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乐海短波     
建议修复开放阿炳故居瞎子阿炳以他的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闻名中外。许多海内外游客,特别是音乐爱好者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无锡参观阿炳故居,但他们看到的是房屋破旧,里面还住着4户居民。阿炳真名叫华彦君。无锡人,生于1893年,原城中观前街雷尊殿道士,精通民族器乐,演奏技艺高超,并富有创作天才。中年双目失明,穷困潦倒,沦为街头艺人,以卖唱为生,人称“瞎子阿炳”,有6首名曲传世。  相似文献   

2.
1993年是民间音乐家华彦钓(阿炳)诞生100周年,逝世43周年,北京、南京、上海、无锡和日本相模原市等地均举办了各项纪念活动。阿炳的故乡无锡,也举办了阿炳艺术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纪念阿炳诞生100周年民族音乐会、阿炳铜像揭幕仪式等活动。故乡人民在以最热烈的最深切的感情,纪念着这位成就卓著的民间音乐家。  相似文献   

3.
1950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学家杨荫浏与曹安和携带着一台进口的钢丝录音机来到无锡,找到了当地有名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要为他的演奏录音。当两位专家说明来意后,阿炳回答说:“我已经有两年不演奏乐器,我的技术荒疏了,我的乐器一件也不能用了。”据传,两年前曾有老鼠咬断了阿炳的琴弦,作为盲人,生活在黑暗中的阿炳认为是“上天”对他的惩罚,即放弃了演奏。杨荫浏先生听说后,立刻为阿炳购买了二胡和琵琶,与曹安和一起好言相劝,阿炳终于同意了演奏。他说:“我荒疏得太久了,让我在家里练上三天再演奏吧。”三天后,两位专家录下…  相似文献   

4.
阿炳(1893—1950),民间音乐家 ,原名华彦钧 ,江苏无锡东亭人。他的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道士 ,能演奏多种民族乐器 ,尤其擅长琵琶。阿炳自童年时代即随父学习音乐技艺 ,由于聪明好学 ,13岁时琵琶、二胡、笛子的演技已相当娴熟 ,13岁时成为公认的出类拔萃的演奏人才。他21岁时患眼疾 ,35岁双目失明 ,以致沦落街头 ,成为一名以卖艺为生的民间艺人。人们习惯地称他为瞎子阿炳。他以演奏各种民间乐器为主 ,同时也结合时局、新闻自编自唱。抗日战争期间 ,他编过《汉奸的下场》等曲 ;抗战胜利之后 ,又编了“前走狼 ,后走虎 ,…  相似文献   

5.
在今天,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多元格局和繁荣景象.音乐创作品种繁多,各种音乐体裁的作品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其中利用改编的手法进行创作已成为我国音乐创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二泉映月(The Moon Reflected In Er-qua)是中国民间二胡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经常在无锡二泉边拉琴,创作此曲时已双目失明.据阿炳的亲友和邻居们回忆,阿炳卖艺一天仍不得温饱,深夜回归小巷之际,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为动人.  相似文献   

6.
红马童书 《小火炬》2021,(10):12-17
在20世纪初的无锡城里,每天都有这样一个身影……这位戴着墨镜的阿炳先生就是中国的民间音乐家华彦钧(1893-1950),不过大家更喜欢叫他瞎子阿炳。他戴墨镜可不是为了耍帅,而是因为他看不见,是个盲人。  相似文献   

7.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人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8.
无锡有一处名胜--“天下第二泉“,是阿炳常去卖艺的地方,尤其是月光下二泉一带神话般的景色,使他难以忘怀,中年尽管双目失明,但还是常去泉边拉二胡,用琴声向人们倾诉他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坎坷不幸的遭遇.据无锡老百姓回忆,当时阿炳曾称这首乐曲为“依心曲“,曲长并无定数,变奏扩展随心而度.夜深入静.他演奏得更加动人.经过多年的演奏锤炼,此曲终于在1950年,由中央音乐学院教授、我国著名理论家杨荫浏先生为他录音时定稿,并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是一首诉述阿炳一生的悲怆曲…………  相似文献   

9.
阿炳,原名叫华彦钧,小名叫阿炳,江苏无锡东亭小四房人,生于1893年阴历七月初九,卒于1950年12月4日(阴历十月二十五日)。父亲华清和是无锡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母亲是一个寡妇。四岁那年母亲亡故,稍大时以华清和的徒弟和义子名义被收留在洞虚宫道观,注册为小道士。  相似文献   

10.
你说最近要去无锡,那一定要去惠山看看阿炳啊。 阿炳墓在惠山东麓映山湖边。也是二泉之南,占地面积有742平方米,也算是气派了,让人没法和他生前的凄苦潦倒联系起来。阿炳死于1950年底。死时只能葬在道士墓地。据说直到1979年6月墓遭破坏,才由无锡市博物馆原地拾骨,迁葬于此。  相似文献   

11.
学生:北京市海淀区翠微小学五年级时间:2004年10月25日师:我课前了解到,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了,谁能说一说“二泉映月”是什么?生:“二泉映月”是一首二胡曲。生:更确切地说,“二泉映月”是一首经典的二胡曲。师:“经典”这个词用在这里非常准确。生《:二泉映月》是阿炳创作的一首二胡曲。(师板书:一首曲子)师:你真不简单,还知道曲作者的名字。阿炳是艺名,他的真名叫作华彦钧。听过他创作的这首《二泉映月》吗?(大部分同学摇头)我们一起来先听一听这首曲子。(播放曲子,教师旁白: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无锡惠山阿炳墓前阿炳的塑像,听到的就是这首…  相似文献   

12.
笔者听过很多次公开课,很多老师直接地或间接地把民间音乐家阿炳的传世名作《二泉映月》作为音乐欣赏教材。并将《二泉映月》与水、月联系在一起,有的说作品表现的是夜阑人静,泉清夜冷的意境;还有人说,作品描写的是无锡“天下第二泉”。因为阿炳生前经常在惠山的亭子旁拉琴。其实,《二泉映月》是阿炳在苦难的一生中,用血和泪、用心拉出来的“自度曲”。《二泉映月》这首世界名曲,原本就是一首“无标题音乐”,很  相似文献   

13.
阿炳的故事     
<正>我对家乡始终有一丝愧疚,而那一根弦,与民间音乐人阿炳脱不开干系。身为一个无锡人,我从小就对老乡"瞎子阿炳"充满了感情。这不仅是因为老师常在课堂上说起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那句"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或是春游时在二泉旁的公园里能见到他的塑像与坟墓。每晚临  相似文献   

14.
一曲《二泉映月》使得无锡惠山脚下的"天下第二泉"蜚声海内,但又有谁能体会到作曲者阿炳的苦痛与艰辛,童年的不幸与壮年失明使得他饱尝了人间冷暖,他始终行走在社会的边缘,在生与死的一次次较量中燃尽了自己的生命。阿炳艰难苦恨的生活历程为他的音乐注入了饱经世患的沧桑美感,也成就了他在我国民族音乐史上无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5.
瞎子阿炳的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从五十年代起就作为无锡人民广播电台全天播音结束时的「终了曲」播放至今。每当夜深时分,悠悠琴音,伴随着皎皎皓月,袅绕在锡城上空,此情此景,可以入诗、可以作画。当年有不少「老无锡」,每天必定等到电台播音终了听一曲《二泉映月》方过瘾就寝。无锡人对此曲的痴迷程度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6.
阿炳是中国民间音乐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他的名字在中国已经是家喻户晓,阿炳的音乐更是传播广泛,作品成为蜚声中外的传世之作。本文从阿炳音乐作品的影响为出发点,着重对阿炳音乐的社会文化价值展开论述,进一步揭示出传承阿炳音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前些天,五年级的语老师跟我借阿炳的《二泉映月》(磁带),说是有一篇课和这首乐曲有关. 我特地复印了这篇课,大意是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中秋之夜,阿炳在二泉边赏月时,师傅告诉他,长大后能从泉水中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当阿炳历经人生磨难后,又来到二泉边,他从淙淙的泉声中似乎听到了很多声音.阿炳用二胡倾吐自己听到的声音,终于创作出不朽名曲《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省无锡市东林中学,前身为私立无锡竞志女学,1905年南无锡教育家侯鸿鉴出资创建。学校东毗东林书院,西邻薛福成故居、钱钟书故居,南面无锡学宫旧址。学校以11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国际化的办学理念以及卓著的教育特色饮誉锡城内外。东林中学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220多名,其中有市学科带头人5名、教学能手12名、教学新秀22名、高级教师78名。  相似文献   

19.
二泉弦韵     
来到无锡,有一个地方不得不去,那就是二泉。来到二泉,有一首曲子不得不听,那就是《二泉映月》。去二泉那天,是一个飞着小雨的下午。因为天气不好,古泉旁边显得有些冷清,只有稀疏的几个游人。伴着潇潇雨声,一曲悲凉的二胡曲缭绕在泉水上空,仔细一听,原来就是阿炳的《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20.
生命若弦     
从前听阿炳的《二泉映月》,总是会想,拉出这么优美婉转音乐的,将是一把怎样精美的二胡呢?直到看到阿炳留下的那副家当,才知道原来现实跟想象竟然那么大相径庭。阿炳生前用过的那把二胡,琴弦竟然是断了之后接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