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人们广泛地运用着。一般语境下,它被用来表反问,加强肯定语气,明确观点。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难道”还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试做以下比较分析。通常情况下,“难道……”问句作用有二。其一,表反问语气。反问是无疑而问,故意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不做回答,而将答案寓于问句之中,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其二,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这类问句,  相似文献   

2.
梦雅 《今日中学生》2005,(11):35-36
梦雅阿姨: 您好!收到我的信,请尽快给我答复,我已经不知如何是好了. 我是16岁的男孩,明年6月就该参加中考了.这件事让我整个假期几乎天天睡不着.我有一个同学是个男孩,就称他为A吧!  相似文献   

3.
梦雅阿姨 :您好 收到我的信 请尽快给我答复 我已经不知如何是好 ! , ,了。我是16岁的男孩 明年6月就该参加中考了 这件事让我整 , 。个假期几乎天天睡不着 我有一个同学是个男孩 就称他为A 吧 。 , !A 文科好 我理科好 A 的数学成绩不好 我就一直在帮助 , 。 ,他 直到今年6月 他找了一个女朋友 其实 我对早恋的看法, , 。,是 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只要不影响学习就得了 可是 我害怕: , 。 ,他在这种关系上下太多的工夫 会导致成绩下降 就一直劝他放 , ,弃早恋 他几乎没听进去 这时…  相似文献   

4.
凡作者在进行创作时,都会有一种明显的是非标准与立场,所以,一切文艺作品中都有着明显的歌颂对象,歌曲也不例外。如歌曲《小芳》,即以明朗的否定态度倾诉了对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段回忆,并从中歌颂了善良的村姑小芳。而出自同一作者之手,且以同一素材写成的另一首名为《呼儿嘿哟》的歌曲,却以明朗的肯定态度对当年知  相似文献   

5.
吴有昌老师在文[1]中提出了“一个问题的错解”:函数f(x)=1/x在(-∞,0)∪(0,+∞)上是减函数吗?  相似文献   

6.
7.
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洋文字星罗棋布,英语声出口频频,让人感到:中华语言文字已经不能完整地表达某种意义了。例如: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会见了美国IBM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8.
不管你是不是球迷,相信都听过“帽子戏法”这个说法吧?在足球运动中,“帽子戏法”指的是一场比赛中某位球员三次进球得分。那么,为什么一个人踢进三个球就叫“帽子戏法”呢?这个说法首次使用是在1858年,不过不是在足球赛场上,而是在板球赛场上。英国著名板球手斯蒂芬森连续三次击中门柱得分,这在板球比赛中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10.
慌张中“得心应手”铛铛!铛铛!教师们纷纷走进课堂。“糟啦,这堂图画课怎么办?”余先生放下烟斗,看了看功课表,慌慌张张地翻图画参考资料,找彩色粉笔,“画甚么呀!最好能找到一幅现成的画!”终于在办公室的角落里,黑板报的底下,他翻到了一幅高级班某老师画的公鸡。虽然有些地方已模糊不清,但总算是获得了一件“无价之宝”,他兴奋得忘掉重新描绘一下,就捧进教室里去了。这时候,课堂里五十个学生已肃然起立,等了他五分钟。  相似文献   

11.
在1954年十二月号的“人民教育”上,我答吴研因先生的文章中说过这样几句话:“吴先生在文章中曾不加分析地引用了-些调查材料。引用的标准是:合乎自已的看法的,即使是个别教师的意见也罗列无遗;不合乎自己的看法的,即便是‘有的地区’的反映也一笔带过。显然,用这样的方法绝不可能揭露事物的本质,绝不可能从萌芽状态中去认识新鲜事物,当然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相似文献   

12.
很多老师把概念、定义、规定、约定、法则、公式、定理、公理等内容看成是约定俗成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简单化为学生的机械记忆,即使学生有疑问,教师也往往搪塞敷衍.这样的做法忽略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忽视了对知识本源的叩问、探究.这种只  相似文献   

13.
《家教世界》2009,(5):46-46
【成长语录】父母那些刺激的话往往不是恶意,而是轻率,但是却会长久地影响我们。【成长故事】我得承认父母养育了我,没有他们,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拥有今天的成功和荣耀。但是在我的成长中,他们确实给我的心灵留  相似文献   

14.
万老师:您好!从五年级的时候开始,我迷上了集邮,结果越集越多,一发而不可收。现在我的邮册中已经有了200多张邮票。可就在我对集邮越来越有兴趣时,忽然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父母表示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5.
在教修辞格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个例句:“谁要怀疑亚里斯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见湖北省中师函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分册)教材将最后一个问句归入“反问”一格。我认为值得商榷。“反问”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果说上一例的最后一句是反同的话,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其意思成了“不是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相似文献   

16.
自从物理学深入到高速领域和微观世界之后,便打破了经典力学一统天下的局面。人们发现: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而遵守相对论规律;许多微观粒子的运动,如电子衍射、原于和分子中的电子运动等,也不遵守牛顿运动定律,而遵守适用范围更广的量子力学规律。这些事实使人们不得不把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限制在“低速宏观”范围之内,并且进一步把“低速”量化成υ《c。难道牛顿定律对微观粒子的运动,完全不能适用吗?请看下列事实。  相似文献   

17.
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妈妈那由于生气变得阴森森的脸,我委屈地问自己:"难道我错了吗?"今天是星期六,所以我得到了"解放".于是我便跟着正要外出买菜的妈妈出去走走,顺便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查找生活中的各种错别字.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在学生初步理解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老师提问:“你能运用以前学过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商不变性质来说明今天所学的分数基本性质吗?”老师的话音刚落,就叫一名学生回答。学生面对这样一个新旧知识紧密联系的问题,不知所云,尴尬地站在座位上。老师提示道:“根据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分母相当于——,商不变的性质是——,也就是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在老师的提示下。这位学生填空式地回答完了老师所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6,(3)
基本案情浙江省长兴县于2001年夏天出台了“教育券使用办法”:向就读民办学校的新生,发放面值500元的“教育券”,向就读公办或民办职业学校的学生,发放面值300元的“教育券”,学生入学后,教育局根据“教育券”金额将其受教育的教育费发给相应学  相似文献   

20.
副词“难道”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一般认为“难道X?”都是反问句,“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句未有时用“不成”等语气助词与之呼应。我们举几个明清时的例子。①他若见你,便起身来走了归去,难道我扯住他不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②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曹雪芹:《红楼梦》)③姐姐坐不得车,难道我又坐得车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