从戏剧表演的角度看,则表明了醉态的观赏价值。《遇上皇》在整个酒剧醉戏史上承先启后,并引发了后世昆曲《醉皂》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元刊杂剧三十种>在剧本形式、音乐体制、组曲方式、用字风格等方面都体现出演剧特性及艺人的参与.<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经过艺人改编的通俗演唱脚本.对于<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校勘整理,历来皆以明代版本为标准,趋向于典雅的文人化,这种倾向恰与元刊本的文化特征相悖.校勘元本,应尊重其原貌,少校改,多注释,并开辟元本的通俗文艺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4.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比”字比较句的句法格式主要有“X比Y”式和“X比YW”式。“比”字句主要表达平比和差比两种意义。《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还未完全虚化为介词,正处于动词向介词过渡的中间状态,既有粘着性又有独立性,呈现出鲜明的过渡特点。  相似文献   

5.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在清末民初才逐渐通显于世的。关于它发现的具体时间、地点及相关人物至今虽仍不甚清楚,但它的发现却是中国古代戏曲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意义和学术价值。关于它的整理研究也出现过一个个高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元杂剧整理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6.
元杂剧《桃花女》现存有两个完整本子,脉望馆本和《元曲选》本,这两个版本从题目正名、曲词宾白到情节结构和人物设置都存在一定差异。《元曲选》本比脉望馆本多出八支曲子,宾白更为整饰。脉望馆本语言更为舞台化,《元曲选》本则更为案头化。情节设置上两个版本也有少量不同之处,《元曲选》本还增设了丑角和搽旦。脉望馆本应当比《元曲选》本更接近元刊本。  相似文献   

7.
晁瑞 《语文知识》2009,(3):45-47
《元刊杂剧三十种》主要的整理本在方言本字考证上,各家分歧较大。根据当今方言和历史文献,对其中的相关词语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8.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研究元代戏曲语言的重要文献,其中的ABB式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在描写情状、描摹声音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元杂剧中的ABB式包括状态形容词和拟声词两类,文章分别从构成方式、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用功能等方面对二者进行了对比研究,显示其异同,以求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ABB式有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并列式复音词,共计1467个,占全书总复音词数的30.78%,占语法造词数的33.90%,占运用语序方式造词数的36.24%。其构成特点,本文从语义、结构和语序等三个方面作静态描写和动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最早的唯一的元刻杂剧选本,是研究元代汉语重要的资料之一."比"字句经历了汉语数千年的发展演变仍然被保留下来,是比较句的主要形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比"字句,考察它的分类和特点,可以更好地了解"比"字句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和演进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南宋词人黄的渊明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后期江湖词人黄,受崇陶之风的影响,表现出浓厚的渊明情结。他崇拜陶渊明正气凛然、不屈服于强权与顺应大化、保素守真、悠然自得的高尚人格,同时,与陶渊明一样,其内心亦有不平静的一面。这是在南宋新的历史条件下,宋人对陶渊明等隐士的隐逸人格做出的时代文化解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杂剧《陈抟高卧》见于元明的不同版本之中。从宏观考察、语言比较和差异分析等三个方面,全面地探讨《陈抟高卧》在元明不同版本中的语言使用情况,发现不同版本之间的语言有同有异。这些差异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也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九辩>的性质归属,乃现代<楚辞>学中的一重要课题.在过去的一百多年中,风靡的是"宋玉自闵"说,而此"新说"实似是而大非.首先,<九辩>文句多来自屈作;其次,<九辩>之多同屈作证其为屈原作之非;第三,从<九辩>句多同屈作辩其必为代屈原立言而作.由是观之,本课题尚有进一步研讨的余地.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皇权,明太祖延续历代设立诏狱的传统,于洪武年间设立诏狱.明成祖以后由北镇抚司负责诏狱的日常管理.诏狱主要关押涉及重大案件的官员,其管理相对严密.由于诏狱犯人所涉及案情重大等因素的存在,诏狱犯人长期滞留狱中,形成诏狱淹滞问题,尽管采取种种措施予以缓解,但收效甚微.诏狱的出现破坏了正常司法秩序,常常被宦官所操纵,给明代政治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与元九书》是白居易关于古代诗歌理论的批评专著。试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摘出关于"新乐府"的几个易于混淆的问题加以论述。一是白居易心目中的"新乐府"起于何时,二是新乐府诗完成于何时,三则论述新乐府与古调诗相比有何特点。同时亦论及《七德舞》作为首篇之意义,《海漫漫》及《杏为梁》的完稿时间,及《与元九书》所述讽喻诗与《白居易集笺校》所录数目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据考,未全文收入旧<垣曲县志>、立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垣曲县丞张君去思碣铭>,是一通难得的廉政碑.碑文通过记述张廷相莅任垣曲县丞五载的事迹,深刻而生动的反映了旧时代一位父母官清操自励、勤政为民、身遭缧绁、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恩洽百姓骨髓的突出业绩,以及张君卸任奔丧前,被众百姓挽留,脱掉双履,供奉楼阁之上的感人情景.撰碑者记人记事,夹叙夹议,突出强调百姓"至愚而神"、"天理人心,宜与其诚,而不与其伪"等思想,至今具有震聋发聩、传之久远之力,无疑也是一通宏扬人间正气、流芳百世的功德碑.  相似文献   

17.
元明清时期是我国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发展的又一个繁荣期,也是对此前文学创作及理论的总结研究期.在这一时期里,汉乐府名篇<陌上桑>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其接受行为主要表现为学术层面的选录、赏析、评价及创作中的用典和模拟等.<陌上桑>典故的运用及模拟表现出它在元明清时期的典范作用和它的艺术魅力,而学者们的研究和评价又从理论上肯定了它的不朽价值.这些接受成果是<陌上桑>成为经典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郜元宝、袁凌先生认为张爱玲张扬了"五四"个性文学传统,继承了"五四"冷静批判现实的精神,从分析史料事实入手,提出了迥然相异的观点,认为评价文人,不能采用唯心主义的治学态度,而应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明王朝建立后,统治者在政治上实行大一统的同时,在精神文化上也实行了大一统,在这一文化政策下,杂居作家自觉不自觉地远离反映现实的题材,从而使明初杂剧在整体上形成了精神上的轻现实、内容上的重教化、体制上的尚复古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全面普及的高速发展期,信息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政府的大力扶持,各类教育机构积极响应,利好消息一个接一个,吸引了大批IT精英.在其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方正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