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雪儿 《陕西教育》2005,(7):53-54
父亲是先天瞎,13岁跟一个老瞎子学艺学了10年.后来独个儿闯江湖坐在墙根底下给人算八字。碰上红白喜事,就抱着一把月琴过去.唱一些好词儿夸人。因为父亲能应景编词儿.每次拿“红”都比别的瞎子多。  相似文献   

2.
父亲的爱     
记得在我四岁那年,爸爸突然对我和妈妈说,他要去一个叫吉林台的水电站工作。我问为什么,爸爸说那儿好。妈妈问吉林台在哪儿,爸爸说在山里。妈妈又问远不远,爸爸说远,  相似文献   

3.
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与作用是不同的,父亲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父亲角色在幼儿的成长中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通过不同阶段的"父亲行动",可以有效利用父亲资源,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父亲从不在与别人的交谈中提到我。大概在他看来我既非才华出众,也不属于天生英才,甚至连重点高中都没考上,没有值得夸耀之处吧。但是,这只是我的猜想,我在父亲眼中到底是怎么样的,我还真不知道。父亲有记日记的习惯。我便忍不住“借”来看看。这一看发现里面提到我的地方还不少,有褒有贬:  相似文献   

5.
实果子 《家长》2010,(6):41-42
父亲写得一手好字,拉得一把好二胡。铺纸握笔,挥毫泼墨的父亲洋溢着说不出的豪气;行云流水之间,一气呵成,自有一番阳春白雪的味道。很多个明月高悬的夜晚,父亲沉醉地拉他喜爱的曲子,浑然忘我。年轻时的父亲浪漫而有才华,但生活的重负渐渐消融了他的浪漫,时代的局限桎梏了他的才华,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米寿     
年前,父亲发来E—mail说,他的学生们将要在春节后给他做米寿。,“米”,上面是个“八”,中间是个“十”,下面又是一个“八”,米寿就是88岁的寿诞。  相似文献   

7.
《课外生活》2009,(12):32-35
亲爱的儿子:再过几天,就是你的12岁生日了。12年弹指一挥间,我和你妈妈看着你一天天长大了,懂事了,我们很欣慰。好孩子,在这里,爸爸祝你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8.
罗翔 《教师博览》2007,(7):27-27
1979年.我高中毕业后在村里担任了民办教师。那晚父亲乐颠颠地说,祖宗烧了好香,这回咱家里出了一个“先生”了。乐过之后,父亲郑重地告诫我:“翔儿,千万要把娃儿们教好,给咱家争口气。”我把父亲的话揣在心窝子里。  相似文献   

9.
福克纳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笔下的约克纳帕塔法县与杰弗生镇就像是他自己手中的一块魔方,虽然他想呈现出人性中最为美好的一面,可是又无法屏蔽人性中邪恶的凸现,福克纳试图在自己的创作中找到一个平衡点,即通过批判美国南方社会中的神话过去、种族压迫、禁锢人性的妇道观和清教主义等种种弊端,唤醒人们的良知。福克纳始终相信爱的暖流一定会打破恨的寒冰,美国南方这片情感的孤寂荒原终将蜕变为能够诠释人类美好愿望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10.
马海 《生活教育》2009,(3):61-64
1974年4月10日.我父亲马侣贤因胃部出血在医院开刀后出现心力衰竭,最终离开我们,到现在已经整整三十多年了。这三十多年中,我父亲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如果他能够多活一些年月,看到“四人帮”垮台.看到祖国建设如火如荼迅猛发展,看见学陶、师陶、研陶的大好形势,心里该有多高兴啊!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奥尼尔最为成功的四部家庭悲剧为中心,研究其家庭悲剧的主要核心所在。本文指出,奥尼尔的家庭悲剧中书写最多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怨和恨,而这些怨和恨实际上是源于家庭成员之间爱的失落。因而,奥尼尔家庭悲剧的核心是爱与恨的交织,而其潜在的呼唤是爱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1,(25)
小河马(22□□□□kkk):姐姐,我怕老爸。他沉默寡言,不和我交流,总是用严厉的眼光瞪着我。有时候,我做了一点错事,或者根本不是我的错,他对我都是一顿训斥。我真的受不了他。他算个什么东西呀?  相似文献   

13.
宋齐齐是一名高一学生,妈妈在为她收拾房间时,有了一些“意外收获”。坚决不让她看的动漫书、建议她不要听的歌碟等等,一一现形。令妈妈浑身冒汗的是,其中竟然还有男生写给宋齐齐的信。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     
2014年9月5日晴除夕的爆竹在门外蹦哒地跳着并欢呼着,屋子里好久不曾重逢的家人怀着雀跃的心情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不停地讲述着一年中经历的奇闻轶事。一大家子在屋里畅谈着,门外毫无预兆地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是自己一年在外奔波的父亲。父亲空中凌乱的头发早已被生活的染缸染白了不少发丝,路途的疲荡,让年迈的父亲更显得风尘仆仆,身上依旧穿着已经泛白的大衣。只听一阵拉链声,父亲干枯的手指从背包里拿出新年的礼物派送到每个人跟前。有妈妈喜欢的高跟鞋,哥哥喜欢的球鞋,  相似文献   

15.
女作家张洁的作品从早期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到21世纪的《无字》,从构建女性爱的理想观到抒写恨的新篇章,揭示了张洁在探索女性精神家园方面的新层面。  相似文献   

16.
我与姐姐是听着同一个故事长大的。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如此:父亲在读中学时爱上了一个叫张菊花的女孩,后来发生了意外,张菊花被倒塌的危房砸伤,在她快死时,父亲当着很多老师和同学的面,拼命地、一声声地呼喊自己的爱情:我喜欢张菊花!张菊花,我喜欢你!——在那保守的年头,父亲的举动无异于袖珍型的唐山大地震,“早恋”的他被赶出学校,并受到了全村人的讥笑……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名初三的女生,本来紧张的学习生活平淡得波澜不起。自去年夏天起,"好男儿"付辛博填满了我的生活。我开始了有快乐、有烦恼、更有痛苦的日子。像所有歌迷一样,我用零花钱  相似文献   

18.
查一路的《父亲丢了》文章虽不长,可构思精妙,一波三折,读来耐人寻味。为充分表现主旨,作者在前文做了很多铺垫,并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从艺术传达形式方面提高了信息质,从而写出了既出人意料又似在情理中的表达效果。从立意的角度看,文章把矛头指向了沉重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从多方面给我们的写作以种种启示。  相似文献   

19.
石晶 《中学生博览》2012,(12):16-17
父亲是个粗犷的汉子。爱喝酒,就大碗大碗地干;爱吃肉,就大口大口地塞。夏天午后或飞满小虫的夜晚,楼前屋后总能听到他厚重雄浑的声音——“对儿八!”他热爱打牌,正如他喜欢喝酒一样直白。  相似文献   

20.
“家族小说”中的“父亲”是“传统”的象征。现代文学史上的“父亲”是一个错位的“被告”;“十七年”时期的“父亲”分显性和隐性两种;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家族小说”中,父子之间是一种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