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只有激发学生对口语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教师的教学与训练事半功倍。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本身必须业务精熟,拥有一口标准、流利、清晰、悦耳的口语,  相似文献   

2.
教师无视并肆意剥夺学生的各种权利的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应试教育难辞其咎。以前,教师为了能让自己所教的学生取得高分,能有较高的升学率,对学生体罚者有之,讽刺挖苦者有之,放任自流者有之。学生除了知道自己有刻苦学习、取得高分的权利之外,根本不知道还有其它权利。 当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这一现状大有改观。取消小学升学考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凭借自己的喜好去对待学生,有时难免有失公允,无形中会给当事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师源性心理伤害:一个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近年来,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学生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被罚“吃苍蝇”者有之,强迫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者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者有之……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曾几何时,也被阴影笼罩。据专家分析,近年来,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  相似文献   

5.
教师当众点评幼儿是指教师在其他幼儿在场的情况下对当事幼儿的行为进行或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教师当众点评幼儿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班级的一般行为规范和具体活动规则.教师在当众点评幼儿时主要使用肯定性语言,使用的具体策略有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同一、被点评者与受影响者分化两种.教师当众点评幼儿可以有效规范幼儿的行为,保证游戏的顺利进行,维持班级正常活动秩序,但也存在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慎重选择当众点评幼儿的方式,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书面表达反馈是书面表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书面表达中的反馈形式有学生间的互批反馈,教师的抽样批改、面批、针对某一点的总结反馈等。反馈的渠道有教师对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自我修正等。有效反馈要注意适时、得体,反馈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教师对各种反馈形式的效果要进行评价、总结,使之真实有用,促进英语书面表达教学。  相似文献   

7.
重读教师     
身为教师,听惯了各种各样的对老师的溢美之词。教师有如圣人。教师对学生即使千错万错,却因其教师之心肠之旨归而无可非议。教师是品质高尚者敬职守业者心地善良者。但近几年人们对教师的种种不是,有很多东西是值得教师反思而且还应引以为戒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大概要算问题的焦点。据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1998年8月公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中小学校园的师生冲突呈现升级之势,甚至由一般性的言语冲突发展成"杀师血案"。例如:我市一所重点高中最近发生了一起血案,一名高二学生手持利刃,杀死了班主任。在陕西渭南、广东化州、江苏无锡、黑龙江双鸭山等地,都先后发生类似的"伤师"或"杀师"惨剧。这一起起血案让人触目惊心,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斥责学生丧失人性的有之,婉责当事教师处理方法不当的有之,还有少数老师心生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又不  相似文献   

9.
所谓学生突发事件的冷处理,就是在学生突发事件发生以后,教师不要急于作出结论,而要通过充分的调查了解和对当事双方的说服教育,使他们自己对问题本身有了基本正确的认识后,再做结论和处理。这种做法有以下三方面好处: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会凭借自己的喜好去对待学生,有时难免有失公允,无形中会给当事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主互助型课堂实施以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漫无边际地讨论,自由回答,老师不置可否,或仅微笑点头说声“好”或“有独到之见”,最后教师总结答案.有时教师要求学生互助学习,学生三三两两组成学习小组,热热闹闹讨论,可仔细观之,走神者有之,随意闲聊者有之,讨论瞎扯者有之.这样热热闹闹学生各说各话一直到下课.而教师说到自己的教学设计时,常常说:学生自由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教师情绪表达是教师由外在情景或事件引起的生理、心理过程,以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经过调节或者不经调节外显出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以已有的经验表达情绪,很少关注学生对此的体验,情绪表达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因此,顺应这种问题的诉求,在对教师情绪表达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学生认为的"好脾气"老师中隐含的教师正面和负面情绪表达的亲和自然、有因适度、协调真诚的学生之维,提出教师应该升华情感增加正面情绪表达、历练言行调控负面情绪、秉持真诚协调正面和负面情绪表达,做学生心中"有温度"、"好颜色"、"真性情"教师的理念,可以为一线教师情绪表达时提供指引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的要求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现实情况是,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有畏惧的心理,甚是痛苦。作为语文教师,怎样让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学习活动,成为其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事情,变怕写作文为乐写作文呢?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尝试。一、多管齐下让学生产生兴趣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培养兴趣十分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提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对…  相似文献   

14.
任何做教师的,都会遭遇学生的不满。当其时,学生私下与教师推心置腹者有之,将积怨藏匿于心者有之,当面顶撞教师者有之,甚至极个别学生会背地里辱骂教师。对教师而言,被学生辱骂确实是尴尬且痛心的事,而我,就不幸被学生辱骂过。那天,我步行上街买东西,我班几个学生在前面走,他们并未留意身后不远处的我,因此谈话也无所顾忌,其中学生甲在谈及我时,语言污秽不堪。当时,我真是怒火万丈,恨不得上前打他的耳光,但理智又使我控制住自己:遇事要沉着冷静,万不可鲁莽,说不定事出有因呢。于是,我继续默默地走在他们后面。学生乙不…  相似文献   

15.
正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来讲会遇到一些问题,学生对写作的题目不是思如泉涌,而是面面相觑,不能快速理解所写内容。好的学生尚能应付,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由于本来就没有好的基础,上课时又听得模模糊糊,再加上缺乏钻劲,所以,就不会那么积极。于是,草草了事者有之,偷工减料者有之,靠抄过门者有之,不做者也不乏其人。这便很难收到做作业的真正效果。由于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不管批改的劳累,还得布置,越布置,学生越是"抄近路"……如此恶性循环。当教师  相似文献   

16.
张志华 《中国德育》2013,(22):61-61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福建某中学英语课上,有学生拍桌而起,大喊不喜欢老师的上课方式,要求全班表决,更换老师。不少学生举手赞同。老师当即离开教室。此事发生后,校方打算对领头的学生进行处分,当事教师也重新回到了课堂。  相似文献   

17.
陆芹 《成才之路》2009,(10):47-48
习作教学长期以来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对习作教学也是深感困惑。通过学习新课标,学习名师习作教学经验,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的欲望,因此在习作指导前,要先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的一种需要,是一件一吐为快的乐事。为此,我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8.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作文作为学生书面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教师教学方法及策略的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下面笔者就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谈一些个人的体会和方法。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写作古语云:"好学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  相似文献   

19.
所谓学具,顾名思义,就是辅导学生学习的工具。据我们了解,近几年来有些学校在学具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充分发挥其“辅导学生学习”的作用。我们在教学常规检查中发现:在有学具的科目中,教师上课少用者有之;学具发给学生以后不闻不问者有之;不发给学生,任其堆放在“被遗忘的角落”里,期末就卖给收废品的更是有之。再看看我们的教师对学具的了解和认识情况如何昵?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些教师根本不知道学具袋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也有些教师认为学具就是高级玩具,让学生玩玩罢了,除此之外,别无它用;还有些教师认为用学具只能在公开课上摆摆花架子给别人看,平时上课用太麻烦,也不利于组织教学……基于这种认识,  相似文献   

20.
何晓红 《教书育人》2005,(12):30-32
师源性心理伤害:一个无法回避的教育问题 近年来,在圣洁的教育园地里,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学生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被罚“吃苍蝇”者有之,强迫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者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者有之……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曾几何时,也被阴影笼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