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同学们,今天上课和平时上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生:今天爸爸妈妈和我们一样,也成为一年级小学生。(众笑)师:同学们,告诉我,你们今天心情怎样?生:好。师:能不能换一种说法,比如,今天我的心情特别好,像阳光一样灿烂。生:我今天很开心。生:我今天很高兴。生:我今天开心得不得了  相似文献   

2.
周静 《小学生》2013,(7):74-74
【教学片段】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游戏。游戏一:猜谜语。打一生肖动物: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白毛衫。三瓣嘴儿胆儿小,蹦蹦跳跳人喜欢。生1:(纷纷举手)是兔子。师:(笑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因为兔子的特点就是耳朵长,尾巴短、红眼睛、三瓣嘴嘛。师:再猜一个:(师作摇头晃脑吟诵状)上肢下肢都是手,有时爬时有时走。走时很像一个人,爬时又像一条狗。生2:是猴子。师:为什么?生:(模仿猴子动作,众人大  相似文献   

3.
正一、激趣导入师:当你有悄悄话要告诉同伴,又不想让旁边的人听到时,你会怎么办?生:偷偷说。生:捂住别人的耳朵。师:你们做过耳语传话的游戏吗?生:没有。师: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体验一下吧!(学生情绪高涨,个个跃跃欲试。)二、开心玩一玩师:在游戏活动开始前我们要明确活动要求,我宣布游戏活动的规则:参加游戏的同学快速分成两组,每组9人,每组推选一名组长和一名"侦探"。每组除"顺风耳"外的其  相似文献   

4.
【教学片段】师:"王大伯还是个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呢!"这里的"闻"是什么意思?老师查了字典,"闻"在字典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用耳朵听,一个是用鼻子闻。你们觉得在这里它是哪个意思呢?  相似文献   

5.
以"写"促"读",激兴趣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学会看病。师:如果让同学们自己写这篇命题作文,可以写什么?生:我会写怎样去看病。生:我会写看病过程中发生的事情。生:还可以写看病过程中碰到了哪些人。师:这是你们笔下的"学会看病"。作者笔下的"学会看病"又是怎样的呢?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快速默读课文)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说说课文重点写了什么。生:文章写了儿子出去看病后,母亲心里很着急。师:文中多处写到母亲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6.
一、关注课题,以疑导学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百花园中的一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请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聿"的写法,中间的悬针竖要挺拔有力。师:谁知道"示"的意思?生:就是启示、教导。师: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能获得哪些信息?生:题目告诉我们陆游和儿子在冬天的夜晚读书。生:陆游还用读书获得的感悟教导儿子子聿。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干净"的童话 (出示丰子恺的没有面部五官刻画的漫画) 师:这幅漫画有什么特点? 生:太简单了,连脸部的五官都没有画出来. 师:哈,是的,有人说丰子恺画画"不要脸". 生:(笑)我觉得丰子恺的漫画非常干净. 师:我很喜欢你用的"干净"这个词.今天我们要读的这篇童话也很干净.这个童话真的很干净,第一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这个童话里的两个主要人物—— 生:小鸟和树. 师:而且告诉我们他们是好朋友.小鸟和树好到什么程度呢? 生: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鸟儿唱歌.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我们学习<生命的壮歌>中第二则故事--<"生命桥">.看到这个题目,大家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题目上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生:"生命桥"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为什么叫"生命桥"?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请大家先自读课文,看看能不能解决这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问题,激发兴趣。师:你们听到老师说话吗?生:听到。师:现在老师正在讲课,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都能听到老师的讲课,那说明声音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生:四面八方。师:你的判断真不错。在说话我们都能听到这个很平常的生活现象中,包含了许多的科学道理。要想了解这些科学道理,我们首先必须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从这个平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好吗?(学生交流汇报。)生:我想知道声音是怎样传到我耳朵的?生:声音遇到物体还能传过去吗?生:我的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生:声音能在哪些物体中传播?生:我为什么会听到…  相似文献   

10.
一、"雨"字切入解诗题(出示金文"雨"字)师:这是一个古字,猜猜看是什么?(生脱口而出"雨")师:你们是怎么猜到的?生:字的形状很像我们现在的"雨"字。师:这就是汉字的特点"。雨"和"诗"是很有缘分的,古往今来的无数诗人为我们留下许多风情万种的"雨"。这节课咱们  相似文献   

11.
正【板块一】由题生疑,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今天,老师送给大家一本特别的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到这个题目,你的头脑里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生:石头书真的可以读吗?生:石头书是什么样的?生:石头书里有什么知识呢?师:大家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归纳起来就是一个问题——石头为什么会被称作书?(板书"?")要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生:(齐)读书。  相似文献   

12.
<正>师: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一篇文章是来自南斯拉夫作家沃兰茨的《铃兰花》。我们从这个故事人手来体会作者所写的亲情。故事很简单,但我要求大家分别从三个角度来概括,文中有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是——生:父亲、母亲、"我"。师:文章叙述的主体是——生:"我"。师:"我"多大?生:六岁。师:可能从"我"的角度概括比较容易,那么  相似文献   

13.
<正>一、习作之录:教学现场的呈现【一】前置活动师:同学们好!初次见面认识一下,我姓"冯",你们叫我冯老师就行。(板书"冯"字)师:打个招呼吧。同学们好!生:冯老师好!(声音响亮)师:我们老冯家也出了许多名人,有谁知道?生:冯小刚、冯绍峰、冯玉祥、冯巩、冯骥才……师:哎呀!大家真厉害!知道我们老冯家这么多人呀!这说明大家很聪明、很有心。(板书"聪"字)师:大家看"聪"字,左边一个"耳",右边两点像  相似文献   

14.
一、“聊聊天”对话:学读题师:(板书:“聊”)这是什么字?(生读)能组个词吗? 生:聊天。生:闲聊。师:什么旁? 生:耳朵旁。师:聊天的时候,要用耳朵听,在一起说说家常。现在就让我们来聊聊天。平时,你们爸爸、妈妈是怎样照顾你的? 生:爸爸、妈妈会问我学习怎么样,叫我好好读书。  相似文献   

15.
正(课前讲"罗斯福保守秘密"和"周总理妙答外国官员"的机智故事)一揭题释题师:今天,宋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位很会说话的小孩,愿意一同前往吗?——(出示课题"杨氏之子")他是谁?(生齐答"杨氏之子")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生:杨氏的儿子。生:姓杨的女人的儿子。不对,应该是姓杨人家的儿子。师:对的,在这里"氏"是姓氏的意思。杨氏之子就是杨家的儿子,杨家的儿子就是杨氏之子。师:(指名两个男同学)你是——(生:李氏  相似文献   

16.
<正>授课学校:广东实验中学授课地点:高一南山班授课时间:2015年9月16日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诗经〉两首》中的《静女》,(打开幻灯片,灵机一动)大家看看我选的这张图片合适不?生:合适。师:为什么?生:那个女孩挺漂亮的。师:漂亮就合适?生:诗里讲啦,"静女其姝""静女其娈","姝""娈"就是漂亮的意思。师:有道理,还有别的理由吗?生:她手里拿的红花,和课文"贻我彤管"中的"彤  相似文献   

17.
正一、起:感知"怀念"师(播放季羡林小时候与母亲对话的录音):这是我国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小时候和妈妈的一段对话。你们猜猜他是谁?生:季羡林。师:录音中的母亲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感觉?生:她很爱她的孩子,很关心她的孩子。师:这样一位慈祥的关心、自己孩子的母亲在季羡林先生二十岁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季羡林先生的散文——(生读课题。)  相似文献   

18.
金莹 《语文学习》2021,(5):13-15
师:同学们,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有众多人物,让我们先从课本的插图来认识其中一位人物吧.请大家看一下课本第36页的这幅插图,你看出了什么? 生:这幅图画了一个小孩在闻芦苇叶,光着身子. 生:他眼睛眯着,很享受的样子. 生:老师,他就是文中的何满子. 师:对,看来你已经预习过课文了,插图中画的男孩就是小说中的何满子.请同学...  相似文献   

19.
一、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请小朋友们猜猜看这个小瓶里装的是什么? 生:水。 生:香水 师:是自来水还是香水呢?请大家用鼻子闻一闻。(师把瓶子里的香水向每组学生喷一点。) 生:(齐)是香水。 师:对!我们要想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单凭眼睛看是不行的,还要用  相似文献   

20.
<正>师:好了,开始上课了。知道今天我们要上什么课文吗?生:知道——《五彩池》(师板书课题)师:别看这个"彩"字不是生字,但很多同学容易写错。现在看老师写——要注意它的写法。【"彩"字虽然不是生字,但是老师不拘泥于教材,时刻以学生实际出发,把此字当作重点,让孩子看老师写,体现了"以需要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师:谁知道今天老师为什么选这一课来上?生:因为这篇课文很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