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柏杨先生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害人,那时的应试读书人,“四书”“五经”之外的书是绝对不读的,更令人惊讶的是,“四书”“五经”也是基本不读的,他们读什么呢?他们日日夜夜、年年月月死记硬背科举考试模拟题及答案。作为多年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一线教师,看到这里的时候,特别理解柏杨先生说的这一段历史,我也相信这是历史真实。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所见到的很多中学生特别是准备对付高考的文科毕业班学生,几乎都是这么一种学习方式,他们对历史教科书以外的史学书籍是基本不看的,对历史教科书也很少细细品读,他们每天忙的是记、背课堂笔记和做题目、背答案,其荒唐程度虽然没有明朝那么严重,但也差不了多少。  相似文献   

2.
<正>我喜欢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书,它们告诉我的是我未知的而不是我已知的。还有那些孤独的书,它们必须孤独地读,孤独地领会和思考。读这样的书时,我想象我不是与千万人一起读书,那太热闹。读书的主要乐趣,我认为就是安静。不管有多忙,爱书的人总是会读书的。这其实不是"怎么办到"的问题,当一个人为生活所迫,说他没时间  相似文献   

3.
读书的姿态在学界享有盛名的《读书》杂志创刊号上有一名文《读书无禁区》,直接针对那时的诸多清规戒律。人为地划定禁区,说这些书能读,那些书不能读,未必有效果。历朝历代,那么多禁书令,全都行不通。越是朝廷查禁的书,读书人越感兴趣,古人不常说“雪夜闭门读禁书”吗?  相似文献   

4.
读书与读人     
读书和读人,是一个优秀教师一生的事业。太炎先生曾说:“余学虽有师友讲习,然得于忧患者多。”他的意思很明白,平生学问,得之于师长的,远不及得之于社会阅历以及人生忧患的多。看来,对读书人来说,除了读书本,还要读人生,读社会。书本和人生其实是密切相关的。没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这样的读书很容易变成死读书;忙碌的人生如果没有书本的温润,人的心地就会变得浮躁、狰狞。前人曾讥讽“刘项原来不读书”,虽然贵为帝王,但胸无点墨,刘邦是历代读书人从心底里最瞧不起的。还是黄庭坚说得生动:“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俗尘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亦语言无味也。”有人说读书人是社会的良心,这话其实是读书人自己对自己的过高评价,有很多人并不买读书人的账。不过,人总归要读点书,只有“书卷气”,才能让人远离“铜臭气”和“市侩气”。有一个问题已经争论很久了:读什么书,怎么读。我的主张是,读书不要划框框,定界限。兴之所至,随心所欲,想读什么就可以读什么。因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是搞专业研究的,即使教语文,也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语法专家或语言学专家,更不一定要成为作家。我自己的读书路数就是比较驳杂的。这种“杂”,对我大有好处,课堂上信手拈来的妙语,...  相似文献   

5.
<正>读书不是一个新话题,大的有"世界读书日",小的有学校的读书节、读书月。但这里也绝非炒冷饭,之所以下发一个校长、教师读书工程指导意见,是因为我们虽然一再说读书,却并没有真正读好书。校长、教师本应是读书人,现实中却离"读书人"还有很大的距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书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条,对校长、教师读书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6.
<正>似乎有半年的时间没有认真读书和写作了,理由就一个字:忙。当然也不是全不读书,隔三差五的,觉得无聊了,也翻一翻买来的各色各样的书。比如一本《国学的天空》就从暑假翻到现在,还没有和庄子见面。《人民文学》上的小说倒是每期都读。我说的没认真读书,特指没有读能够开启智慧、超越当下的认知力的那类书籍。  相似文献   

7.
读书人语     
夜深人静的时候,沉下心来想想,觉得这辈子的最大愿望,莫过于做一个读书人了。这当然是从最初始最直接的涵义上来看的,就是说,不光是有书,有时间而且还有心境,一辈子与书相伴,不受限制地读一辈子书。这当然是奢望。因为这么说,倚重的一多半是客观条件。世界上哪里有这么让人称心如意的事呢?但若是着眼于主观选择,把话换过一种说法,事情就好说些了——如果说,读书人是这样一种人:世间纷纭繁杂的万物中,假如有谁规定只能任择其一,他的眼睛里只看得见书,他会毫不犹豫地只选择书。那么,这时候做不做读书人,可全在自己了。  相似文献   

8.
读书的境界     
<正>宋真宗赵恒有诗云: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道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道出了读书人的心愿和追求,也是读书人  相似文献   

9.
教师与读书     
有一句歇后语说:“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的确,书就是读书人的财产。按理说,书象征着知识,被称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家里,应该有很多书。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是否都如此呢?也末必。谁若不信,可随便到一所中学或小学调查,也可到他们的家中看看,看看他们除了学校发的课本  相似文献   

10.
<正>朱先生白手起家,是一位建筑公司的老板。虽然目前的他家大业大,但创业过程并非无风无雨。他很会找地方,很有点子,公关能力也很好,才能耐得住台湾建筑业所经历的长时间的不景气。朱先生没念过什么书,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点书,学历高一点。不过,他的独子学的是现代艺术,看来跟家业没什么关系。孩子办展览时缺乏经费,他也慷慨地赞助。很多人听说他没有努力安排孩子接班,问他:"你怎么没要求孩子继承家业?"他总是笑笑说:"当然希望他念商或是念建筑,不过,他从小就只对画画有兴趣,我也没办法。""念艺术恐怕连吃饭都有问题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