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经典,通常是指那些经过历史沉淀、实践检验、大众认同,对于某个文化传统而言最具典范性、权威性、原创性、奠基性,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产生过广泛积极影响的文化典籍和优秀著作。文化经典指示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走向,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  相似文献   

2.
中华经典文化是体现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大学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建设现代化强国所需要的重要人才。经典诵读活动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历史文化传承、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引言经典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学术与文化瑰宝,是承载民族精神的历史河床,是历代读书人的文化故乡。本文拟以开放的文化视野审视、解读经典文化,立足当代教育文化价值观重建的高度发掘其时代精神与文化生命力,倡导营构高雅康健的学校教育人文生态环境。现代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教育意义的失落和教育人文价值的危机,教育自身的“惟科学化”与教育研究的科学化非但不可能拯救教育的“意义危机”于消费主义、功利主义与工业主义的泥潭,反而会加速教育“意义”的解魅和精神的失落,因为在民族经典文化缺席的现代教育体制内,越是单凭科学理性来…  相似文献   

4.
承载儒学人文精神的经典文学整体上表现出鲜明的特点,其中蕴含的乡国情怀、亲情友爱和人生感悟等人文精神是儒学在经典文学中更为根本的一种内涵传承,为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个性形成提供了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在经典文学代代相传的文化长河中探究儒学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心理的个性形成及其二者相生相息、互涵互动的关系,对儒学人文精神在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做出评估,探究当代民族文化心理的历史渊源,其潜在价值给人们提供了研究新儒学发展与当代文化心理形成的广阔视野和新颖角度,也为认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及其独特发展规律的提供了可能性,对当代青少年的人格塑造和感情熏陶和大力倡导、积极塑造21世纪新儒学的文化内涵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谈经典阅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是文化的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结晶。阅读经典,不仅是获取知识,寻求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有效途径,也是悠久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好途径。本文从经典阅读问题的出现(意义)、经典阅读的教材及阅读的方法等角度进行了深入地探讨。认为,经典阅读是进行人文精神建设的有效途径,如何利用好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文化底蕴的经典,转化为现代人不断进取的动力,是现代教育应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20,(29):159-160
我国的经典文化不仅是五千年来所传承的优秀精神,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对于经典文化的传承,我们要从幼儿抓起,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幼儿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不断影响。互联网的发达也让他们热衷于去过国外的节日。我们虽然不能完全摒弃外国节日的影响,但是对于中国幼儿自身的成长而言,传承经典文化可以更好地让他们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让他们从自身的成长中学到更多的经典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千百年来,灿若星空的经典文化,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可随着“快餐文化”的日益盛行,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意识形态无形中对经典文化产生了冲击。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辱使命,把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资源,凸显她的文化功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经典,弘扬国学,就是守住民族的灵魂,保护民族的根。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注重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将诵读国学经典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呢?笔者在参与推广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10.
文学经典具有重要的精神价值,能为大众和社会中的个体重构精神家园,缓解人们信仰焦虑和思想荒芜的危机,找回存在的本真意义,使人诗意地栖居;宅是一个民族的文学与文化传统的载体与结晶,蕴含了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兴衰与荣辱、理想与激情、追求与挫折、崇高与尊严,体现了一个民族衍变的踪迹和心路历程,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具有丰富而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建构民族国家文化认同功能.  相似文献   

11.
泱泱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下无数的经典著作,它们凝聚古代圣哲的智慧,积累民族文化的精华。经典阅读因而承担起传承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人格、培养语文素养的人文教育重任。随着中华文化的日益国际化,我们中华民族的青少年更应该首先担负起传承本民族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正>经典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教育的重要资源。传承经典文化,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源泉。教育,作为传承经典文化的重要推手,必须在校园内旗帜鲜明地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这是"根的工程,花的事业"。当下,不少学校注重开展国学经典的教学,提出了"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  相似文献   

13.
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严谨的道德规范,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宝贵资源。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青少年提高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以编撰校本教材《论语选读》为抓手,以校情为基础,深入挖掘《论语》中的经典内容,促使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圣哲前贤思想的精神滋养,全面提升人文素养。现将该校在校本教材编写方面的经验与使用成果呈现如下,与读者分享。当今,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民族智慧,是语文学科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基于此,我校通过校本课程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教育必须培养人的价值观和价值判断力,更需要造就一个民族的共同价值观。文化经典是素质教育的不二选择。在基础教育阶段,如果疏忽传统文化,忽略文化经典,就真的彻底断绝了大师出现的可能性,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侏儒之群。现代的基础教育不以培养精英为旨归;但是,如果基础教育不能为精英的成长奠定文化基础。这种教育是可悲的。因为这种教育会使一个民族成为奴隶之邦。现代基础教育不以杰出的个人为培养目标;但是,假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掐灭了受教育者“成就杰出”的理想,这样的教育是卑鄙的.因为它使一个民族沦为平庸之辈。现代基础教育不以培养道德人格为宗旨;但是,假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培训出急功近利的功利人格。这样的教育是下流的,园为它使一个民族成为小人之薮。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主题教育、交流探讨、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国学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  相似文献   

17.
经典文化蕴涵着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一个时代人们最美好的思想情感在字里行间中流露,它丰富的内容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心灵世界,进而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和拓展。引经据典、巧用经典,让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何曼 《在线学习》2021,(7):40-41
国家主任播音员、"中华经典诵读网络专项培训"项目辅导教师朱月认为:"经典诵读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和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培训项目的学员都是教师,他们对于学生认知经典、了解国学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做好培训项目,是我们对传承、弘扬中华经典文化做出的最好回答."  相似文献   

19.
浅论经典阅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失衡的文化心态,经典阅读可以平衡人们的这种文化心态。但经典中也有些许糟粕存在,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经典阅读的特点:经典阅读的超时空性;经典阅读的文化传承性;经典阅读的审美体悟性;经典阅读的选择性;经典阅读的限制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经典闼读的长处,为个人、为社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2):162-163
现阶段的小学生在文化素养方面表现出"营养不良",如何改变这一病态,最好的方法是用传统文化滋养他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浸润在经典中,作者从选编教材、开设课程、开展活动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保证诵读经典有效开展,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