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文本研读过程中,如何巧妙地引进助读材料?又如何让引进的材料与文本相融共生?全国第五届"语文报"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山东济宁学院附中朱则光老师执教的《背影》,其引进材料的艺术,令人叹为观止。让我们跟随课堂的节拍,品鉴朱老师高超的手法。【课例回放】一、感悟:喜欢还是不喜欢?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过去就知道或是读过这篇文章的请举手。和爸妈讨论过吗?喜欢这篇文章的同学请举手。穿插:  相似文献   

2.
狷者朱自清     
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是识字的人就一定读过。文章结尾处又一次写到背影,差不多是点题的意思,"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儿子印象中,朱自清也应该是这么一个背影,他的朋友说起来,总说他不高的个子,白白的,人长得很结实,做事很认真,喜欢喝一点酒。这当然是抗战前。抗战后,刚刚50岁的朱自清成了一个瘦老头,体重只有三十多公斤。  相似文献   

3.
朱自清的散文 ,选入中学教材的篇目很多。在中国现代作家作品中 ,除了鲁迅作品 ,朱自清的作品恐怕是进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了。关于朱自清的散文 ,研究文章无以数计 ,但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尚未引起研究者的注意。第一是朱自清的散文充满女性味 ,第二是朱自清特别喜欢在他的散文中写背影。下面笔者将结合中学教材谈谈我的看法。先说朱自清散文的女性味朱自清曾经写过一篇名为《女人》的散文 ,他在文章中借一位朋友的口说 :“老实说 ,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在路上走 ,远远的有女人来了 ,我的眼睛便像蜜蜂们嗅着花香一般 ,直攫过去。”作者不仅…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学生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这种来源于学生自己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对文本的理解就是多元解读。一位学生说:"我喜欢自己读朱自清,但不喜欢老师讲朱自清。因为我自己读《背影》,读到的是我父亲的背影,而听老  相似文献   

5.
<正>说到现代散文,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物,那就是朱自清。朱自清作为我国现代文坛的一位大家,他的散文蕴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朱自清特色。那么朱自清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一、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我曾亲见过这样一件事情:高中时,我们的语文老师素以严厉著称。一次,老师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正讲到动情处,班上一位成绩欠佳且平时喜欢捣乱的学生突然痛哭失声。老师以为他又在刻意捣乱,不容分说,将他赶到操场上罚站。那时正是冬天,北方  相似文献   

7.
爱国     
<正>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文。材料一: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朱自清先生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材料二:2019年,华为董事、CEO任正非说,美国的苹果手机当然可以用,不能说不用华为手机就是不爱国。华为是一家商业公司,提供的是商品,用了喜欢你就用,不喜欢就不要用。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在20世纪的文学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他的散文不同于其他文学家,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他散文的艺术美。朱自清散文的感情真挚自然流出,整体的结构较为严谨,加上生动活泼的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朱自清的散文被人们称为"充满着诗情画意"。细细品味,语言的独特运用无疑是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独特性形成的主要原因。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取朱自清多篇散文进行展示学习,可谓是有着特殊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着重探究如何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9.
杨忠 《文学教育(上)》2008,(11):109-109
提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作家,人们自会想到独具风格的朱自清;而提到朱自清这个伟大的名字,人们定会油然想到他的《背影》——这篇几十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佳作。有人认为:“要谈五四以来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谈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这话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0.
《背影》的作者朱自清本名朱自华,1898年11月22日出生在江苏东海县。朱自清的出生,令全家上下喜气洋洋。朱自清曾有两个哥哥,还未成年就不幸相继夭折了。在他之后,又有了众多的弟妹。父亲对朱自清抱很大的希望,给他取名"自华",这个名字源于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诗句。"自清"则是他在读北大预科时为了自警自策而改的名字。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作家之一,其散文文风朴实而又细腻,给人春风拂面的感觉。朱自清先生在雄厚的文学基础上为我们创造出独具艺术魅力的散文。  相似文献   

12.
读着经典老课文《荷塘月色》,再一次沉浸在朱自清先生所营造的朦胧迷人的意境之中。回想自己在学生时代读这篇文章时的印象,却已经是一片朦胧了。只依稀记得语文教师当时交给我们的(事实上也是教材编者的意思)十个字——"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而今,我的学生又会怎样认识这个作品呢?他们会喜欢这个作品吗?学生层面的问题暂且不考虑,我又该给学生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陈根荣 《现代语文》2006,(10):117-117
“表现人世间最普通的父子之情”(朱国华——朱自清弟弟语)的朱自清散名篇《背影》,以其朴实的语言、深挚的父子之情,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然而,我每次读《背影》,总感到朱自清描写“背影”的后面蕴涵着满腔的忧愤——听到了朱自清对当时黑暗腐败社会强烈不满的“隆隆”“惊雷”。  相似文献   

14.
朱自清是一位爱国主义知识分子。他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新文学运动的一名战士,并且后来又投入了抗日和人民解放的斗争,受到党和人民的赞扬。三十多年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显示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铮铮骨气。毛主席曾经指出:“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朱自清先生是值得我们称颂和纪念的。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人们公认《荷塘月色》文质俱佳,但对文章主旨的解读,特别是对于文中流露出的那种似乎置之世外、独自超然的情感,却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披览朱自清的作品,联系朱自清的为人,确乎可以用"合乎温柔敦厚之旨"评价他。诚如朱自清的朋友孙伏园所说:"佩弦有一个和平中正的性格,他从来不用猛烈刺激的言词,从来没有感情冲动的语调……"但朱自清一生中又确实有些举动并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差不多是识字的人,就一定读过。文章结尾处又一次写到背影,差不多是点题的意思,“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儿子像父亲,印象中,朱自清也应该是这么一个背影。  相似文献   

17.
<正>在编这一期杂志的时候,蓦然发现,《作文新天地》自2005年创刊以来,已走过了整整十年。就像这一期"同题赛场"的主题——转身,回首往事,十年,快得似乎只是一个转身就到了。小时候,学习写作文,形容时间过得快总是用"日月如梭,光阴似箭"。后来,特别喜欢朱自清的《匆匆》,每当背到"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  相似文献   

18.
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经典的散文,文中父子情感如此深厚,语言却又如此质朴,甚至平淡,因此常常不受学生的喜欢。为使该课的教学能让学生加深对这种质朴语言的感受,教师可采用同步阅读比较,家庭背景揭示,深度解读文本,特写镜头再现,落实生活体验等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真挚的情感体验,享受审美的愉悦,并受到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19.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贯穿于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全篇的感情线索。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一方面表现出朱自清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朱自清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下,虽苦闷、彷徨,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己高洁磊落的情怀。更主要的方面,抒写了他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理想破灭,追求刹那安宁的梦幻世界的心理。  相似文献   

20.
怎样用好课文插图呢 ?根据笔者的探索 ,谈一些把插图作为语文教学切入点的具体做法。一、运用插图 ,导入课文一堂语文课上得如何 ,与导入密切相关。而运用插图导入课文 ,往往能收到独到的效果。它既能触景生情 ,迸发感情 ;又能因势利导 ,引人入胜。如果课文是一个游览、参观的景点 ,那么插图就是一个优秀的导游。如《春》 ,这是初一学生初次接触朱自清的散文 ,他们对作者不甚了解。导入时可引用课本前的插图 ,让学生仔细观察朱自清的画像 ,熟悉他的外貌特征 ,进而介绍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和“饿死也不向反动派屈服的民族英雄气概”的高尚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