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的审美情愫与社会理想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有一个美学基点,此即他所认定之区别于动物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本质。这一基点植根于马克思本人的审美情愫,他的社会理想则是其审美情愫在人类翔之志向引导下升华的结晶。人类关怀促使马克思进入旨在改变世界的社会实践及理论研究领域,而审美情愫作为潜在的驱动力始终伴随和濡染其中。前者引导马克思在文艺批评方面倾斜于历史,后者则同时升华为普惠的美学理念而成为其献身目标。推进历史意味着走近美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批评重新调整定位美学与历史这两个尺度,应当也是马克思所期待的。  相似文献   

2.
黎权 《双语学习》2007,(3M):7-8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审美理想,从稚拙和简朴的时代到崇尚威严和神秘的时代,从崇尚理性和和谐的时代再到充满了创新和个性的时代,我们只有真正把握好这个时代的审美理想,将自己融入到时代艺术中去,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审美理想,从稚拙和简朴的时代到崇尚威严和神秘的时代,从崇尚理性和和谐的时代再到充满了创新和个性的时代,我们只有真正把握好这个时代的审关理想,将自己融入到时代艺术中去,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4.
5.
审美本就是人的本质需要之一,今天大审美时代已然来临,本文对什么是大审美时代?它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尤其是它和今天媒介的发展、产业的升级以及人类的需求等要素间的关联等问题给予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文艺是对生活的反映,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定义。但是,如果说文艺同时又是对现实生活的主体性超越,似乎更为全面并且更加切近文艺的本体和实质。表现理想,可以说是文学艺术的基本规律之一。无产阶级革命按其本质讲就是革命的理想主义。所以社会主义文艺理所当然地应具有更为强烈、更为鲜明的理想性。在这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尽管从表面上看,他们更多关注的似乎是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文论界随着对文艺的审美特性日益深入的认识,对文艺创作与审美理想(人在长期社会实践与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对美的最高向往和追求)的关系问题,也重视了起来。不仅有不少的同志撰文讨论这个问题,而且它在新近出版的有的文学理论教科书中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位置。这不论对理论批评还是创作实践,都是十分必要的,可以肯定,除了那些意在渲泄世纪末情绪和存心制造精神垃圾的所谓创作而外,任何真正  相似文献   

8.
揭示审美理想在艺术创作中的机制作用,是正确阐明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关键。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是特定历史时期富有诗意的心灵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和对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从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以劳动为手段与自然对立的时候起,就不满足于有限的物质享受,而把自己的热情投向精神享受或审美享受(虽然最初是从功利的观念来规范这种享  相似文献   

9.
揭示审美理想在艺术创作中的机制作用,是正确阐明艺术创作主体与客体辩证关系的关键。本文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一、艺术创作活动的本质是特定历史时期富有诗意的心灵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观照和对审美理想的执着追求从人类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以劳动为手段与自然对立的时候起,就不满足于有限的物质享受,而把自己的热情投向精神享受或审美享受(虽然最初是从功利的观念来规范这种享受的内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进步,这种享受越来越脱离功利观念向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当代审美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其根本目的是对完美人格的培养。从这一点来看,重视“美”与“德”的双重塑造的儒家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今天我们审美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这种契合为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实施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审美理想就是人们关于审美对象的宏伟蓝图 ,是进行审美创造的基本条件 ,它对审美创造具有反作用 ,同时又具有时代的、民族区域的、阶级的、个性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晚清社会小说全面否定封建价值体系,扫荡整个封建官场,解构以吏为师的观念,消解政治小说国家想象的热情,描绘新型女性形象,颠覆男权思想,嘲讽新派人物,具有鲜明的解构主义美学特征。但社会小说陶醉于解构的快意之中,对于建构新的理想则显得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13.
关于艺术批评史上的诗与画的关系问题的讨论,一般多是从狭义的艺术形态学的角度来进行的,也就是只注意到诗与画在表现题材、媒介、效果等方面的差异或优劣问题。其实,诗画之辩的意义,主旨并不限于此。这一点,只要联系到艺术史的事实,就可以直觉地感受到。显然,艺术门类发展的不平衡是艺术史的一个普遍现象。在西方艺术史上,空间艺术(建筑、雕刻、绘画)的鼎盛和繁荣明显地早于时间艺术(诗和音乐)。而且,近代的空间艺术相对于古典的空间艺术,在其艺术语言方面则可以说是发生了一场革命。实际上,从历  相似文献   

14.
<正>"书卷气"是书法审美品评的重要概念,虽然书法史早期并未明确提出,但历代书家都极为重视丰富学养对书法艺术的影响。从书卷气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其内涵应包括多种审美风格。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它是中国文人文化理想之建构在书法艺术上的反映,是书家的学问、气象在书法作品中的体现。在书法创作日益繁荣的今天,重新审视"书卷气"这一概念,对当代书坛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常说的“美”,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之中,渗透着人类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个人,在年少时,身心尚处于成长阶段,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太明晰,主体创造意识还没有得到强化,所以,须予细心栽培和塑造。忌误导,而需诱导,以启迪他们发现“美”的感悟力,让他们把吸吮知识、探求真理的触角伸向客观世界中有着美好品质的事物、环境和化作品中,以提高明辨是非的眼光和评价能力,这将对其选择理想以至为追求理想付出毕生精力,而最终实现人生价值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无法完成的现代性:审美救赎理想的消解与时代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学者韦伯提出审美救赎的概念,它以审美自律性、审美的个体本位以及感性特质来为审美自身划界,反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对人性造成的侵害,并力求与自由理性一道,共同完成启蒙所规定的任务。然而,在现代审美文化形态中,艺术的审美特性已与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从形式上消解了审美救赎的可能性。后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观念、商业标准以及对于大众虚假需求的满足.则宣告了审美救赎理想的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论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和艺术创作的主体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但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故其内含及规定性至今仍是不甚清楚的。审美理想反映个体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及其对未来的探索、憧景、向往和追求,是指处于特定历史社会关系中的审美个体在概括系列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美关系进行情感评价、理智选择和扬弃、改造而得出的新的审美关系及其审美形象的系统的主观构想。这是对符合理想目标的未来生活图景的驰骋想象和创造性的形象描绘。审美个体  相似文献   

18.
论审美理想     
审美理想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和艺术创作的主体性,是一个很重要的美学范畴,但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故其内含及规定性至今仍是不甚清楚的。审美理想反映个体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及其对未来的探索、憧景、向往和追求,是指处于特定历史社会关系中的审美个体在概括系列审美体验的基础上,对客观审美关系进  相似文献   

19.
论审美理想     
理想问题是美学中的核心问题。审美理想的形成既以先天的生理因素为基础,又在后天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具体形态并不断发展变化。它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真与善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且是具有三层面、两系列的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构体。审美理想总是潜在地导引人们一方面体验瞬时的“现在”,呈现其中的诗意,一方面积极改造现实,使文化世界趋于完善。在终极意义上,它是一个只能接近而不可达到的目标。艺术指归于理想,往往经历螺旋式的行程。重振审美理想关系到当代整个文化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与时代的理想同行从金秋到初夏,欢快的时光似江水蜿蜒而去,激荡的大千世界在记忆里印上轻轻的痕迹。说长,期盼与重逢是那么漫长;说短,刚刚相聚又要相别。长长短短,短短长长,甜蜜的回忆中珍藏着无限的眷恋。飞雁传鸿,情深意长,有什么比我们结下的友谊更珍贵?拂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