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急就章》,原称《急就篇》,是汉代学童的启蒙读物。世传本共32章,每章63字。作者史游,西汉元帝时(公元前48—前33年)官黄门令。《急就篇》书名,据宋王应麟解释:"急就谓字之难知者,缓急可就而求焉。"这部书在魏晋间很流行,当时的书家往往多有写本。历代章草《急就章》写本,以传为三国时皇象所书最古。宋克临习章草书,即从此书得法。《急就篇》在唐以前,因为辗转传写,内容颇  相似文献   

2.
一字千斤     
<正>宋时有个叫陈从易的人,偶得一册残旧的《杜甫诗稿》,如获至宝,只是有的诗墨迹脱落,个别字已经很难辨认。有一首《送蔡都尉》,其中"身轻一鸟□,枪急万人呼"。鸟后面的字看不清楚,他想补上这个字,思考良久,却想不出补什么字合适。有一天,几位诗友来他家喝酒,陈从易说起"补诗"一事,几位友人都挺有兴趣,你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战国策》中的"是"字的用例进行穷尽式的搜集和整理,就其中的"是"字的词性和语法功能来讨论《战国策》中的"是"字的用法。文章认为,《战国策》中的"是"字作代词时,能够在句子中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是"字还有形容词、动词的用法,以及由"是"字组成固定结构的用法。  相似文献   

4.
"采"字是一个常用汉字,《诗经》中有17篇出现"采"字。本文就《诗经》中"采采"一词的原义、词性、用法进行辨析,并探索"采"字的本字、借字及派生、孳乳的历程。以文字学的基本方法和语言学的新近发现,正本清源,确定《诗经》中"采采"的意义为"茂盛的样子",而非"采了又采"。  相似文献   

5.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这是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传世佳句。但在有的版本中,并不是“晚来风急”,而是“晓来风急”。例如清人朱彝尊的《词综》张惠言的《词选》梁令娴的《艺蘅馆词选》,乃至唐圭璋先生的《唐宋词简释》等都把“晚”字换成了“晓”字。于其化同志在1984年12期的《读书》杂志中也认为:上片既已说是“晓来”,(晚来风急,笔者注),下片又说:“独自怎么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岂不是在时间上自相矛  相似文献   

6.
游戏规则:根据"横向"、"纵向"的提示,将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位置即可,每格只可填入一个字。横向:一、王维《终南山》中,"太乙近天都"的下句。二、成语,指春天的美景。三、李清照《武陵春》的最后一句。四、杨万里的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日色忽开云又合,急收碎影一帘金"。五、日本平安时代女文学家。六、李商隐《咏云》中,"捧月三更断"的下句。七、词牌名。八、四字成语。九、成语,比喻办事教条,不知变通。  相似文献   

7.
<正>古装大剧《芈月传》的热播使"芈"这个汉字和姓氏历经千年风雨,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芈"字有什么秘密呢?第一个秘密,"芈"字跟"羊"有关。仔细看字形,就会发现"芈"和"羊"十分相像,事实也的确如此。《康熙字典》就把它归入了"羊"字部。还有个例证,"芈"原来的发音、  相似文献   

8.
《保训》是清华简最早整理的一篇文献,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保训》篇中有一个"中"字,由于其意义模糊而又关乎《保训》核心思想的理解,学者们为此发表了各种见解,这些研究在2009-2011年达到高潮,其后几年,随着新的清华简材料的发表,学者们的关注点也有所转移。但是《保训》"中"字的问题却没有最终解决,依然不时有学者发表相关论述。文章对2012年以来关于《保训》篇"中"字的研究加以综述,以期推进对"中"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诗经》中的"说"字共出现12次,其读音和意义与今有所不同。在《诗经》中"说"字有三种音义,"说"字音"悦"表喜悦之意;音"税"表达的是停滞休息之义;音"脱"时表示的是解脱逃离之义。《诗经》中"说"有第一个音义,是因为在那个时代只有"说"字,后起字"悦"分走了本属于"说"字表喜悦的意义;有后两个音义是由于"说"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字,古人就习惯性地把本字"税"和"脱"写成"说"字。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以"登高"为题材的诗作不计其数,杜甫的《登高》一诗依然独具光芒,因为这首诗有自胸襟见解中自然流出的高致。杜甫此诗的"高致"当为其积极进取、忧时虑世、不以年老多病而怠惰的精神,这种"高致"集中体现于首句中的"急"字。  相似文献   

11.
《周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本为卜筮之书,其最初来自古人的占筮记录,占卜的目的是让天来决定吉凶,帮助决策,并按照天的指示行事,因而创作之初即为朝廷专利,成书后就参与了国家大事的决策。"贞"字在《周易》中是高频字,且非常重要,对它的理解学术界分歧依然很大,重点从《周易》文本出发,可探讨"贞"字的本义,认为"贞问"更符合《周易》的占卜性质。  相似文献   

12.
正"诗眼",最早见于"诗要炼字,字者,眼也。"诗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字,以一字为工,使形象鲜活,神情飞动,意味深长,引人深思,富于艺术魅力。诗有了眼,就成了上品、精品,就有可能流传下去。唐朝的王之涣,《全唐诗》总共才收了他六首诗,有《登鹳鹊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凉州词》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等名句传诵,而有人一生写诗很多,却没有一句被人记住,全是无眼  相似文献   

13.
李平 《嘉应学院学报》2011,29(1):97-100
朱熹的《集传》以训释简明而著称,这与朱氏善于运用训诂术语有密切的关系。通过研究《集传》中训诂术语"见"的运用情况,可以看出朱熹较好地处理《诗经》中相同词句的注释问题。对于《诗经》中重复的词、句子、章句、诗篇等,他用一个"见"字就处理的非常妥帖,这表明朱熹对"见"字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不同文学作品中的同一个字会因语境的变化表示不同的含义。认识其具体的含义有时需要我们打破字典中的规范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加以理解。"紧"字更多时候作为一个形容词被使用,但是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它的词性则有所变化。本文就"紧"字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棋王》和《红楼梦》(第五十回)中的运用探讨其含义及表达效果,从而体味作品的味外之味。  相似文献   

15.
提倡国字     
【说文解字】汉字实际上可以称为中国的国字。"國"这个字出现得很早,造字之初没有这个字,因为那时没有形成国家,氏族群居还没有国家这个概念,当然也就没有这个字。《说文解字》:"国,邦也,从□,从或。"南唐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国,邦也,从□或声。□其  相似文献   

16.
以山东淄博方言中歇后语"老奶奶上树——欠撮"为引子,就"撮"字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错误的义项进行考证,证明"撮"字正确义项应为"托举"。  相似文献   

17.
《史记·外戚世家》云:"周之兴也,以姜原及大任。"司马贞《索隐》谓:"按:大任……《毛诗》云‘挚国任姓之中女也’。"张文虎、顾颉刚、赵生群等或认为此"毛诗"之"诗"乃"传"之伪,或认为"诗"下脱"传"字,当作"毛诗传"。而事实上以"毛诗"指称《毛传》《毛序》乃至《郑笺》等诠释《毛诗》的著作,是唐人称《毛诗》之惯例。这即是说,就唐人称"毛诗"用例言,此处《索隐》之"毛诗"一词不存在伪字或脱字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是我国采用部首编排最早的一部字典,也是除《尔雅》、《急就》以外现存最古的一部字典。它是我们阅读古典书籍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尤其是我们古代汉语专业工作者研究古文字、音韵所必不可少的工具书。但是,这部书内容复杂,研究起来比较困难。大家的反映是对的,现在想就怎样研究《说文解字》这一个问题,谈下列六点。第一、要懂得六书。六书是讲文字的形体构造的。我国汉字古代一个字就表示一个意义,也就代表一个  相似文献   

19.
讲授易安词《声声慢·寻寻觅觅》时,细心的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教材上明明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但由诸多专家编写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却是"晓来风急"。"晓来风急"、"晚来风急"哪个是李清照的本意?开始我认为"晓、晚"都能表达作者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字书源远流长,《汉书·艺文志》就载有《史籀篇》(相传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李斯的《苍颉篇》、赵高的《爰历篇》、胡母敬时《博学篇》、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李长的《元尚篇》、扬雄的《训纂篇》。除了《急就篇》流传至今外,其余都已亡佚。这些书主要是为了学童诵读而编纂的,实际是一种识字教材,《急就篇》开头几句就清楚地说明了这种目的:“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不言而喻,这些书对于文化的普及、汉字的规范,都是起了好作用的,但还不是字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