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麟 《出版史料》2009,(1):24-26
我于1949年参加工作,最初的“职业”(这两个字在那时带点异味)是杂志社的编辑。杂志是1951年正式创办的,社址设在宣武门内鲍家街北京俄文专修学校里,俄专教务长高亚天同志兼我们的总编辑,编辑部有十多人,以史迁(原为俄专助教)为主任,在他们的领导下,编辑部又分为若干组,各司其责。本人忝为组长之一,不过属下只有一员老卒而已,我们两人的任务是组织学习俄文的稿件,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武警后勤》编辑部杂志网站已于近日正式开通,这是该编辑部在加强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武警后勤》编辑部杂志网站是一个三级网站,由编辑部和工程学院网络管理中心合作开发。杂志网站界面友好、操作简便、功能齐全、简洁大方,现有“编辑部快讯”、“图片报道”、“重点文章”、“历年目录”等栏目,主要内容随杂志出版情况同步更新。此外,网站还开设了“网上投稿”系统,使作者投稿更为迅速、方便。近年来,在总部后勤部的大力支持下,《武警后勤》编辑部以信息化建设带动全面建设,既努力改善编辑部的硬…  相似文献   

3.
改造“大编辑部”周喜中“大编辑部小发行部”的问题,在出版界已议论不少时日了。这一矛盾日益尖锐地摆在人们面前,合理地解决这个问题是如何重构出版社内部机制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塌辑部是一种到闭的模式,难以适四币场经济。改造人编辑部,是编辑体制的改革,真目的在...  相似文献   

4.
揭露山西繁峙矿难真相的日日夜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一起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金矿爆炸瞒报事件,有关责任人将38具遇难矿工遗体冒雨掩埋、毁尸灭迹,并破坏了爆炸现场,繁峙县政府上报“死2人,伤4人”……初战砂河2002年6月25日上午10时,一个电话打进了中国青年报编辑部。值班编委刘健听到对方陈述,面容立刻严峻起来。原来,这是一个关于矿难的举报电话。来电人家住陕西省旬阳县,电话里,他颇为悲痛地说:“我的亲属到山西省忻州市砂河镇的金矿打工,6月22日,那里发生了一起金矿爆炸,死亡五六十人,其中,包括我的亲友”,“我是信任你们中国青年报,才向你们举报的,希望你们能到山西调查。”随后,…  相似文献   

5.
宋亚田  张兵 《军事记者》2011,(11):61-62
一晃,与樊增民社长搭班子共事已整整两年了。两年来的朝夕相处。让我们对他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如今,拿起这本《社长感悟集》,不禁生出许多感悟。 “办好报纸关键在人,在于办报人的素质,在于编辑部的风气。”这是樊增民的治社理念。我们两位副社长在报社工作都近20年了.对报社的情况应该说是了如指掌的,优点是“稳定”,缺点是“太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这万木扶疏的隆冬季节,新闻学泰斗方汉奇先生的来稿和“新年寄语”给编辑部带来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去年此时,方汉老写来的“新年寄语”中谈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新闻与写作》“给人的感觉是视野开阔了,内容充实了,质量提高了,可读性增强了。经常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感到分外的惊喜。……《新闻与写作》是个老刊物,应该继续当好这一类刊物的排头兵。祝她在新的一年里,与时俱进,再上层楼。”方汉老的话如同鼓点让编辑部人人心潮起伏,方汉老的祝愿成为我们在2006年里不断进取的动力。今年的“寄语”,方汉老把对《新闻与写作》的期望,化作了对《新闻与写作》的读者——中国新闻界的祝愿。我们的眼前又浮现出电视“新闻联播”中,胡锦涛主席和满头白发的方汉老紧紧握手的动人场景。我们意识到:方汉老是站在中国新闻发展历史的高点,把时代的要求和党中央的愿望传达给我们的读者,传达给所有的新闻人。这是我刊的荣幸。也是对我刊的鞭策。催春的鼓点再一次敲响,谢谢您,方汉老!我们再次起程……  相似文献   

7.
2002年8月,像所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样,背着一卷行李、几件衣服,我便来到了大连这座陌生的城市,走进了大连日报社,走进了新闻这个行当。转眼间,3年半的时间过去了,当省记协和《记者摇篮》编辑部的老师们让我总结一下自己走过的路,竟发现虽然它只能算是条短短的“羊肠小路”,可毕竟也印下我最初的起步,留下了我努力的汗水。老实说,与这个行当里的同龄人相比,我是自感惭愧的。首先是不“专”:工作3年多,却已经周游了经营、编辑部、报道部三大部门,如果算起来具体岗位,至少不下七八个,涉猎面之广颇为“壮观”。其次是不“钻”:这也是可想而知的,这…  相似文献   

8.
让常人看来本是一件不太起眼、只需一二百字的好人好事的小消息,通过记者的慧眼识珠。加上编辑部的精心策划,变成了浓墨重彩的系列报道。“多么可爱可亲可敬的市民,市长向王超华致敬”,这是2011年11月10日燕赵晚报推出图文报道《卖菜老王:我顶你》当天,原石家庄市市长艾文礼在燕赵晚报头版书写的话。2011年11月17日,央视新闻30分称王超华为“最美中国人”。2012年1月中旬,王超华被评为“感动省城”十大人物。燕赵晚报“最美卖菜人王超华”的系列报道彰显了新闻策划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从事科技编辑工作20多个年头,虽然业务水平远不能与人相比,但自认为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还算是认真的,在这一点上,也经常受到上级领导、编辑部同事及作者、读者的夸奖,有时甚至被人诟病为“过于认真”。半年之前,遇到一件事情,对我触动极深,谈到“认真”二字,再也不敢那么“欣然接受”,而且面有愧色。中国科协组织下属各个学会编写科学家传记,中国作物学会委托我起草高粱育种专家牛天堂的传记稿。牛是我的大学同学,最近这一二十年又是在同一单位工作,平素来往不少,个人关系相处得也不错,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一面,于是便接受了这个任务。原以…  相似文献   

10.
五、新闻要抓“活鱼”抓“活鱼”,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一个好记的口号。《天津日报》编辑部当年借用这个口号的初衷,是改进经济报道,即把经济工作中的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新经验,像活蹦乱跳的“活鱼”一样,展示在报纸版面上,给人以丰富的营养。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长期以来,大量的旧情况、旧闻,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一写就是“文化大革命以来”,“10年以来”,甚至是“30年以来”,干篇一律,既浪费了篇幅,又令读者生厌。天津日报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即动手改革。编辑部提出一个口号:大家动手抓“活鱼”,让“活鱼”…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个投稿者,当然首先希望的是自己的拙作能被编辑部采用;如不能用,也很想收回退稿。这也是人之常情吧。然而事实是,很多编辑部不退稿,只发个“通知”画个圈。这还是算好的。更有甚者则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没有任何一点回音,这真使人不能不感到失望、寒心。但就我所投稿的编辑部中,有两家使我永远难忘:一是贵刊,一是《大学图书馆学报》。凡是未被录用的稿件,不论长短,都退还本人,有时还提出具体意见,更令人感激不已。退稿,无疑会增添你们的辛劳,加重你们的经费负担,但对投稿者(特别是手写稿)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次难忘的采访,我也为此遭遇一场巨大的厄运。 1956年10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一篇题为《此风不可长》杂文。翌年,“反右”风暴中被指控为“挑起群众对党不满”、“向党进攻的毒箭”。编辑部领导过我的人和支持者、包括我这个采访记者,都被无辜打成“右派”,报社内外受此事件株连的不下数十人。  相似文献   

13.
2020年新年伊始,“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前沿热点”专辑如约而至,也是专辑作者和本刊编辑部共同奉献给读者的一份小小的鼠年礼物。它代表了编辑部的祝福,也代表了广大读者对图情档最新最好的学术成果的期待。这是本刊继2019“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前沿热点”专辑后再次重磅推出的重要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吴美潮 《编辑科技》2000,12(2):43-43
经常翻阅科技期刊,发现不少问题,尤其是编辑部文字(指编辑部所写并刊登在期刊上的文字)每每有些质量欠佳、错误较多。例如,有个编辑部的“征稿启事”写成“征稿启示”;有的编辑部文字标点符号是一“,”到底;  相似文献   

15.
每天,随上班的人流拾级而上,走进机关办公大楼,走向编辑部。从楼下到四楼办公室共101级台阶,走了21年,在脑子里也印了21年。记住这101级台阶是一个很偶然的时候。到编辑部不久,读到新闻书籍中的一个故事:一位大学新闻系毕业生到某家报社谋职,总编辑出题考他:“你能准确告诉我,从楼下到编辑部一共有多少级台阶?”大学生愕然。幸运的我,虽然自始至今没有总编辑出如此问题难我,但却因此如烙印般记住了“101级台阶”这个数字。不能忘记第一次踏上这台阶的心情。1977年冬季,一个20岁出头、从西北基层部队闯进空…  相似文献   

16.
不要笼统地提报社“双轨制”,就是说,要给“双轨制”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定义。有一种说法,要“建立两套相应的机构和指挥系统,比如编委会、社委会。这两个运行轨道是平等的,同等重要的,在干部配套和机构设置方面应当一视同仁、职权相等。”我觉得如果把编委会和社委会作为报社的两架马车,或者说是两个车轮,搞不好是要出问题的。我讲一下四川日报的情况。文革前,四川日报既有社委会,又有编委会,中间还有一位秘书长协调。但编辑部和经理部门矛盾很大。经理部门有的人说,编辑部只会用钱,不会挣钱,靠工人养活;编辑部门有的人说,工厂离开了报纸,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有着近三十年业余写作经历的人了,打过文字交道的编辑部也不下三十个。最使我感动的,倒不是常编发我文章的报刊;而是近几年才刚刚接触的上海《辞书研究》编辑部。也是“研究”气氛所决定的吧,他们每收一稿,必复一函,工工整整地写上:“×月×日来稿收到。一待读毕,当另函  相似文献   

18.
人民邮电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无线电》杂志创刊三十年了。这个创刊时发行量仅一万八千册的刊物到目前已增加到一百七十万册,增长了近百倍,已成为科普期刊中发行量最大的刊物,这中间凝聚着编辑部同志辛勤耕耘的汗水。三十年来,《无线电》杂志编辑部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受到了读者的爱戴。编辑部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荣获了“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1980年在全国电子科普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上,又被誉为“无线电爱好者的良师益友”。最近,我走访了这个编辑部。我问编辑部的同志们:“你们  相似文献   

19.
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名篇《一个人的遭遇》的标题前有一句赠言:“献给1903年入党的苏共党员叶芙盖尼娅·格利戈里耶芙娜·列维茨卡娅”。列维茨卡娅是谁?她是苏联《十月》杂志编辑部的一位早期编辑。1928年肖洛霍夫把《静静的顿河》手稿送到编辑部,《十月》编辑部的某些拉普领导人草率决定了小说的命运,认为小说“缺乏尖锐的政治思想性,不能发表”(孙美玲:《肖洛霍夫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严肃文学”的创作和出版都不大景气,因此有人惊呼文学失去了“轰动效应”。这大概也是事实,即使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仍然没有多少人要看。然而,王朔的小说、剧本、电影、电视剧,出一个红一个《渴望》让多少人牵肠挂肚;《编辑部的故事》又让人在笑声中品味人生;《过把瘾就死》把恋人的心态写得那么惊心动魄;而《我是你爸爸》则使人从荒诞中琢磨出正经的道理。不能不承认,王朔“玩”文学,玩出了新意;“侃”人生,侃出了平常人隐藏在深处的心理。王朔小说走进了普通人的行列,宛如平常一段歌,因此出现“王朔热”也是很正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