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高职营销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甄珍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3):22-24
高职营销类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基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选择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完善职业能力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3.
加强管理类专业的现代办公室管理能力培养——提升高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经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办公室管理能力,包括在现代办公场所工作所需的多种基本能力,是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能力的培养对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有多方面的实用意义。目前,众多院校的高职教育中,在此方面还显得有所欠缺。为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方法途径,以达到加强现代办公室管理等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不断深入,ERP沙盘模拟对抗实训课程已逐渐成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文结合实训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ERP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成绩考核体系充分体现了对高职工商管理类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杜建华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98-101
分析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构成;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分析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高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6.
门艳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22-2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必须加快机械类专业课程与教学体系的改革,以满足社会对当今人才的迫切需求。基于此,以黑龙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类专业为例,阐述了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等措施,以期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状,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将成为高职教育一项紧迫的任务。那么如何加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呢?笔者提供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式和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8.
喻靖文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40-42,93
在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中,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实现职业能力培养要求一直是困扰高职教师的一个难题。当前,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职业能力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应从课程培养目标、课程内容的选取、授课教师的职业经历及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手段等四个方面来实现高职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9.
中等职业教育要想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要在课堂内外各个方面培养学生相关职业能力,注重将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运用的转化能力。学校的电类专业要以就业为最终目标进行课程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培训方向,从市场需求社会时代变化为主要影响因素,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学生各项能力,满足社会对电类岗位人才的需求,并且让中职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岗位环境。 相似文献
10.
11.
12.
根据水平评估指标内涵,结合我院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职业能力训练等方面的改革情况,提出推进我院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肖洁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54-56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隶属于建筑工程专业群,其课程体系涵盖建筑工程类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主干课程。通过认真分析建筑施工岗位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努力做到使毕业生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培养目标是为建筑施工企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掌握建筑施工一线技术管理能力,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技术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4.
王新钢;张宝悦;秦颐;刘洁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06-109
河北北方学院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采用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和方法,财务管理毕业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企业管理能力、会计能力、财务管理能力3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又明确为具体的专项能力。专业课程的设置紧紧围绕这些专业能力的培养进行,构建由理论课、实验课、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多层次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使课程设置的目的性、针对性更强,使课程建设能够更好地为人才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15.
探析中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践为导向,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过程为:根据行业调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确定岗位的具体职业能力要求,然后对岗位能力进行分解、归纳。完成课程设置。同时,“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措施为: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方式、方法;重视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与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高职院校重点专业建设的模式由专业建设目标所决定,其中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教学条件、实践教学体系、职业能力测评体系等均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重点专业建设应遵循师资队伍建设合理化、产学研一体化、课程建设特色化、教学模式多样化、实践教学规范化、测评体系科学化等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高职计算机专业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红安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64-65
从我院目前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及现状出发,结合计算机专业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是整个教育教学的核心。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的设定不仅应当以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素质要求为导向,还需考虑到促进未来技术工人主动参与设计工作世界的能力。在此框架下,课程内容的开发需要体现技术工人的专业性,正确认识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和技术,符合逻辑地组织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9.
20.
李鹏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24(5):24-25,28
教师职业动力就是教师工作的动力,是由教师职业内部和外部各种相关因素产生的,促使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推动教学过程周而复始地运行和发展,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无数分力融合而成的合力。它由需要、兴趣、意志、人生价值观、世界观等构成。内部动力是与教师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教育教学观、学生观,均相联系的动力。外部动力是与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工作条件等因素而形成的动力。人生价值观、世界观是根本,既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个体的整个生活目标、道德理想与意志,也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兴趣、爱好、情操,乃至影响他们的全部个性品质。内部动力是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外部动力只有转化为内部动力,才能对教师的执教行为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