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以表彰其在“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的分析”取得的突出成就。克鲁格曼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引入国际贸易,分析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国际贸易新理论。以此为基础,克鲁格曼提出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同时将国际贸易新理论的思路运用到分析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活动的集中与聚集,提出了新经济地理学。  相似文献   

2.
基于产业内贸易的战略性贸易政策动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产业内贸易现象的思考推动了国际贸易理论偏离传统的完全竞争假设,从而导致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诞生.文章通过对Brander和Krugman的产业内贸易模型的深入分析和扩展研究,揭示各国政府使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动因,从而为推动进一步的多边谈判并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大国国内区域贸易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经济以及规模经济,并且营造了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竞争环境,因而能够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文章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贸易的现状和区域贸易可拓展的空间,并以美国国内区域贸易提升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例对理论进行了检验,认为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办法就是拓展国内区域贸易.  相似文献   

4.
陈军 《培训与研究》2006,23(10):72-74
经济全球化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是今后国际贸易理论发生的一些新变化,主要包括:贸易基础将由比较优势转变为以跨国公司数量和在国际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为主的竞争优势;贸易格局将由公司间产业内贸易转向跨国公司内产业内贸易;贸易利益中动态利益地位日益突出;在全球化环境中,贸易政策将受到更多的制约。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各时期各阶段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和其所处的社会经济背景密切相关,这为我国科学地制定与我国市场结构相适应的贸易政策提供了启示.我国市场结构竞争与垄断并存、国内区际保护以及企业小规模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目前宜采取发挥比较优势与适度保护并重、加强国内区域及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等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6.
政府对科技创新进行政策干预具有深厚的理论原因.经济原因是科技创新成果的外部性、公共产品性和技术市场不完全竞争性.政治原因是国际科技竞争和产业升级.法律原因在于法律强调稳定,没有政策手段使用灵活而且具有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快速成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它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有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必将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影响.如果社会的通货膨胀率是稳定的,人们可以完全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率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很小.本文首先从理论的角度解释了进出口贸易是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并分析了通货膨胀的原因和进出口贸易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路径.最后,提出了抑制国民经济通货膨胀的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8.
拓展国内区域贸易,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国国内区域贸易能够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分工和专业化经济以及规模经济,并且营造了企业发展所必需的竞争环境,因而能够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文章实证分析了我国区域贸易的现状和区域贸易可拓展的空间,并以美国国内区域贸易提升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为例对理论进行了检验,认为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办法就是拓展国内区域贸易。  相似文献   

9.
开放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将逐渐转化成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贸易的竞争,市场竞争的阵地将从传统的产品性能和价格优势等因素转移到以品牌为先导以质量为核心的较量.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时间短,法制经济不完善,使我国在名牌管理方面还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为在世界经济贸易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重视发展国产名牌战略.拟通过对我国名牌发展存在问题的认识思考,提出一些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供相关管理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规模经济收益递增的有限性决定了中小企业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而不完全竞争的现实市场也为中小企业的生存提供了可能性。企业群落式发展模式是中小企业获取聚集规模经济,提高竞争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的出口贸易主要是以国家为国际竞争的主体,侧重于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增长。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微观经济主体逐渐成为出口竞争的核心,但微观经济主体政策制度的缺失,使得我国出口微观经济主体的扩张受到了限制,发展也缺乏内在的动力制度;外在干预和企业剩余权问题也制约出口微观经济主体的健康发展;交易成本的增加与交易效率的降低阻碍了出口拓展的空间。因而必须通过健全出口企业的剩余权分配制度,采用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方式,促使微观经济主体成为出口竞争的主体,以保持出口增长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空间广阔的大国的经济法律制度的设计往往与小国大相径庭.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往往就是由于大国空间效应所造成的.中国法学要专注于一种“有容乃大”的性格,而经济法学的研究尤其应该如此.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将国内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割裂开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两者脉脉相通,息息相关.在中国,地区保护主义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两者均是竞争法所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地方保护主义有政府的身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亦不例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国家政府的一种行动,政府为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助一臂之力.在某种意义上,中国经济法的“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来认识国际税收竞争,认为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世界范围内大规模的税制改革标志着国际税收竞争成为当代税收鼓励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并进一步成为各国政府反经济周期的主要政策工具;国际税收竞争的焦点是公司所得税;国际税收竞争所引起的跨国利润转移为避税地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因此,国际税收竞争在宏观经济政策中具有重要的、相对独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研究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间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落后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它们之间有长、短期的均衡关系,存在经济增长和出口增长是进口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原因;出口和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对外贸易政策应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提高进口物品的使用效率,保持对外贸易平衡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理论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斯特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源在于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竞争的强大压力以及美国汉密尔顿最先提出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早期重商主义理论。李期特将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成了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 ,以“生产力论”和“国家经济学说”为基础 ,充分论证了保护贸易的必要性、阶段性和具体措施 ,具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的进步意义 ,深刻影响了德国经济生活和经济理论的发展 ,但在某些方面也还缺乏科学性 ,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促进和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这一动态利益的实现取决于该国能否制定出正确的──使该国能够在国际贸易中获得并发挥竞争优势的贸易发展战略。然而,不同时代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基础不同,生产社会化程度不同,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基础与模式的不同,国际资易竞争的核心与焦点的不同,从而竞争优势也不同。传统的国际竞争优势来自于客观的自然禀赋或历史的积累,但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对于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若想在国际经济贸易中具备某种竞争优势,只能依靠自己正确的选择与精心培育。而要作出这种正确选择,必须将自身的发展战略目标与现实的国际经贸格局及国际竞争关系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在我国传统的比较优势已不成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并正在丧失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及时作出调整,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为基点,在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及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中选择并培育新的竞争优势,才能实现以贸易推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政府对外贸易上所实行的闭关政策被认为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但闭关政策的形成实际上是经过禁海-开放-闭关发展过程的,清代海外贸易政策的发展是清代政治、经济环境所造成的,同时它也反映出清代各个时期政治、经济上的变化,以及它对各个时期海外贸易所造成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外来的产品导致本国经济的压力,或者由于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导致国内某项产业的发展阻碍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问题,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经济发展的大国,但在对外贸易中受到了很大的障碍,对外贸易的效果对国内经济的发展影响十分重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本文就笔者的学习心得以及日常的所思所想,简要谈一下我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结束后,在不同的利益诉求下,官、商、民围绕猪鬃贸易统制政策的存废,进行了博弈。最终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国民政府于1945年10月取消了猪鬃的贸易管制,自由贸易得以恢复。统制政策的废弃之争反映了国民政府关于战后中国外贸经济发展取向的矛盾心态,但统制政策的废弃有利于战后猪鬃外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世界各国的贸易政策各不相同。正确认识当今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性质和动机,才能正确定位中国的贸易政策。我国在入世后,对外经贸要有较大的发展,就需要一种创新的贸易管理体制来支撑,如果制度不创新,发展成本就大,也难以持久。反之,我国对外贸易就能以较小的代价得到持续的发展。管理贸易应是一种可行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