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这已被所有语文老师所公认。“读书百遍,其意自见”也说明了读的重要性。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读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在阅读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就“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读出真实的感受。一、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把学生对课本的领悟、感受和认识都统一到自己的标准答案下,追求一致的情感体验,而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  相似文献   

2.
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成为给学生提供“真实”情感体验场所,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感受用心感受课文中人物的情感,增加他们的情感体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学习中呼唤真挚的情感、真实的语言、真切地感悟,还学生一个本真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3.
马美平 《成才之路》2009,(18):38-38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似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李娟 《现代语文》2008,(11):16-17
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反复强调体验教学,认为体验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主体参与性,又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建构学生的个性与人格,拓展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这是新课程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变革。  相似文献   

5.
雷金玉 《中学文科》2007,(12):81-8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情感体验不仅是学生深入文本、解读文本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丰富学生语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不仅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也为语文教育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有效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教师一要修养情感,感染学生;二要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三要把准契机,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阅读课堂中,应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与体验来引发思考、形成感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应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情感体验要在亲历中形成。“体验式”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激情诵读,品读文本的韵味;构建趣味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知文本的深刻意蕴;链接读写环节,使学生在情感感悟中增强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存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既要使学生理解主要内容,领会词句意思,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也要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思想教育,并使两者互相渗透,相得益  相似文献   

9.
语文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情”课堂,即让激情、情境、情感、情趣等融入教学中.使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体验学习,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注重情感体验”在“实施建议”中提出,编写教材要“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专题”: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评价要根据“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黄雪松 《甘肃教育》2007,(10S):34-34
语文教学情感派代表于漪老师曾对语文教学的朗读有过精辟的论述。她认为语文是情感的海洋和火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若不能使学生体验到“海的澎湃”、“火的热烈”,学生就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就没有把语文教好。怎样才能使学生体验到语文的澎湃激情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朗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将作者寄托在文字里的饱满热情流泻于字正腔圆的朗读中,就会使学生受到激情的冲击,得到悦耳愉心的美感,从而体验到语文世界“海的澎湃”和“火的热烈”。  相似文献   

13.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投入感情 感知美、体验美、表现美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投入,要有激情,用真挚的情感去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影响学生情感共鸣的关键,没有情感的参与,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师生在情感上的互相沟通,会使学生的情感与认知产生“和谐共振”。如果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自身缺乏激情,那是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1-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应尊重和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要改变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小学语文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写字体验教学、阅读体验教学和写作体验教学等几个方面来展开。  相似文献   

16.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宣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小语大纲指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美的情趣。”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美的内涵,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8.
曹丽娜 《考试周刊》2013,(16):38-39
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在朗读、想象和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瑛 《教师》2014,(34):64-64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体验文本的情感内涵,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使学生因“情动而辞发”,以此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优化课堂效果,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定数量的“情感型”课文,很多教师也喜欢这种类型的课文。教学“情感型”课文,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审美因素,让学生的体验过程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始终,把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形成的积极情感和内心感悟作为教学活动设计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想象力的表达和交流。一、重组教材,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