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台湾管这叫“歌”,就是“儿歌”。但大陆习惯上不把这叫儿歌,如果可以给它们生造个新名词,我想可以叫作“供幼儿念唱的口语诗”。在大陆人看来,谢武彰这分明是用写诗的经验和习惯在写歌。本来台湾儿童文学界是将“诗”与“歌”截然分开的,但是谢武彰面对幼年儿童,把...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他为孩子们创作了童话、小说、歌谣、剧本、寓言等大量作品,更为中小学生编写了多种语文课本。他对儿童文学的概念、界定,他创作儿童文学的态度、情趣与表现方法,都折射着一位教育家的观念感情,贯穿着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与思想方法。他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时代的投影,显示出他的文学观,更透视出他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3.
培养幼师生创编儿歌的能力牡丹江幼儿师范马丽儿歌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作家鲁兵说:“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那么,作为儿童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儿歌,它自然也担负着教育儿童的任务。好的儿歌可以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发展儿童的思维和...  相似文献   

4.
我生在农村,婴儿期就受口传心授的民间文学的熏陶,熟记江南传统童谣。因此,我学习儿童文学,是从写儿歌开始的。如被选入幼儿语言教材的《小蚱蜢》,和被收入多种儿童文学作品选的《夏天到了虫虫飞》,都是儿歌。  相似文献   

5.
儿歌,是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具有民歌风味的简短诗歌。它是儿童文学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体裁形式之一。南阳儿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其内容简单,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形成了多种倍受儿童喜爱的特殊的传统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阶段,各国教材大量选入了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儿歌、诗歌、寓言等等。如果教师不懂儿童文学,就很难在课堂上教好语文。此外,在课外阅读辅导上,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对儿童文学知之甚少,就很难引导学生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深入阅读。儿童文学有什么"用",站在"素养"的高度,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这样说——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阶段,各国教材大量选入了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儿歌、诗歌、寓言等等,如果教师不懂儿童文学,就很难在课堂上教好语文。此外,在课外阅读辅导上,教师也面临新的挑战。新课标规定,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如果教师对儿童文学知之甚少,就很难引导学生分阶段、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深入阅读。儿童文学有什么“用”,站在“素养”的高度,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先生这样说  相似文献   

8.
兰芳  郑伟 《福建教育》2023,(42):20-23
儿歌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也是幼儿园开展文学活动的宝贵资源。从审美和教育两个维度解读儿歌作品,能够充分展示儿歌丰富的审美内涵和教育价值,有助于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避免其对儿歌过于功利性的教育应用,也为幼儿园教育活动引入优质文学资源提供文本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家连线] 刘畅,本名刘永泉,河北保定人.儿童文学作家、著名儿歌作家和诗人.系中国音乐家协会河北分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 在《中国少年报》、《中国儿童画报》《中国校园文学》《娃娃画报》《幼儿文学》等百余家报刊发表以儿歌为主的各类儿童文学作品、理论辅导和点评文章千余篇(首).曾获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颁发的全国优秀童谣奖、 河北新童谣奖、湖北省优秀童谣奖、2010年十大网络民谣奖、2010年十大精彩民谣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10.
认识郑春华郑春华,浙江淳安人,回族,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儿童诗集《甜甜的托儿所》《小豆芽芽》《圆圆和圈圈》,中篇小说《紫罗兰幼儿园》《一年级的马鸣加》等。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故事畅销多年。郑春华的儿童文学作品曾多次获全国大奖。其儿歌《轻轻地》入选教育部审定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1.
要求孩子“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就需要有相应的阅读策略教给孩子.本文以新批评的细读策略为基础,从文学作品形式的感受、叙述关系的理解、音韵格律的体验及儿歌意义的阅读四个方面阐述了儿歌阅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谢庄兼收《楚辞》、乐府营养,并受时风影响,从而熔铸出形式多样、音韵流转的杂言诗作。本文拟从诗体本身来探讨谢庄的杂言诗歌,认识其在中国山水诗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儿歌的主要特点是语言通俗易懂、形象具体可感、音韵自然和谐、富于动作性.幼儿在听、读儿歌的愉快过程中,能得到发音的训练,更能学到丰富的词汇、句子,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尤其是传统的游戏歌、问答歌、绕口令、连锁调、颠倒歌等,对训练幼儿的语言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对谢灵运及其诗歌的解读,历来就是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一个问题。对这个问题,应溯本追源,从早期的谢诗评论入手,理清时人解读谢诗的角度与要点,我们方能对谢诗有一个较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谢惠连才华横溢但生年不永,其五言名作《秋怀诗》和《捣衣诗》从结构、语言到情感表达皆显示出精巧的构思,可与谢灵运诗相媲美。其诗歌多借鉴南朝乐府民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风格具有创新性,受到锺嵘的肯定与赞扬。锺嵘将谢惠连诗置于中品,评价可谓恰当。  相似文献   

16.
蒲华清先生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儿童诗人,还是一名出色的儿歌作者。在他的儿歌作品中,总会发现作者对真、善、美的追求,和那无限洋溢着的情趣。用语清新简明,作品深入浅出而又饱含深意,可以说是蒲华清儿歌的特色。但是,就当前研究来看,评论界对蒲华清的关注多在其儿童诗领域,对其儿歌创作关注不够,这对一个作家的研究来说,并不完备,因而,对蒲华清的儿歌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儿歌不仅让儿童身心愉悦,更让儿童在生活上、学习上受益匪浅。然而当前儿歌却面,临着创作“青黄不接”、演唱“无歌可唱”、传媒“寥若晨星”等问题。基于此,我们应着重培养一批儿歌专业作家以创作深受儿童喜爱的歌曲;举办全国儿童歌手大奖赛以调动儿童的演唱兴趣;开通儿童音乐专用电视频道、增加儿童音乐网站以拓展儿歌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8.
童谣在广义上指主要传唱于儿童口中的音节和谐的歌谣。根据保存下来的文本,由于社会观念的不同,不同时期记载的童谣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明代以前保存下来的童谣主要是作为神学和政治附庸而存在,政治预言性是其主要特征;明代以后表现儿童现实生活和真实性情的童谣文本开始增多,并逐渐成为主流地位;当代记载的童谣作品则呈现出多元化倾向。  相似文献   

19.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同一关系”论和以魏寿镛、周侯予为代表的儿歌童谣“并列关系”论,是现代儿歌童谣逻辑关系理论的两大传统主流观点。其生命内核均是指向民间的,未能涵盖现代儿童文学视野下的文人创作儿歌是其“硬伤”。就当下儿歌、童谣的存在现实而言,儿歌、民间儿歌(童谣)、文学(创作)儿歌j者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以儿歌为“母集”、以民间儿歌和文学儿歌为并列“子集”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Janet Evans 《Literacy》2002,36(2):88-94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how the writing of some Year 6 children was influenced by exposure to the work of a contemporary author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through reading a variety of fairy stories, traditional tales, fables and nursery rhymes. Their growing awareness of the way in which story structures are constructed in particular genres resulted in some thought–provoking short stories which exhibited intertextual references linked to life experiences and to parts of other texts they had re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