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混合身份共同犯罪指的是有特定身份者与无特定身份者利用有身份者的特定身份实施的,仅由有身份者才能构成的犯罪。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核心问题是其定性问题。这一问题一直在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学者们提出了主犯罪质决定说、实行犯罪质决定说、分别定罪说、身份犯罪质决定说等四种学说。这四种有关定性的学说都存在不可避免的缺点,很难较为完美的解决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定性问题。笔者提出了以实行行为为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定性标准,较为妥当的解决了混合身份共同犯罪的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当前对片面共同犯罪的理论争议,分析了传统的将片面共同犯罪定为他方共同犯罪的不足之处,从两个方面重新界定片面共同犯罪:在内涵上,包括两方主体的行为;在处理上,对有片面共同犯罪故意一方也定为单独犯罪。  相似文献   

3.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犯罪中止形态的一种特殊形态,刑法理论界对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构成特征众说纷纭。在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的行为彼此联系,相互配合,但同时各行为人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彼此独立,不受制约,这就决定了较之单独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和彻底性等主观特征在共同犯罪中并无太大出入,而时空性和有效性两个客观特征却存在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4.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加亮 《天中学刊》2010,25(3):36-40
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罪立法的保护法益应当是一种社会法益,而非作为未成年人的人身权利的个人法益.本罪的组织行为在行为方式上具有多样性,包括一切能够确立和保持行为人对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之间存在意思支配关系的行为方式.在与共同犯罪的关系上,本罪并非刑法理论中的必要的共同犯罪,而属于一种任意的共同犯罪,因此,在本罪共同犯罪中应当注意组织犯与实行犯的区分.此外,也不能将犯罪集团与本罪中犯罪人纠集未成年人所形成的违法团伙相混同.  相似文献   

5.
共同犯罪是刑法理论的重要部分,共同犯罪的本质是因果性和整体性。共同的过失犯罪按照是否存在共同注意义务可以分为违反共同注意义务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同时犯,前者符合共同犯罪的本质,应当以共同犯罪的原则认定。共同注意义务来源于法律规定、先行行为等四个方面,法律地位平等的行为人在可以预见危害结果的前提下违反了共同注意义务应当按照"部分承担全部责任"的原则进行责任认定。  相似文献   

6.
英美法系国家多采用单一正犯体系。和以德、日为代表大陆法系国家的正犯与共犯区分体系不同,我国刑法采取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分类。通过对H省100份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刑事判决深入分析发现,在我国主犯-从犯体系主导下,共同犯罪处理存在着重量刑、轻定性的共性问题,但也存在罪刑不均衡的现象。这些问题具体体现为犯罪行为认定模糊、主从作用区分的标准和从犯的界定不清等。因此,我国共同犯罪司法裁判应当以各犯罪参与人行为类型为基础、坚持犯罪构成要件定型性,进一步确立主要作用标准、厘清界定从犯的范围,确保共同犯罪量刑均衡。  相似文献   

7.
挪用公款罪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为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为共同挪用公款的故意:客观要件为犯罪主体之间实施了挪用公款的共同犯罪行为。它的表现形式有三类,一是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二是国家工作人员与公司、企业人员共同实施,三是国家工作人员与非国家工作人员共同实施。对这三类行为的定性应根据行为主体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否利用职务便利等情况分别处理。挪用公款罪的共犯认定应根据刑法总则关于共犯的原理和相关司法解释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作为共同犯罪与网络犯罪的结合形态,网络共同犯罪既符合共同犯罪的基本要素,又在互联网这一虚拟的犯罪场域中不断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在网络共同犯罪中,由于网络的无形性与开放性,犯罪主体表现出极强的隐蔽性与跨区域性;行为人之间往往通过网络进行犯意联络,使其较之于一般的共同犯罪更为模糊、不确定;对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依赖致使网络共同犯罪的行为方式也更加复杂多变,严重威胁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礼仪最终是落实在学生的行为上.融化在习惯里的,实践行为是礼仪修养的最终体现。、根据礼仪课的这一特点.成绩的评定应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应由单一的定性评价向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转变。成绩的评定应由平时、期末等多个环节组成,而各环节成绩评定的方法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编按]  相似文献   

10.
身份犯的共同犯罪问题一直是刑法中颇为复杂的问题。其中,无身份者与有身份者共同犯罪应当如何定性处罚,不同身份者共同犯罪又应当如何定性处罚,理论界一直存在较大分歧,本文在梳理和评析现有各种观点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作一探讨,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