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一个颇具神秘色彩 ,亦僧亦俗的文学家与革命家 ,他特殊的自身条件使他对东西文化都能登堂入室 ,并且使这颗心灵在中西两大文明冲撞中的体验更具直接性、原初性与真实性。现代西方文化在他那里受到了佛学禅定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夹击 ,使他内心摇摆不定 ,其心灵的眩晕也反映到了他作品主人公身上 ,注定他与他的人物只能在孤独感伤中走完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2.
论苏曼殊在中西文化冲撞中的心灵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一个颇具神秘色彩,亦僧亦俗的文学家与革命家,他特殊的自身条件使他对东西文化都能登堂入室,并且使这颗心灵在中西两大文明冲撞中的体验更具直接性、原初性与真实性。现代西方文化在他那里受到了佛学禅定思想和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夹击,使他内心摇摆不定,其心灵的眩晕也反映了他作品主人公身上,注定他与他的人物只能在孤独感伤中走完人生之旅。  相似文献   

3.
论苏曼殊     
苏曼殊(1884—1918)在世上虽然只活了三十五岁,然而,他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却占有一席比较特殊的地位。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他的作品一版再版,许多青年,尤其是男女学生,喜欢他的小说,热衷于讨论他的思想和一生行径。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十年代初期。此后,随着时代的疾速进步,青年学生的思想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  相似文献   

4.
苏曼殊论     
《苏曼殊论》全文共五部分:一、坎坷身世;二、人格与心理潜影;三、挣扎于出世与入世之间;四、文化眩晕中的心灵形态;五、创作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限于版面,此录后两部分付梓。  相似文献   

5.
苏曼殊论     
一苏曼殊(一八八四——一九一八)字子谷,又名玄瑛(曼殊是他削发后的法号),广东中山县人(原名香山县)。父苏杰生,为旅日华侨,曾任日本横滨英商万隆茶行买办。嫡母黄氏,居原籍。生母为日人若子(家人称为“贺哈(口家)”日语“才若”),原为杰生的下女,生曼殊后,不到三个月,即离开苏家。曼殊为其父所纳妾河合仙所抚养(文公直《曼殊大师传》),因而曼殊终身认河合仙为亲母。一八九四年,中日爆发战争,曼殊随他的父母返国。不久,因其父家道中落,于是令曼殊跟他的母亲又去日本。一八九九年曼殊十六岁,入横滨大同中学读书。一九○一年,由于他的亲戚林氏的资助,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次年转学于振武学校,习初级陆军。  相似文献   

6.
7.
本文以苏曼殊书信中的有关材料为基点,对其中所流露的苏曼殊的政治情怀、佛学观、文学思想以及怀人情愫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并从文化学角度探讨了苏曼殊人格建构的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从而肯定了苏曼殊书信在苏曼殊研究中的永久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曼殊(1884—1918)是中国近代文坛上名噪一时的诗人、小说家。他一生共留上七篇小说(包括一篇未完稿),其中写作于1903年的政治小说《惨世界》是在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悲惨世界》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其它六篇小说都是爱情小说,这些爱情小说  相似文献   

9.
不能将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比附,这是经典作家一再告诫我们的,“因为彼此的环境先不同”(鲁迅:《致萧军(1935.8.24》)。但我们从一些经典作家的著述中又明显看得出,他们并不绝对排斥将历史人物进行比较和研究。只是这种比较和研究必须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基础之上。以苏曼殊和拜伦这两位“异代不同时”的作家而论,他们之间是如何产生共鸣的,曼殊究竟从那些方面接受了拜伦的影响,这些影响对曼殊的生活道路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苏曼殊的小说充满了病态心理,他对所有人物的描写都充满了哀愁、伤感,从心理学的角度可以看出,这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他的早年遭遇是分不开的。基于此,从作者的自身出发来揭示其小说的病态心理,以期帮助读者和研究者准确地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11.
苏曼殊是我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重要作家。他的诗歌曾经风靡海内,倾倒一时,吸引了无数读者。曼殊示寂后,他的诗集被人竞相刊印,甚至被书商用作牟利的手段,一时出现了“曼殊热”,他的诗歌广为流传,不仅对当时,  相似文献   

12.
苏曼殊是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奇异的变体。他清空淡远、哀婉欲绝的作品,惊世骇俗、离经叛道的行为曾一度倾倒众生无数。但鲜花铺就的途中,也撒满了荆棘。悲凉的身世、动荡的时代以及由此铸造而成的萧索孤愤的心情是他生命中在劫难逃的梦魇。当斑斓的霓虹不再闪烁,所谓的文化导师、所谓的绝代奇人便从世间消遁了,有的只是一个失落了精神家园、四处漂泊的流浪者,一个被揉碎的软弱而平凡的年青人。  相似文献   

13.
苏曼殊是近代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同时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苏曼殊翻译的小说和诗歌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一直吸引着后人对其进行关注和研究。文章着重对苏曼殊为什么会选择《悲惨世界》来作为他的翻译对象,其中寄予了他什么样的思想进行探讨。这其中有政治因素,文化方面的因素,以及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苏曼殊是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是清末民初时的名僧,也是名震一时的天才诗人、小说家、散文家和翻译家。他精通梵语、西班牙语、英语和日语,他的绘画清静淡雅,不袭前古,不媚流俗,在当时就已誉满中外。不过,他从不轻易作画。如果他不愿意,任何人请他画,他也不肯着笔;但是,只要他答应了给别人作画,就必然会做到。  相似文献   

15.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文化人物,在文学创作、翻译、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苏曼殊的研究及传记创作呈繁荣局面。文章主要采用了思想文化史的关照角度,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苏曼殊研究的三个阶段中海内外代表性的传记作品进行了梳理和评析,认为这些作品在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失实现象;传记创作对苏曼殊的历史地位、人格特点的整体把握方面有所欠缺,对史学和文学手法的度把握不当等问题,苏曼殊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孙涛 《文教资料》2012,(34):60-62
作为"小说家",苏曼殊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地位,他创作并传世的小说虽然不多,但是却鲜明地体现了作家本人的经历以及那种让人难以企及的才情,同时还对后世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试图对近百年来学者们对苏曼殊小说研究的相关成果做一个大致的梳理和述评,以期对曼殊小说获得一个更加完整而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苏曼殊是清末民初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文化人物,在文学创作、翻译、书法、绘画等各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目前学界对苏曼殊的研究及传记创作呈繁荣局面。文章主要采用了思想文化史的关照角度,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对苏曼殊研究的三个阶段中海内外代表性的传记作品进行了梳理和评析,认为这些作品在取得不少成果的同时,也存在失实现象;传记创作对苏曼殊的历史地位、人格特点的整体把握方面有所欠缺,对史学和文学手法的度把握不当等问题,苏曼殊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19.
苏曼殊的一生同印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精通梵文,编纂佛典;极力推崇佛教;翻译和评介印度文学作品。苏曼殊借助梵典,在研习佛典和弘扬佛法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苏曼殊也十分喜爱印度文学,尤其是对待迦梨陀莎的作品。苏曼殊在诗文中还经常放眼于印度的风俗、地理等意象。所有这些,都为我们深入了解苏曼殊,系统研究苏曼殊,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苏曼殊小说中的主人公或身为僧人而陷入情感中不能取舍,或在情劫中挣扎最后以死亡或者遁入空门的方式得以解脱.情与佛相冲突的的现象构成了苏曼殊小说的特殊的情感叙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