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女儿上小学四年级时的一个镜头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学了八册第六组"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后,要写一篇关于乡村田野生活的作文。缺少生活经验的她,是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写的,笔下满是优美绝伦的文字,但就是想不起、说不出是哪个地方、什么时候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2.
一、走进生活。捕捉孩子的心灵在习作训练中.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写作之源。让学生通过看、听、经历和感受,引导其进入生活领域寻找习作素材,为学生的作文练习提供丰富的源头活水。首先要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生活。教师可与学生家长联系.转变其观念.让家长把孩子带进多彩的生活之中,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学校可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习作来反映生活,描述生活,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个性认识和真切体验。那么,如何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呢?  相似文献   

4.
观察生活是获取习作材料的主要途径。观察能使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这句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所以,我认为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的多姿多彩,这样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现实生活中却存在学生惧怕作文、讨厌作文的现象。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6.
生活与书本是学生作文的两只翅膀。我们的一切悲欢、一切希望和努力,无不源自生活。其实,书本也是人类生活的智慧结晶。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罗曼罗兰)而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状况:只着眼于  相似文献   

7.
闭思明 《中学文科》2007,(11):69-69
“下水作文”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现作文来源于生活的本质。 只要教师肯于关注学生的生活,以“下水作文”的形式应该可以教会学生如何体验生活,发掘事情的深刻含义,使学生作文能够并善于抒写“真性情”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在"冰心作文奖"大赛中,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凭一篇107字的《妈妈回来了》获得一等奖。原文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了。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温暖,她会在家里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此文的制胜秘诀在于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老师应努力实践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从学生的生活人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使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进入生活.  相似文献   

10.
作文要想写得生动,有内容,就要从实际生活入手。《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生写作文要写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要做到写真话,抒真情,不胡编乱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就是作文的源泉。但长期以来,"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学生们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究其原因是学生习作脱离生活实际,对于所写对象的理解过于简单化、概念化,说大话,不着边际;说假话,虚张声势。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语言积淀不够,底子太薄,不能"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习作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但是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始终得不到突破性提高,原因之一是感悟能力很差。感悟是写作的决定性因素,是连接生活、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座不可缺少的桥梁。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那么感悟就是写作的生命。没有生活感悟的习作绝对不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相似文献   

13.
融"生活"于作文教学之中——探寻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考试周刊》2010,(53):69-70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那座桥.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开阔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表.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祖梅 《教师》2011,(25):78-7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习作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灵魂。这就要求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寻觅和积累习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解决学生作文"无米下锅"的尴尬,人们普遍强调对生活的观察和积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感受生活。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相似文献   

17.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就是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又是广阔无边的。  相似文献   

18.
陆荣美 《考试周刊》2012,(62):67-68
小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难有新意。他们有的是因为忽视观察生活的细节,而人云亦云;有的是对常见的事物熟视无睹,不能形成作文与实际生活的有效联系,而不深不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开发习作资源,帮助学生牵起习作与生活的手,强化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体验,以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促进学生快乐表达。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习作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完成新课标要求,就必须在习作材料上下大工夫。我们时常看到,许多学生由于没有习作素材而东拼西凑,许多内容由于脱离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段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体验越深刻。习作的内容也就越充实。我在这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树立起这一新的作文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从单一的课堂、课本融入多姿多彩的生活,丰富清感体验,为习作开启了一泓永不枯竭的活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