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它是指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成为教育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学习是从"玩"开始的,而思维游戏是一种系统的、有目的性的,且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玩".这样的"玩"有益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是开展"培养学生优秀成长性品质课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如今的学生个个聪明可爱。他们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见解。在数学教学中,他们早已不满足于"老师教,学生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这样只会让他们觉得数学枯  相似文献   

3.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需要,更是时代的要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尽量鼓励他们探索问题,自己得出结论,支持他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不"人云亦云",不盲从"老师说的"和"书上写的".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十几年教学实践,就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出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正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对小学生进行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可以让他们通过"说"来促使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大胆地张开嘴来"说数学"。同时要对学生"说数学"的兴趣进行激发,给他们创设出良好"说"的环境。在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的嘴巴"堵住",而是要鼓励他们把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说",学生把抽象的思维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能直观  相似文献   

5.
正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是师生生命相遇、心灵敞开的地方,也是学生个性彰显、思维生长的场所。我们要顺应儿童的天性,遵循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领,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帮助学生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数学思维。1.找准思维起点。数学知识是前后衔接、环环相扣的,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教"应当基于学生的"学",找准学生的思维起点,确定学生"现在在哪里"和"能够到哪里",有效激发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教学苏教版五下《分数的意义》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教学时,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回顾:把一个物体或一  相似文献   

6.
<正>·策划人语·有人说,这个时代需要有自己的"精神偶像",他们能让我们看到"良知、道义、担当";也有人说,任何行业需要有自己的"榜样力量",他们能让我们"始惊、次醉、终狂"。无论是"精神偶像",还是"榜样力量",都是可以从多个横截面去解构的,解构他们的思维方式,解构他们的行动范式,解构他们知行协同的生活样式。于是乎,我们不禁要问:优秀教师是怎样的一个群体?他们有怎样的思维和行动特征?这些优秀教师是如何炼成的?往大处追问,优秀教师有怎样的教育信仰、教育哲学、教学主张、教学风格、教育格调、师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对于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也就是教师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提供学生更多的建构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的条件,提供更多的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提供更多的解释和评价他们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王平 《中小学电教》2011,(11):87-87
<正>语文课堂上,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放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要我  相似文献   

9.
董会慧 《中国教师》2010,(24):11-13
<正>在语文课堂上,儿童思维的"蒙蔽"主要指儿童的话语里没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活生生的思想。贫乏、平淡、毫无表现力,更多地是顺从性与依赖性,思维只是在一个平面上徘徊甚至"休眠"。仅举几例以佐证。  相似文献   

10.
科学实验是一个思维参与的过程,其核心是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可是很多科学教师并不知道如何让学生去经历科学实验的思维过程。他们简单地认为做实验就是动动手,而所谓的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让他们体验过程,其实是对动手与动脑的认识不清,忽略了动手的同时动脑也很重要。因此,在当前只有"做"而缺少"疑"和"思"的思维含量的科学实验课堂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11.
<正>儿童时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疑问最多,想象力最丰富,最容易提出问题。因此,儿童时期的每个学生都有着良好的思维能力的潜能。一、探索——思维拓展的前提学生的思维不是教出来的,只能靠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悟出来。要打开学生心灵大脑的"活阀",就必须放手给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多一点自由的权力。这样,学生就会开始"创造"出属于他们自己的、稚嫩的,却充满了神奇的数学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上要创设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在  相似文献   

12.
布鲁姆·乔伊斯说:"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就给了他们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阐发自己的观点.我们不能要求学生放弃一切活跃的思考,盲目地相信某种结论.相反,我们应教会他们通过活跃的思考去寻找最佳结论".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具有怎样的思维品质.如果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充分拓展,那么他们的智力便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是当代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挑战.近年来,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坚持做到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克波区曾说过:"高中语文,只有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尊重事实真相,不盲目地相信所谓的权威,以及重视自己独立思考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以及自我素质。"跟着别人的问题思考并不是真正的思考,应该跟着自己的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才能获得真知。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的小学生,充满了青春活力和思维张扬。他们渴望自由来释放自己的天性;期待美妙的课堂来引导、熏陶;期盼等待,希望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呈现他们的思维和想法;需要善待他人,才会得到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他们期望我们适时投出一枚"石子",来激活他们的内心世界,唤醒他们心中的那份温暖与善良!  相似文献   

15.
让学生先说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基本理念"中对于"数学教学活动"阐述的观点较之实验稿更加丰富,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程改革十年,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持续更新,积极寻求转变的教师不断放低自己的身段,其原因是这些教师意识到学生虽然年纪小,但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能力、认知起点、认知视角和思维方式……他们从老师那儿观察问题,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计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自学自励。"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以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指导策略促使学生自食其力,逐步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境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给学生留出自主思维的空间自主思维是自主学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乏精妙的自主思维火花。丰富的想象是他们年龄段的优势与财富。但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这种睿智,这种精彩,往往被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指出:教育应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兴趣、知识、经验、思维参与学习活动,并成为教学活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要让这一部分充满生机,让他们的身体得到解放,给他们的心灵松绑.  相似文献   

18.
教是为了不教。优秀的教师不一定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能够给予学生以启蒙,教会他们思考问题,进而用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去学习,致使终身学习。笔者认为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在于教会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问题,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主要体现于先"扶"着走,再"牵"着走,最后自己走。  相似文献   

19.
从各校近年来学生科学学习的实情来看,后20%的落后群体往往是老师们不愿看到却不得不面对的一部分,尽管起初教师们并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学生自己也不想成为其中一员,可是在不知不觉中,他们渐渐形成并不断壮大。对于课堂活动与问题,他们毫无兴趣、无精打采、随心所欲,常把自己置身于活动与问题之外,甚至充耳不闻,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对待学习就陷入一条恶性思维环。笔者想通过这条"恶性思维环"的成因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破解这条"恶性思维环"的新课程下科学课堂的教学评价策略,将一棵棵"歪脖子树"变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20.
百变数学盒     
正大班的孩子们经常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手舞足蹈地聊着天,互相炫耀着自己又有了什么新本事,又玩了什么好玩的……大班幼儿处于幼儿期向少儿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已不再是简单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而是由具体形象性思维向初步的抽象思维转化,应让幼儿主动学习,在"玩"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