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比喻是用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所写的事物,类比是用同一类事物来描述说明所写的事物。比喻和类比都是有积极修辞意义的辞格,它们有些相似,但性质不同。例如:①那孩子很瘦,就像个猴子。②那孩子很瘦,就像他爸爸。两个例句都运用了辞格,使“那孩子”这个所描写的事物给人以形象、具体的印象。例①是比喻格,例②是类比格。比喻和类比究竟有什么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2.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容易混淆的辞格,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甲乙两事物相比,除了相同点外,比喻和比拟也有很多相异的地方,故比喻和比拟是两种相似而又明显不同的辞格。  相似文献   

3.
在修辞家族中,比喻是这个家族中的“大房长子”,它与本家族的其他兄弟辞格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有的还到了不可分割的程度。这就出现了兼格的现象:在同一个语句结构中,既有比喻,又有其他辞格。中考测试这方面知识的试题时有出现,学生往往误以为仅有比喻一种辞格,殊不知还兼有其他辞格,结果失分。现就常见的几种形式,浅谈  相似文献   

4.
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容易混淆的辞格,因为它们有相同点,即都是甲乙两事物相比,除了相同点外,比喻和比拟也有很多相异的地方,故比喻和比拟是两种相似而又明显不同的辞格.  相似文献   

5.
<正> “甲不象(是)乙”这种修辞现象是不是比喻?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甲不象(是)乙是比喻,而且是一种“特殊的比喻”,即“反喻”,其根据就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相似点,而这相似点需从本体或喻体的反面去理解;另一种是,“甲不象(是)乙”不能算比喻,理由是它既然用了否定形式,那“甲”,“乙”就不具有相似点。  相似文献   

6.
先来举例: (1)老张头对主人,简直像狗一样忠诚! (2)老张头对主人,简直象狗一样体贴J例(1)、例(2)都用了比喻辞格,但前者成立,后者不成立。要解释这一有趣现象,不能不涉及比喻的一个重要特征:本体和喻体须有相似点。所谓本体,是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所谓喻体,是比喻里用来打比方的事物(比喻的另一构成要素是喻词,这里不谈)。例如: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名词谓语句、名词作状语具有鲜明的修辞学意义,是两种常见而又特殊的古汉语比喻句式。重新认识“相似关系”和“相关关系”是区分借喻和借代辞格的关键。其中,相似相关关系是借喻辞格的基础,借助想象思维。非相似相关关系是借代辞格的基础,借助联想活动。比喻引申义是比喻修辞逐渐固化充当词语义项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有些同学,只要一看到句子中有"像"、"是"、"成"一类的词,就认定是比喻句,这是不正确的。那么,什么是比喻呢?比喻就是在说明或形容某种事物时,不直接描述,而是用同它相似的另一种事物打比方的描写方法。比喻一般是  相似文献   

9.
比喻面面观     
0.何谓比喻?著名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该书为我国第一部兼顾古今作品的修辞学专著)中指出:“思想的对象同另外事物有了类似点,说话和写文章时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的,名叫譬喻.现在一般称为比喻”.作者并把它列为全书所阐述的“积极修辞”中三十八种辞格的首位。可见,比喻在辞格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了。1.比喻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表达方法。这种“以此喻彼”的辞格,源远流长。我们从所能见到的先秦文献中,就俯拾皆是了。  相似文献   

10.
《围城》的语言艺术深得世人称赏,其语言魅力与其运用各类辞格有密切关系,在各类辞格中,又以获得"钱氏比喻"美誉的比喻辞格成就最为突出。"钱氏比喻"参与《围城》的环境描写主要表现在整体环境描写和较具代表性的场景的环境描写两个层面,这些比喻中都有一些独到的手法。"钱氏比喻"的主要作用:一是使景物具象化,二是形成文化嘲讽意味的幽默,三是形成滑稽的地域特色,四是体现环境隐喻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11.
比喻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最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然而英语中并不存在与汉语“比喻”完全对应的辞格,双方在这一辞格的细分类上也存在不少差异。在进行英汉比喻辞格的互译时,应该注意喻体的转换或辞格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借代和借喻是汉语修辞格中两种常见的辞格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因二者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 ,教学中都把二者作为首先要讲的辞格。这两种大家熟悉的辞格 ,其区别也是很明显的。比喻是用于和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却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 ,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 ,俗称“打比方”。借代是借用与表达对象相关的其他事物代称表达对象 ,使话语具体鲜明地突出表达对象的特点的一种修辞格。在语言实践中辨认二者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有时不易分辨 ,如鲁迅小说《故乡》中关于杨二嫂的描写“圆规”,就是使用了借喻…  相似文献   

13.
研究辞格语义不能不注重对语境的观照,属喻格语义的形成得力于文化语境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共同作用。首先,属喻格的产生源于国人传统的属相文化,这是属喻格修辞义发展的起点和文化心理基础;其次,属喻格语义发展至最终完成是在上下文语境中"属"的理性意义与其宾语交互作用,经过三次"语义同化—语义消耗"才得以实现的,它以"属"为形式标记,通过相似联想用与一事物本质不同的另一事物来描述该事物,形象生动,贴切传神,是比喻格下位辞格。  相似文献   

14.
研究辞格语义不能不注重对语境的观照,属喻格语义的形成得力于文化语境以及上下文语境的共同作用。首先,属喻格的产生源于国人传统的属相文化,这是属喻格修辞义发展的起点和文化心理基础;其次,属喻格语义发展至最终完成是在上下文语境中“属”的理性意义与其宾语交、互作用,经过三次“语义同化-语义消耗”才得以实现的,它以“属”为形式标记,通过相似联想用与一事物本质不同的另一事物来描述该事物,形象生动,贴切传神,是比喻格下位辞格。  相似文献   

15.
古人曰:"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为增强语言的力量,提高表达的效果,便产生了各种修辞方法.比喻是广泛运用的一种.它以具体、浅显、熟悉的甲事物说明抽象、深奥、陌生的乙事物.甲乙既有某些相似--故可"比",又有本质区别--故称"喻".不论明喻、暗喻、借喻,巧在洞察出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处.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据《中国语文》1978年第4期张寿康同志的《说结构》一文中说:“比况结构从意义上说有同类事物的类比和不同类事物的比喻两种类型。”照这个说法推理,除了同类事物相比不是比喻外,其余用了“象”的句子是不是都是明喻呢?如果不都是,该用什么办法来区别呢?例如:“街上的柳树象病了似的。”“整个老城象烧透了的砖窑。”这两句是比喻句吗?  相似文献   

17.
比喻和比拟是相似而又不同的两种辞格。比喻是以彼物(喻体)比此物(本体)。比拟是把此物(本体)当作彼物(拟体)来描写。它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一、从外表形式看:比喻必须出现喻体,比拟则不必出现拟体;比喻或出现本体(明喻、暗喻)或不出现本体(借喻),比拟则本体和拟词(适宜表述拟体的词语)都要出现。如: ①万里长城,像一条活蹦乱跳的长龙,……(峻青《雄关赋》) ②……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逻辑推理?设问:如果甲比乙高,而乙比丙高,那甲比丙高还是比丙矮呢?恐怕你会脱口而出——甲比丙高。你是根据传递性关系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其实,这也是逻辑推理中的一种。除了人类,一些灵长类动物、鼠类和鸟类,也具备这种推理能力。如果告诉你,鱼儿也会逻辑推理,你信吗?  相似文献   

19.
一、比喻论证与比喻修辞 可以说,修辞学中的比喻辞格和议论文中使用的比喻论证是一对孪生姊妹,因它们各自的本体和喻体都是两类本质不同而仅仅是相似的事物。它们都有使言情、说理生动形象的作用。但二者又有明显区别。比喻辞格是语言修饰,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化的手段。比喻句往往是单个的句子。例如郑愁予《错误》中的诗句“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那种“等待”“寂寞”写得十分生动、逼真。那种“等待”,那种“容颜”,  相似文献   

20.
现行中学《生理卫生》课本将病毒性肝炎列为消化道传染病,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按照目前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是,它可分为甲、乙、丙、丁、戊5种类型。其中甲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属消化道传染病;乙和丁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血液制品传播,属血液传染;丙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血液和血液制品、皮肤损伤和生活接触。因此丙型病毒性肝炎既属血液传染病又属体表传染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