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20):140-142
对联是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表达思想,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之一,好的对联可以给人以励志,抒怀、陶情等美的享受。在一些中考试卷中还出现上联或下联然后求下联或上联的题目,掌握一些对联的写作知识不但能帮学生解决考试中的问题,而且通过对联写作还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对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对联写作训练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样式。对联写作,既能继承传统.又能综合反映学生具备的知识、能力,在新课标教学和高考中,它已经是一个热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对联写作与教材学习结合为主线,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训练了自己,展现了自己,加深学生对对联知识的理解和对联写作的能力训练。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说中华民族的文学是个百花园,那么对联就可以算是一个独放异彩的奇葩。对联不但是诗词写作的基础,更是诗词的精华所在,因此在高中阶段进行适当的对联教学,是高考的需要,更是文化传承和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下面就对联教学的方法问题谈一下我的看法。一、由易到难,步步为营有的老师在开展对联教学的时候,随便出一个很长的上联,让学生们来对下联,这种方法是严重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对联创作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学养,也符合新课标的主要精神——语文的实用性、探究性、审美性。正因为如此,2004年全国和各省市十五份高考语文试卷中,共有七份试卷考查对联写作。2005年福建省试卷仍考查对联写作。2005年全国卷(晋、冀、皖、豫、琼)第19题,要求学生为“远离毒品”的主题班会写两句话,要求每句不少于7个字,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实际上是降低要求的对联写作,是古为今用的典型范例,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6.
学习写对联     
对对子(对联亦称对子),是我国传统的写作训练形式之一。汉语语言特具的音乐性特点——音调柔美,节奏明快,韵律和谐,又兼词汇丰富,词序变化对表情达意都产生重大影响。巧设对联就成了衡量人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著名语言学家张志  相似文献   

7.
捧心而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言志联)对联原本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为了在短小的对联中容纳尽可能丰富的内涵,一般都会采用简练典雅的文言来表达。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在现代写作活动中的推广,有不少文化名人也开始用浅近通俗的口语来写对联。陶行知的这副对联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陶行知是现代著名教育家,毕生致力于平民教育事业,曾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传统文化之精华,它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对联的写作有一定的要求,如字数相等、平仄相合、词性相对等等;同时,对联的写作也有一些基本方法,如正对法、反对法、串对法等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阐明对联艺术的形式要求和特点,归纳总结了写作对联的构思、辞格等艺术技法,充分展示了对联写作的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10.
对联,又称楹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集中鲜明地体现了汉语的特色和魅力,其文辞之隽永精妙、意趣之深远阔大、风格之多姿多彩,无不给人以艺术享受。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喜好,教会他们欣赏和写作对联,是传承祖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情感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拜读刘德辉先生《楹联学论稿》,以为很有一些亮点,在我说来,是顿觉眼目一新的。例如对联的文体性质。上世纪90年代初,我曾主编过一本用于湖南党校系统的《新编实用文写作》(中央党校出版社),编有对联写作一章。自然是把对联归于实用文(应用文)体的。记得当时也觉得不很妥当。对联有它的实用性特点,但又同其他实用文体的“实用性”很不一样。反复考虑,给它加上了“文学性”这样一个以示区别的定语。仍然不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现在看到《论稿》所下的定义,觉得就其文体性质的揭示而言,应当说是很为得当的:在指出它的应用价值的同时,明确…  相似文献   

12.
对联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文体,为什么它与中国人民的生活结合得如此紧密,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势头?本文主要从对联与"道"、对联与"鸣"方面加以探讨,并就对联的写作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3.
<正>一、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有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这副对联形象地描述了当代中学生写作困窘的情景。中学写作教学已经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新的"八股文"应运而生。虽然作文在高考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但据调查情况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仍然很低,中学写作教学的高耗低效,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4.
张颖 《陕西教育》2010,(5):26-27
我在指导学生写作对联时,是这样做的;第一步,用两课时的时间讲授对联知识、格律及写做方法,并有针对性地选用一些优秀对联和同学们一起分析.重点放在对对联知识、格律及写法的认知上。第二步.用三课时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诵读和品评由学生搜集的古今名联.重点放在对对联韵律美的感知上。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我国汉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学体裁 ,是中国文学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之一。在汉民族思维方式、汉语文字个性与文学创作特征长期交融孕育的过程中 ,受唐代律诗对仗、用韵的催化作用 ,对联遂正式诞生。对联具有时代性、广泛性、实用性、概括性、独特性、趣巧性的文体特征。创作对联有三法 ,即 :集诗文成句 ;改换诗文成句 ;拟作新联 (严对仗 ,调平仄 ,重修辞 )。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是第一部联话著作。刘勰《文心雕龙》是六朝骈文的优秀代表 ,是对联写作与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重要著作。庶可称为第一部萌芽状态的“准联话”。  相似文献   

16.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华民族独特的一种文化形式,对联在2004年高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并获得一致好评。然而,7套涉及对联的试卷都采用了给出上联对出下联的命题方式,这未免太过单一。笔者认为,在2005年高考中,对联题的命题方式定会趋向多样化。一、情境式题型示例: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了一个特定的情境,要求考生结合“得体”这一考点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参考答案:凯歌高奏龙腾雅典…  相似文献   

18.
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形式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对对联一直是学习的重要内容。练习对对联能够从中学到推敲、锤炼、运用语言的一些方法,也是语感培养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组合而成的整体,有的对联还包括横额。对联形式上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当,平仄相异,能够做到声调和谐。对联无论长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对联讲究炼字,更讲究炼意。高考试卷中的对联考查题,带有一定的尝试性,没有提出严格对仗和平仄要求。题目给的字数…  相似文献   

19.
石莹 《教师》2008,(19):25-26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生活、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不管你是经验丰富的精英,还是初涉教坛的新秀,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曾有过“作文难教”的感受,而学生呢,更是“望文兴叹”、“苦不堪言”。有位作家,就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象地描绘出作文课上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与韩镐论文     
据说郑板桥有一位得意门生叫韩镐,家境虽然十分贫困,但很有才华。在县试中,他屡次名列前茅,因而极受郑板桥赏识。为此,郑板桥经常资助并热心辅导他。有一次,韩镐向他求教写作问题,郑板桥当即挥笔写了一副对联,赠给了韩镐: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与韩生镐论文郑板桥在这幅对联里,郑板桥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真知灼见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这位青年人。韩镐得到这副对联后,如获至宝,挂在家中认真领悟,大受教益,最后中了举人。这副对联至今对我们的写作都很有启发。为什么呢?你能解释出其中的要义吗?(答案在本期找)《与韩镐论文》答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