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彩  曹璐 《现代传播》2008,(2):41-42
日本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长年的多发性灾害提升了日本政府、社会、媒介和民众的抗灾救灾能力,从而使日本广播在防灾救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了"广播救了灾害大国日本"这样的提法.广播在重大突发灾害面前如何起到"社会的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广播在媒介功能理念、重大灾害报道运作规则及应对机制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民众对于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工作的要求逐渐提高,新闻媒介在行政管理监督中所承担的责任不断提高,行政管理监督的力度不断加强,但是当前依旧有许多问题影响着新闻媒介行政管理监督工作的效果,使行政管理工作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就此本文结合实际,浅析行政管理监督中新闻媒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是当代中国最灿烂的思想之硕果。报纸是反映时代风云、社会变革、民众心态最直接、最及时、最敏感的新闻媒介之一,怎样适应这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当前新闻界面临的重大课题。副刊作为报纸“四大件(新闻、评论、副刊、广告)”的组成部分,如何在坚持正确舆论导  相似文献   

4.
不同历史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中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众之间形成了不同的关系模式。中国媒介以“教师”的角色对民众进行引导和教化;西方媒介则以平等的“伙伴”身份为民众提供新闻信息,代表民众行使相关权力。本文对中西方新闻媒介与民众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对比,从历史渊源、经济基础、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牛永刚 《当代传播》2007,(4):116-117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民众通过新闻媒介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和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也是现代社会赋予新闻媒介的一种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引导下的体制转换与社会结构调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新传播科技加速信息开放与流动,社会危机传播扩散的速度大大提升。我国新闻媒介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横纵两个维度的沟通与衔接作用。未来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新的变化,首先可能由新闻媒介自身的转变反映出来。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推进新闻媒介的现代化,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社会共同性的观念建设和行为融合,确立我国新闻媒介在新时期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7.
许文谦 《新闻世界》2014,(7):209-211
微博问政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在新传播环境下,政治权力的媒体化扩大、深度的公民参与和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为新闻生产和权威带来了重大机遇与挑战。为了巩固新闻权威,新闻传媒有必要促进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善用新闻媒介的符号权力,以及拓展新闻生产模式和另类媒介空间。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也在影响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然而中国当代新闻媒介行业在模式上却悄然转变。当代中国的新闻媒介模式的转变能否满足人们信息文化需求,成为社会广为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当代中国调查记者为研究对象,探查中国当代调查记者对自身本职角色的了解程度,发现在中国当代新闻媒介行业中,倡导式与中立式两类记者都有存在,并从中发现由倡导模式渐渐向中立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应考虑成立“减灾部”,将有关灾害的部委和局纳入,联网形成中央灾害信息系统,与各省市联网形成国家灾情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应用国家通信、卫星及遥感共用系统,汇集与灾害相关的气象、海洋、水文,地震、遥感、灾情等诸多资料或信息;开展重大灾害的预测评估、辅助决策和紧急救援等工作,形成现代综合减灾系统。  相似文献   

10.
经历了十五载改革开放风雨锻炼,我国全面进入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反映时代风云、社会变革、民众心态最及时敏感的新闻媒介,怎样适应这个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更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是摆在我们新闻工作者面前的重大改革课题,也是新闻工作者施展抱负、  相似文献   

11.
王宣海 《青年记者》2012,(27):23-24
应接不暇的灾害,一方面考验党委政府的应急机制,另一方面也考量媒体的报道智慧。因为灾害报道不仅仅是报道灾情本身,更牵涉到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因素,关联着民众情感,所以说灾害报道是综合性非常强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张越 《青年记者》2012,(26):93-94
建立广播电视的灾害预警机制,可以最快的速度向尽可能多的人传达灾害信息,从而减少伤亡和损失。在这方面,日本模式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借鉴价值。日本模式:灾害紧急警报系统和紧急地震速报日本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对灾害预警应急相当重视。1985年,日本的广播电视机构开始投入使用灾害紧急警  相似文献   

13.
三、深度报道标志记者主体意识觉醒今天,读者要求新闻媒介对每一重大社会现象都能从体制、文化等方面给以真实深刻的反映和揭示。那么,作为新闻媒介基本要素之一的记者,就需要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较深的理论功底。于是,在“深度报道”应运而出的同时,一大批新闻记者的主体意识也在觉醒——这是中国新闻界希望的曙光!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闻法制研究的转向宁新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学者在研究媒介的“表现自由”问题时多强调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作为民众代言人而享有的社会独立地位。学者们作为新闻媒介的“辩护士”站在新闻界立场上为争取媒介的新闻与言论出版自由而批判官方权力的干预,甚至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8年之初,中国南方突发冰雪灾害,《中国新闻周刊》第一时间与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联合发起“雪灾紧急救援公益行动”。 危机时刻,如何应对突发灾害,有效实行危机管理,不仅是对政府施政能力和社会运转能力的一大考验,也是国民爱心精神和企业责任意识的一次特殊检验。  相似文献   

16.
李雪 《新闻世界》2008,(11):102-103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推出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全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达数十天。中国之声在此次地震中的报道是继今年年初南方遭受冰雪灾害后的又一次成功接力,也充分表现了广播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本文从广播媒介的特性,广播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功能在突发事件中拓展三方面来分析中国之声特别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旨在思考和总结广播在媒介变革中独特优势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司局级干部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信息来源倚重电视与报纸,他们在接触大众传媒的频度和时间上形成了电视第一、报纸第二、网络第三、广播第四的模式。在媒介认知上,他们重视媒介传播新闻信息与引导公共舆论的功能,推崇电视与报纸的强势舆论监督,但同时认为舆论监督的总体力度应该加强,传媒对重大突发事件应该进行全面真实的报道,多头多层管理对新闻传媒资源的有效配置不利,新闻媒介对普通民众的关注程度不够;在媒介评价上,他们面对突发事件时首选电视,认同我国媒体的公信力正在下降的观点,并认为导致我国媒介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虚假新闻增多、内容低俗化、重大新闻有所隐瞒,认同阅读党报的人越来越少的观点,其大多数对禁止超女等娱乐选秀节目不反对、不支持;在媒介期待上,他们认为我国新闻媒介最应该加强的方面是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客观报道,希望新闻媒介首先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持续报道社会问题以提供决策参考、发挥预警功能,进而使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舆论监督越来越为新闻媒介所运用。新闻媒介被视为社会公器,因为新闻媒介对涉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事件依法拥有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和监督权,舆论监督因此成为媒介的功能之一。舆论监督的实质是通过准确报道事实,揭露权力滥用、公权私用和官场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承载着公众的巨大利益和高度期待,也因此成为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的奠基人和传播学完善者施拉姆认为,“在为国家发展时,大众传播媒介是什会变革的代言者”。可以这么说,社会变革的发展,使中国的新闻传媒也相应发生了可喜的变化。随着社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闻传媒所关注的社会现象的主体,特别是民众,将逐渐成为新闻传媒的外部重要因素,新闻媒介和政府将会更加关注民众利益的表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中国的新闻传媒仍将继续发生新的转变。以调查报告为重头戏的深度报道层出不穷。前景不可估量,会迎来光明而又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2003年的非典危机、2004年的禽流感及近年各地频发的导致重大伤亡的火灾、矿难等灾害,看上去似乎并不存在联系,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有联系的,共同预示着一个高风险社会的来临。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许多安全隐患,但确保社会安全的准备并不充分,从而加大了风险威胁。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