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缺材料,这是大多数小学生作文时最头疼的事。如何解决小学生“缺材料”这一作文中最大的困难?我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下大工夫,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发现新事物的能力;要求学生记录这些新发现,并指导学生将其整理转化为自己的作文材料。  相似文献   

2.
一、选择材料,勿追求标新立异 小学生作文训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提供材料,要求学生用材料,通过想象、延展组织成文;二是命题作文,要求学生先立意,后选择材料,再按图“建房”。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以单元形式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每个单元有一篇习作例文,每次作文都有明确的中心和内容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围绕中心或内容,选取合适的材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一环。小学生生活面比较窄,见识的人和事有限,如果教师一味强调选材要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淡化和忽略  相似文献   

3.
作文前的指导,应着重启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明确作文的要求,知道怎样立意,怎样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启发和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变“要我作”为“我要作”。有经验的教师,有的在命题上尽量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使他们愿意写,喜欢写,有内容写。有的配合讲读课搞“一课一得”,使学生感到学有方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小学生通过作文训练,切实提高写作能力,为将来生活、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对他们素质的提高,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精心指导,不断提高作文训练的水平。一、指导儿童观察事物,丰富知识,积累材料观察是写作的前提,没有观察,便不能摄取材料,也就写不好文章。因此,指导作文,首先要教会学生观察。怎样教学生观察呢?(一)明确小学各阶段对学生观察力的要求低年级要求:1.观察简单的事物,初步掌握观察程序;2.观察动物,注意外形特征;3.观…  相似文献   

5.
<正>不管是盛行的"新材料作文",还是当下新出现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从而让学生在作文时感到"不陌生"、"有话说"。二者在方向上是一致的,都非常明确地要求同学从过去那种死背作文材料的模式中走出来,学生不能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必须关注生活,思考人生。作文课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要富有生活气息,要诱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激起学生要表现生活的写作冲  相似文献   

6.
论点摘要     
造句与作文有没有区别呢?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有区别是指它们篇幅的长短;没有区别是指造句要做到的,作文也要做到。”首先,作文要观察生活,选择材料,表达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内容丰富多彩,真实感人,而造句则能十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观察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选择材料、表情达意的能力。其次,作文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03.10当前,小学生在写作文时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怕写作文;二是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抄袭现象严重,很少有同学能在作文中反映出自己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三是作文篇幅短,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中心不凸显。这些问题表明: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缺乏对周围事物细心的观察,对事物的认识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自己本身对具体事物的认识和判断,更缺乏想象和思考。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等综合能力。具体做法是:一、明确目标,认真观察要想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就要求…  相似文献   

8.
教学文摘     
要提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质量,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一、端正作文教学的方向,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生活、学习和将来工作所需要的,一辈子都用得着的写作能力.要求按《教学大纲》所制定的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和方式方法进行教学.二、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要在作文教学中破除“老师命题学生作,学生作了老师改”的陈旧做法,让学生参加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让他们观察事物,积累材料,让他们参加命题,动手修改,动口讲评.  相似文献   

9.
学生每逢作文 ,总是无事可叙 ,无话可说 ,只好东拼西凑 ,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一些假话 ,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训练。一、培养学生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是内容充实 ,内容来自生活 ,来自平时的积累。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体验生活 ,到生活中去积累材料 ,去寻找作文的“下锅之米”。但生活是客观存在 ,要转化为学生手中的材料 ,还有待学生自己去感受生活 ,发现素材 ,从而 ,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三…  相似文献   

10.
进入高三,为了让全体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发展,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扎实地搞好以下五个方面的作文训练。一、审题训练审题,就是要理解作文要求和命题意图。写作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时,要准确理解话题或材料的内涵,就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例如,以"诗意地生活"为话题作文,只要抓住文题中的"地"字,就会知道文章是要求写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法,而不是描述生活如何诗意。2.明确话题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分不清"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区别,很容易犯文章与材料无联系的错误。因此,学生只有写作文前仔细分析自己确定的主旨与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表现出来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老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老师批改、讲评。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训练方式,这种训练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要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指导观察事物;联系习作的要求,指导分析事物;从作文内容入手,指导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2.
一、作文安排二、训练要求本学期,教材共安排了七次作文训练,内容涉及看图作文、写事、写活动场面、写人、写景、写物等。训练方法大多是提出写作范围,由学生自己命题作文。教材对作文内容所作的提示周举例性质,目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起对有关生活积累的回忆。教学时,不能拘泥于此而限制学生对内容的选择。本学期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是注意积累材料,抓住事物的特点,文章要有中心。教材对每次作文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在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时都要把握教材提出的要求。本学期安排一次学写表杨稿的应用文,写表扬稿一要格式正确,…  相似文献   

13.
很多学生一提起作文 ,就感到头疼 ,他们觉得没东西写。要改变这种局面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动机 ,即培养他们的兴趣。在长期的作文教学中 ,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是对客观事物进行察看和调查 ,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手段 ,它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生活是美丽的万花筒 ,五彩纷呈的生活为我们的作文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素材 ,关键是要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作文教学只有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作文才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1 )静态观察。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学习观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学生观察生活获取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在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叶老的话明确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  相似文献   

15.
一、学生观察生活获取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时时在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出来。”叶老的话明确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实践中取材,  相似文献   

16.
论获取作文材料能力的培养上海市嘉定区教师进修学校徐永森一、问题的提出小学生的作文,是由“内容”与“形式”两部分组成的。学生作文素材从何而来?要从生活中获取。如何从生活中获取作文材料,涉及到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而我们的作文教学偏重于小学生有了材料后...  相似文献   

17.
写作文要有材料,既要有生活材料,也要有语言材料,两者缺一不可.一个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经验、思想感清和语言材料的积累,就谈不上写好作文.因此,培养学生积累生活材料和语言材料的能力是作文训练的首要任务.怎样培养学生积累材料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的活水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展现真实自我。对作文的评价,我们首先要求的是思想性。  相似文献   

19.
学生作文的活水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在语文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展现真实自我。对作文的评价,我们首先要求的是思想性。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一种信息输出,因而要受两个法则的支配:只有永恒的输入,才能保证永恒的输出;只有输入高于输出,才能保证输出的优质高效。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而且要交给学生获得材料的方法。如何引导小学生收集信息,为作文积累材料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引导学生建立作文档案和制作活页卡片是很有必要的。一、建立作文档案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写过的作文,日记等保留起来,故称“作文档案”。然后每年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指导,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