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美国的“择校制度”与基础教育改革曾晓洁“择校制度”(selectingsystem)是近几年来美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改革措施。过去,在美国传统的公立学校制度下,各州均实行“就地入学”的政策。这种“择校”就读的选择只发生在公立与私立、教会学校之...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择校收费透析高丹丹辛翠华在我国,择校求学,古而有之。而择校收费现象的出现,则是在1992年以后,一些重点中小学借捐资助学之名义,向择校生收取高额费用,择校收费问题由此产生并逐渐扩大,以北京为例,1994年重点小学择校收费生比例为33.6%,19...  相似文献   

3.
以提高教学质量求生存和德印山西翻译培训学院创办时,正赶上山西省出现了“社会力量办学热”。学校为招生做了许多细致而周密的工作,但只招了100余名学生。这使他们认识到,社会力量办学和国家办学差别很大,最鲜明的差别是对学员择校无任何约束力。学员择校求学促进...  相似文献   

4.
范萍  焦玉珍 《文教资料》2006,(13):69-70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小学升初中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后,许多学生不在所在服务区内中、小学就读,而依据个人意愿选择其他服务区学校就读,择校现象愈演愈烈。现对“择校”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一、“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择校”现象产生的原因方方面面,非常复杂,综合起来,现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剖析。1.家庭方面的原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教育在就业竞争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人们对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特别是我国…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视野下义务教育“择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择校”是我国义务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有“收费择校”“关系择校”和“权利择校”之分,尤其是“收费择校”,教育理论界对此褒贬不一。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综合分析各家之言,以期对90年代以来我国择校问题的研究进展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13,(24):7-8
“零择校”,是今年安庆教育发展的最大亮点。今年秋季开学城区所有公办义务教育一律取消5%的择校比例,坚决实行按学区招生,在全省率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择校”。  相似文献   

7.
一、择校源于竞争性追求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公平在城市中的主要表现是义务教育择校问题,这也是教育领域的老大难问题。说它是老问题,是说择校问题隐性存在由来已久,公开化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说它是大问题,是因为择校问题处理不好可能演变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问题;说它是难问题,是因为根本性转变择校现状非一部门之力可以达成,亦非一目之功。  相似文献   

8.
择校与免费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择校,就是家长愿意以较高的经济代价,换取子女进入重点中小学就读的机会。换言之,择校,就是使“钱”做为教育选择的一种手段,让“钱”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使之“多花钱便能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是近几年我国普通中小学教育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也是颇为引起非议的一个问题。持非议同志的主要观点是:普通中小学教育,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应当是免费的、无偿的,而择校是有悖于“免费教育”原则的。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关键是对“免费教育”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志于学”是圣人求学的动机,这是求学的逻辑起点,也是求学的基点;“不逾矩”是圣人求学几十年结出的丰硕成果。无“志于学”之恒心,就不会有“不逾矩”之硕果,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美国:“择校生”比例仍不大与国内“择校成风”的状况相比,择校在美国似乎并不是一个让大多数家长操心的事。实行就近入学原则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公立和私立学校之分,从理论上讲谁都可以选择让自己的子女上公立或私立学校,但实际上由于私立学校学费昂贵,并非一般家庭所能承受  相似文献   

11.
尽管我国明令禁止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行为,但择校之风却日益盛行。那么义务阶段的择校到底是“是”还是“非”,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禁择令”的失灵启示我们需要理性思考滋养择校的土壤——教育资源不平衡和优质资源供求矛盾的激烈,认识到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前提下,择校追求差异平等存在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择校网(www.zexiao.com)是国内首家为广大求学择校者提供求学咨询、择校指南、网上报考等全方位服务的大型教育类专业网站,旨在为每位求学者借助择校网搭建的教育资源平台,快捷经济地找到最优秀的并适合自己的理想学校;同时也为求学者们提供一个互动交流、互相帮助和学习的网上平台。实时播报国内外重要的教育新闻、教育政策、学校招生信息。择校网以各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为主题设计版面、栏目,同时整合教育专家、招办主任的经验成果总结择校技巧、报考指南,供求学者找到适合自己的相同领域内最优秀的学校及专业。其栏目构成如下:频道构成——…  相似文献   

13.
一、初中择校生产生的背景分析择校主要有四种类型:以地段择校,以分数择校,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择校,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1.家长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好的学校,他们认为自己的子女只有在质量好的重点学校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在家长的心目中,学校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他们宁可在子女的教育问题上花钱,也要“择校”,把子女送进“重点学校”就学。2.“就近入学”的实施,小学升中学取消考试,中学逐渐取消重点与非重点之分,学生按地段大规模“划片就近入学”,以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教育机会的平等。由于教育资金投入的不合理,学…  相似文献   

14.
陆韵 《中学教育》2023,(2):78-89
“民办择校热”折射当今社会弥漫的教育焦虑,“规制—变通”格局下的治理狭缝为家长择校释放空间。家庭教养行动与政策导向的错位背后存在“韧性发挥”的行动逻辑,表现为结构伸缩、关系协调和资源拓展:首先,调整家庭人力结构辅助子女择校,呈现全员协作到一人独揽等多种教养形态;其次,通过施压、感化和诱导使子女配合高强度培优计划,形成亲子之间权力运作下的协调机制;最后,发挥家长潜能,拓展内外资源以提升择校竞争力。“韧性发挥”受到教育政策、家庭伦理以及共享价值和专家知识等制度要素的共同建构,体现家庭应对教育治理的能动性。把握“韧性发挥”的表现与成因,有助于为优化教育治理和缓解教育焦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了遏制“以钱择校”、“以权择校”等择校方式导致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国家实施了就近入学政策。然而,就近入学政策还存在缺陷,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寻求化解之道。  相似文献   

17.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择校”是家长、学校和政府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博弈的结果,学生及其家长对教育利益落差的追求直接导致“择校”产生,学校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直接助长“择校”之风,地方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追求纵容了“择校”行为的存在,国家政府对教育利益分配的不均是“择校”产生的根本原因。解决当前择校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法律规范,高度警惕各种变相重点校,严禁人为地制造和拉大学校差距;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有效补偿措施,大力改造和扶助薄弱学校,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8.
择校现象是一种教育观念的产物,体现的是教育观念从"就学"到"求学"的转变.从教育观念转变的角度剖析择校的由来和深层原因是解决择校问题的前提.只有理性看待择校中的教育公平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择校问题的国际视野与参照比较中,我们会发现择校现象,尤其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教育竞争的表现。其竞争的外延与内涵各国又有各自的特点,如美国开展的“择校实验”、“择校财团”的社会赞助;独联体主要国家九十年代中后期产生的多达12类中小学的多元择校运动等,大有扩大教育选择空间以最大限度提供教育消费多元化的需要。 美国的择校制度及其形式 美国的择校制度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力图用市场方式调节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充分满足各种教育需求。 八十年代以前,美国各州均实…  相似文献   

20.
兴山县因昭君文化而美丽。然而提及“择校”,兴山县几乎所有的教职员工都对六年前的境况记忆犹新:大批教育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外流,从而引发大量干部、教师子女舍近求远、负笈求学;全县教育质量整体滑坡,学校发展不平衡,办学条件滞后。学校被家长责难,教育被社会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