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科学》四年级上册)这一课,从你能怎样看到空气的运动这个问题引入,学生利用水槽的水,观察到空气的运动。教师提问:关于空气是否有质量,你怎么看?形成了不同的意见即有质量、无质量;那么你怎样说服对方呢?学生不加思索,“做实验”脱口而出,设计实验时放手让他去设计,修正自己的实验,如一  相似文献   

2.
关于空气有质量的演示实验,对学生理解大气压的存在是很有意义的,实践证明也是很有必要性的。刘平权老师在《物理教学探讨》杂志上曾发表文章,介绍了如下方法:调节天平,往玩具气球中吹入一部分气体,将口扎紧放在天平的左盘中,在右盘加砝码使天平平衡。然后放去气球内的气体,天平就失去平衡,这说明了气体有质量。笔者对这样使用玩具气球来演示空气有质量,觉得其科学性有必要进行探讨,今提出来与大家商讨。  相似文献   

3.
一、演示空气有质量. 1.器材:感量较小的天平、夹子. 2.作法:将新的硬质气球和夹子放入事先调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右盘放入适量法码使之平衡.然后用嘴给气球吹足气,用夹子夹紧气球口.再放入天平在盘中,发现天平失去了平衡.必须在右盘中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增加的砝码质量就等于气球空气的质量.这样比课本中的实验简单,(不用抽气机)同样能说明问题. 二、演示帕斯卡实验. 1.器材:玻璃三通管、长约2米的橡皮管、漏斗、细线、橡皮管、皮管夹. 2.作法:将各器材照图1装配好.往漏斗中灌水,且通过玻璃管放出气球中的空气,放完气后再用夹子夹紧.实验  相似文献   

4.
本刊在1991年第12期《利用气球做初中物理实验四例》一文中,有一个内容是“演示空气有质量”,读后颇受启发,文中讲的是用“硬质气球”做实验,本人由此想到,如用普通玩具气球做实验,会有什么结果?本人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分析并进行了实验。容易理解,普通气球充气后体积胀大很多,浮力的因素不能不考虑,但浮力究竟能有多大的影响,我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所用天平为感量等于0.02克的物理天平,其步骤如下: 1、取一新气球,对它充气之后,用夹子夹紧气球口,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这时读数为m_1=61.26克。 2、测气球的周长,将充入空气的气球近似看作球体  相似文献   

5.
四年级科学上《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中“喷气气球的研究”的教学片段。 对于“气球滑行的距离与气球充气的多少有什么样的关系?”这一问题,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假设:气球充气多,滑行得远,充气少,滑行得近。是这样吗?该怎样证明你们的假设呢?这个实验陔怎样进行?在老师的建议下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简单记录。下面是师生的汇报交流:  相似文献   

6.
公平≠衡平     
天平是非常公平的,可你知道公平≠平衡吗﹖这画中的就是一个不平衡但非常公平的天平,说到它的来历,其中还有段故事呢。从前,有个国家,叫天平国。那里的人都很穷,奇怪的是没有人喜欢富裕的生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天平国的人们都讲究公平,在它们眼中不平等就等于不公平。天平国没有国王,人们都想选一个人当国王,可每人都想:当国王不公平,国王的权利总比普通人的权利大。因此谁也不肯当国王。这件事被天神安拉知道了,他派一个使者去那里解决这问题。使者变成了一个王子,到了那里。人们看到了使者,说:“哎呀,看那个王子,那么…  相似文献   

7.
自然第六册《反冲》一课,通过一个演示实验和一个学生动手实验,让学生认识反冲的概念。由于教材中的两个实验物体的运动方向不很明显,学生在学习时,往往难以掌握。为此,我将两个实验设计成两组对比实验。在演示喷气反冲实验时,教师将吹好的气球固定在一根倾斜的铁丝中间,把气球松开,让气球顺铁丝滑下,同时要求学生观察气球运动的方向。然后再让气球回到运动前的起点,松开气球口,让里面的气体猛然喷出,接着向学生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由于实验产生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易使学生产生疑惑,激起思维的浪花。然后,再…  相似文献   

8.
自然第四册《平衡》一课,教材的设计思路是先认识平衡和不平衡现象,再通过实验知道两种达到平衡的方法,最后研究用多种方法使某种情况平衡。在第一个班上课时,认识平衡和不平衡很轻松就完成了。学习平衡方法时,我想带领大家边实验边总结,先学习一种方法,再学习另一种方法,这时我发现学生思路根本不在老师的控制中,你提问问题,他忙着挂呀、试呀,好像根本没听见老师的问题,师生双方配合不好。最后我强行让他们安静下来,说一说怎样使杠杆尺平衡,他们说得五花八门,我只好流于形式地总结了一下。一堂课下来,老师学生双方都感觉很疲劳,弄得不欢而…  相似文献   

9.
四年级《科学》(义务教育实验教材苏教版上册)的第一课是《空气占据空间》,孩子们在课堂上的实验设计方案给了我一份意外的惊喜。课前我为学生准备了自助餐式的实验材料,有棉线、剪刀、矿泉水瓶、两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气球、细棒、托盘天平等。课堂上要求他们就自己提出的“空气是否有质量”这一问题进行实验设计。看着实验桌上那么多的材料,同学们热情高涨,加上我的“金点子”奖的鼓励,讨论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只一会儿工夫各种实验设计方案便浮出水面了,下面便是他们的几种设计方案:1.将棉线平均剪为三段,其中的一段拴在细棒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课的试教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一课中,学生们知道了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都设想水和空气也是这样,并设计了实验证明自己的想法。在验证空气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许多同学都设计了用小气球封住空塑料瓶的瓶口,先后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现象。一切都在意料之中,放入热水中,小气球就会鼓起来。(如图1)放入冷水中,小气球又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如图2)当我正准备引导学生得出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第七实验小组的同学惊奇地向我反映,他们的小气球…  相似文献   

11.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解题的“源头活水”就是“双基” .同学们在化学复习中要充分认识夯实双基的重要性 ,改变那种丢课本、轻双基 ,导致双基不牢、解题不畅的不良现象 ,切实做到运用“双基”这个源头活水去分析、解决问题 .例 1 甲、乙两同学分别按图 1 (a)、图 1(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他们俩的做法是 :①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天平的左盘上 ,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 ;②取下装置 :甲挤压胶头 ,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 ,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 ,最终如图 1(c)所示 ;③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 .待天平…  相似文献   

12.
课本上用天平称量的方法来得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的结论。由于天平的倾斜,坐在教室后面的学生较难观察,且空气流动也能引起天平倾斜,故实验不易成功。现改为在大烧杯里放一只吹了空气的小气球,小气球沉入杯底。然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方案评价题例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六名同学分别设计如图1实验装置拟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他们称取等质量的装置(连同药品),通过必要的简单操作(其中E需要点燃)使相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再放到原天平上称量,看天平能否保持平衡.请你为他们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小学生对实验现象特别感兴趣 ,所以我在自然教学中 ,只要能用实验来解决的问题 ,就一定用实验来解决 ,有些不能用实验来解决的问题 ,就因地制宜 ,自制仪器或图片 ,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 ,明白其中的道理 ,但有关天体运动(如 :第 11册《月相》、《日食和月食》、《昼夜现象》、《四季的形成》)的知识 ,学生就无条件直接观察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老师讲起来又费口舌 ,效果也不佳。怎么办 ?我尝试了一种既有趣又直观的实验游戏。就是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代表天体按其运动规律进行运转 ,因为学生能在愉快的游戏中直观地看…  相似文献   

15.
陈乾晖 《河北教育》2005,(19):29-30
2005年3月份,参加一次《科学》教材分析会,听了一位老师讲的一节研究课《了解空气》,感受颇深。《了解空气》来自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让学生运用感官感知空气,并通过设计实验,使他们学会借助其他介质来观察空气,从而学习一种新的科学探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共设计了3个活动:①感受空气(老师用气球代替了教材中的塑料袋),②浸不湿的纸,③赶出杯中的水。  相似文献   

16.
择友宜慎     
跑步上公厕的事你干过没有﹖厕所里气味好难闻,呛得你连气都喘不过来。但是情况紧急,你还非去不可。你注意到没有﹖五分钟后再出来,好像并不是很难闻嘛要是你一不小心在里面关上一个小时又会怎么样呢﹖你也许会说:“哪有什么怪味﹖”这说明了什么道理﹖这说明不管环境怎样,人都  相似文献   

17.
常见到这种情形:一群学生在一起聊天,说着某某古典音乐如何如何,某某作曲家的风格怎样怎样;或者几个人分析某某运动员,球丢得多帅,某某教练调兵遣将多蹩脚等等。你不太懂,又为了不想丢脸,为了合群,你硬着头皮听他们瞎侃。回家后,你特别去图书馆借了有关古典音乐的书,或者你去看了讲解运动规则的书。才几个晚上,你已经对他们的话题了如指掌,并  相似文献   

18.
《小天平》一课,是在认识平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平衡知识,学会测定物体的质量,并自己动手制作小天平。 一、在“玩”中认识天平 1.指导学生认识小天平 实验器材(每组):天平(挂盘、托盘均可);砝码一盒; 各种物体(扣子、瓶儿、硬币、橡皮、小刀……材料尽可能丰富。  相似文献   

19.
在以前的初中教材及现在的课外习题里,提及称空气质量的实验,它的过程是:“用抽气机抽出瓶里的空气,然后用夹子夹紧橡皮管,把瓶放在天平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松开夹子,让外面的空气进入瓶里;天平就失去平衡。必须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子恢复平衡。这增加的砝码就等于瓶中空气的质量。”一些学生对“称空气质量”这一实验原理的认识是:  相似文献   

20.
新编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22页上,介绍了用天平称量空气质量的演示实验,其中写到:“用抽气机抽出瓶里的空气,然后用夹子夹紧橡皮管,把瓶放在天平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右图)。松开夹子,让外面的空气进到瓶里,天平就失去平衡。必须增加砝码,才能使天平恢复平衡。这增加的砝码就等于瓶中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