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即便不是世界新闻界当年最好的作品也是最好作品中的一批。长期以来,对普利策获奖作品的研读成为我国新闻学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一种方式。特稿是西方新闻写作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对作者剖析事件真相及写作功底的要求都很高。不久前,我阅读了《普利策特稿卷新闻奖》一书,对统计数据作出客观分析后,可以得出普利策特稿奖选题中的三种倾向。  相似文献   

2.
刘元东 《新闻传播》2006,(9):20-20,22
现场感,是衡量一篇新闻作品好坏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现场感,一篇新闻作品即使客观地传达了一定信息,但也很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本应拥有的可读性和感染力。增强新闻写作的现场感,把读者带到第一现场,是报纸记者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不揣浅陋,愿结合具体作品来谈谈对新闻写作现场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激情     
根据新闻学基本原理,新闻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要有时效性。时效性虽属客观的评价,但要达到这一客观效果,少不了主观因素。从新闻写作的角度上看,作者本人对新闻事件的记忆、反应应具有鲜活、生动、具体等要求,而这些要求,除了写作技能因素外,笔者认为新闻激情的因素也必不可少。也就是说,作者必须在新闻写作时对报道事件充满激情,甚至可以说,在其它要素相同的情况下,激情之高涨饱满与否,往往是一篇新闻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只有好的文风,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才能正确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因此,不论新闻文风如何演变发展,一个不能回避和必须坚守的核心是,新闻作品必须保持其真实与客观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5.
通讯主题在通讯作品中出现的方式和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方式和形态,也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这应该是通讯写作的一个研究课题,对于通讯写作十分重要。1、暗藏一暗示:隐形主题在这类通讯作品中,通讯主题是暗藏在新闻事实之中的,它被作者暗示给读者。隐形主题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作品中没有概括主题的明显文字。这类通讯作品当然是有主题的,但是它的主题暗藏在对新闻事实的客观报道之中,作者并不用文字语言明白地表露出来。读者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之中。受作者选取事实的角度、组织材料的方法等写作技巧影响.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  相似文献   

6.
张戎 《大观周刊》2010,(31):7-7
动漫是无所不奇,无奇不有的世界.一部成功作品背后往往煞费了作者的苦心,倾注了无数的心血。无论是被抽水马桶吸到异世界.还是掉进古井回到战国时代,或者陷入书本中的情节,动漫无疑是当下流行“穿越”的鼻祖。  相似文献   

7.
关于“中介世界”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昌荣 《图书馆》1992,(2):16-19
80年代中期,我国图书馆界就英国著名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是否可作为图书馆学理论基础的问题,进行过热烈的讨论。遗憾的是,这场讨论没有能够深入进行下去。近年来,我又阅读了卡尔·波普尔的《客观知识》一书,尽管我不能完全赞同书中的观点,但是我认为,波普尔的客观知识理论,对我们认识文献的属性和作用大有裨益。文献作为一种特殊存在,既具有物质属性,又具有精神属性。既与物质世界有联系,又与精神世界有联系,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介世界”。  相似文献   

8.
著作权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著作人身权与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著作财产权又称经济权利,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权人通过某种形式使用作品,从而依法获得经济报酬的权利.《著作权法》规定的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它是作者个性通过创作的进一步体现.《著作权法》正是通过这4个方面对作者复杂精神世界进行规范,这其中发表权与财产权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我觉得基本作用最起码有两个:一是改造主观世界,即在实际中、在群众中吸取营养,提升新闻工作者的思想素质;二是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是通过深入基层,更准确全面深入地了解实际.捕捉更好的新闻,写出更高水平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是以客观真实的内容为基础的.所以媒体都要求记者能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可感的再现。不过,这种写作层次上的客观可感不是凭空得来的,必须以大量的采访为基础。对新闻写作而言,没有了采访,就好比建房子没有了建筑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相似文献   

11.
“学即人学”,这是一个含义深广而又被人们普遍认可的命题,人是学表现的中心,一切都是为了写人,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它映照了人的精神,符合了人的心灵,成为心灵的表现。在这样的前提下,还必须指出学所特具的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三性之中,又以情感性为核心。“吟咏性情,感荡心灵”,“感人心莫先乎情”,情感是学作品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商业金融题材是一种高难度的写作,很不容易驾驭,如果没有深厚的商业金融相关知识底子,很难写出吸引人、让人叹服的作品来。近年来台湾书市多了一类所谓商战金融小说,作者多是商业金融界专家,从新的尝试角度,透视商业金融领域的搏杀,使人性的善恶多了一个淋漓尽致挥洒的舞台。其诙谐辛辣的语言、描绘生动的情节,使读者对商业金融世界,透过小说的呈现有了更多了解。  相似文献   

13.
张晞 《军事记者》2014,(9):46-47
在一定条件下,写作技法本身,承载着作者对生活、对新闻事件的理解和评判。每个人都应当寻求属于自己的那种因人、因事而异的写作技法。当多种风格的新闻作品同时存在并展开竞争,映入读者眼帘的将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何启治 《传媒》2002,(2):39-40
一部作品,是作家精神劳动的成果。把它印成书,就成了商品,不但可能具有流传的价值,而且也就可能得到市场的回报,即一定的社会影响和作者的版税收入。 如今,许多作家已不讳言写作的目的是追求名利双收,这也是他(她)的创造性劳动所应该得到的报偿。然而,从中国出版发行的现状来看,一部作品写作的难易,品位之高低,价值的大小,却未必都能和市场的回报成正比。这实在让  相似文献   

15.
衣琼 《新闻窗》2007,(6):83-84
新闻实质上是一种关于客观世界最新变化的信息,新闻媒体正是提供这些信息的机构,因此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就是通过采访、写作、编辑等收集和发布公正客观的信息。新闻的采集发布都需要成本,比如媒体通过支付给投稿者稿酬或支付给记者工资的形式支付新闻稿的“生产费用”,  相似文献   

16.
节奏是一部电视作品不可缺少的艺术表现形式,恰当的运用好节奏因素,可以给作品带来鲜明的表现力和动人的艺术魅力。节奏有叙述性节奏和造型性节奏之分,其中,造型性节奏也叫外部节奏,即以电视表现手段反映客观世界的节奏。  相似文献   

17.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坤 《编辑学刊》2005,(3):25-27
哲学精神是指社会个体从自我生命感性出发对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永无止息的批判、否定、超越以及追求与探索精神.其对编辑在编辑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会形成重大影响,是编辑安身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19.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0,(29):19-19
《中国军嫂》的精神世界 新近出版的《中国军嫂》,是定居云南的蒙古族女作家陈晓兰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军嫂写军嫂的独特作品。首先作者陈晓兰自己就是一名资深军嫂,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析思路指在评析新闻作品或新闻现象时新闻评析主体思维运行的轨迹或线路。从广义看,人们以新闻价值为主要标准对新闻作品阅读、权衡、比较、分析、取舍、评判的过程,都是新闻评析思路的基本内容。从狭义看,新闻评析写作思路主要指评析文章的作者构思评析作品时思维的路线或轨迹。 新闻评析思路的构建是精神生产活动,反映了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关系。因此,新闻评析思路的属性规定了评析的倾向性原则,任何一个评析主体无论如何“客观公正”,也总是站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