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前,学生厌学已成为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造成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厌学的因素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单亲父母无暇顾及孩子,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因素使学生缺失父爱或母爱,从而产生消极心理;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差,往往感觉不到集体的温暖,会在压力影响下产生厌学心理。基于此,笔者就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厌学的心理作了深入探究,并提出应对措施。一、农村高中单亲家庭学生厌学心理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各中小学中,厌学的生数在不断扩大。有资料表明,约有70%的学生存在厌学心理或厌学行为,有40%以上的严重厌学生沦为"差生"……究其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因素,也有家庭因素,有学校因素,也有自身因素。那么作为校方,作为教育者,我们如何尽我们的努力,把学生这种厌学情绪给遏制到最低呢?我想最主要的应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中小学生的厌学情绪有所增长,厌学现象已经成了中小学教育中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如果不尽快帮助一些学生摆脱厌学情绪,小则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大则会影响教育的发展。本文从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表现、中小学生厌学心理成因及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的对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的厌学心理进行探索,从而寻求解...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黄金时期,学生在步入中小学阶段普遍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现象,中小学生的厌学心理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为解决这一现状,本文首先对中小学厌学的心理原因进行探讨,其次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中存在着大量“学困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弥漫其中的厌学情绪,可以说厌学情绪已成为学生学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自身对于学习的理解接受态度、教师的教学因素、教材内容的编排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是产生厌学情绪的重要原因。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意义的理解、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更新教学内容以及形成全社会积极向学的和谐氛围,都有助于改变和减轻厌学情绪的滋生和蔓延,从而减少学困生的存在,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学习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造成了青少年学生学习的种种问题。其中,厌学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据新华网消息,“来自北京部分中小学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小学生厌学率达到30%”。虽然其他研究者由于调查的范围与方法不同而可能有不同的结论,但对于厌学的现状,绝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是“普遍存在”。不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学生也有厌学倾向。厌学已成为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棘手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小学校园里刮起的厌学之风正在悄悄地增长和蔓延。据最近对银川市、灵武县、青铜峡市的十余所中小学的抽样调查,发现对学习厌倦者,中学占24.2%,小学占13.6%。更为严重的是,不仅学习差的学生厌学,而且学习好的学生也厌学;不仅高中生厌学,而且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少厌学的。 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谈谈造成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和同志们共同探讨解决的良策。 首先,谈谈社会原因。 受社会上“经商热”和“金钱潮”的冲击,不少学生对社会上的一些人大把大把地捞钱  相似文献   

8.
“三年级现象”是我国基础教育课堂广泛存在的学生参与教学逐渐减少的厌学现象。学生发展和教育内容、形式改变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中小学教师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部分学生厌学,差不多是一个世界性教育难题。据调查,中国学生厌学的比例相当大,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5%以上,厌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多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为此困扰。本刊为此接到众多家长和学生本人的来电,孩子厌学成为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就此问题专家们各自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厌学的孩子和家长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些学校由于教师教学不得当导致学生厌学的现象,北京教育学院季苹教授提出,评价中小学教学质量不能只凭“升学率”,中小学应设置“厌学率”评价体系。据季教授对一些学校调查,目前学生厌学率最保守的数据已达30%,实际数字还高些。学习兴趣的淡薄直接影响孩子的求知欲和最终的“成绩”,严重厌学造成的学习障碍甚至使少数孩子不得不辍学。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在农村中小学,未成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突出表现在对待学业上,很多学生(其中有大量的留守儿童)产生了厌学心理。厌学,是指学生厌恶学习或学业的心理,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学生厌学主要表现在:学习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总之,就是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相似文献   

12.
颜福宁 《考试周刊》2013,(98):113-113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教学反馈的一种方式。但在当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作业却成了学生的负担,成了学生厌学的主导因素。本文从针对性、层次性、趣味性等方面探讨了新课程下初中英语作业的有效布置。  相似文献   

13.
学生厌学不但影响其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对祖国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在21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厌学已成为一个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而教育部门更应高度重视,共同解决关系祖国命运的难题。一、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学生厌学这个问题普遍存在,且越来越严重。针对这个问题,我专门调查了广西博白县绿珠中小学学生厌学的情况。小学一年级学生厌学率为2.8%,二年级学生厌学率为4.5%,三年级厌学率为6.1%,四年级厌学率为7.9%,五年级厌学率为10.5%,六年级学生厌学率为21.7%。初中一年级学生厌学率为29.8%,初中二年级厌学率为38.4%,初中三年…  相似文献   

14.
唐子惠 《教育》2011,(16):28-29
近期,中小学学生的幸福指数评估在杭州青春中学进行得如火如荼。杭州青春中学的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的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搜集影响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各种量标,制订中小学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将减少中小学学生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5.
龚振 《教育》2011,(6):28-29
近期,中小学学生的幸福指数评估在杭州青春中学进行得如火如荼。杭州青春中学的负责人介绍说,现在的中小学生非常累,非常苦,搜集影响中小学学生心理的各种量标,制订中小学学生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将减少中小学学生的厌学情绪。  相似文献   

16.
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流失是社会和学生的双重不幸。笔者曾经以六个镇级中小学为样本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小学与初中阶段,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造成学生显性或隐形“流失”的原因96%是“厌学”,导致“厌学”的主要原因67%是“不会”,“不会”的主要压力93%来自以“数学(算术)”为代表的“理科”。  相似文献   

17.
厌学是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也是中小学教师感到棘手的问题。而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厌学则是中学阶段厌学现象中最为严重的一项。它不仅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发展。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引发我们认真分析学生厌学的原因,着力寻找克服学生厌学情绪的方法与途径。笔者认为,实施情感教育,是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学生厌学现象普遍存在,其中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不可忽视,纠正学生厌学已成当务之急,必须依靠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互相配合,综合治理,多措并举,扭转学生厌学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9.
冯丽洁 《考试周刊》2010,(55):236-237
中小学生厌学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积极的心理品质,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中小学学生的厌学情绪.必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进行积极的心理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并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学生厌学思想政治课的因素有社会因素、教材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等几个方面。只有找准病因,才能对症下药,解决学生厌学问题,使学生喜欢政治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