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子·说难》里有这么一个故事:宋人的儿子与他的邻居对“墙淋坏了”这样的同一个问题,发表了“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的同一个看法,宋人却智子疑邻。这只能说明宋人在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戴有色眼镜,办事不公平,因而使人们认识到:如果根据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来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就难免判断错误。这样于人不智,于己不明,于事不成,于事业有害。  相似文献   

2.
人的世界因为有感情而绚丽多彩,人的社会因为有感情而丰富饱满,正因为有亲情、友情、爱情的滋润,人性的光芒才熠熠生辉。可是有时,感情却支配着人,让人无法理性客观的面对现实,无法从容正常的处理问题,实为遗憾却又令人深思。宋人墙坏,其子与邻人皆说不修恐有人偷窃,后宋人家里果真被窃,宋人却认为儿子很聪明而疑邻人偷窃。我们暂且不论到底是谁偷了宋人财物,就凭这个被偷后盲目怀疑好心劝修的邻人就是主谋这一点,足可以断定感情亲疏对人认识事物的影响。感情亲则足以称赞,感情远则可能被猜疑,惑矣!别被感情蒙住眼睛,这让我想到了可怜的“曹…  相似文献   

3.
1 在人们的思维中,存在不存在虚概念?如果存在,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其性质、功能又如何?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有人认为,人们通常说的虚概念,作为一种具体的概念形式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一种不能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因为,人的认识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歪曲反映特定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就不是概念的认识,不能称之为概念;或者不反映特定事物,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虚幻的形式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些事物的感觉材料,那就更谈不上概念的认识,也不能称之  相似文献   

4.
1 在人们的思维中,存在不存在虚概念?如果存在,它们又是怎样形成的,其性质、功能又如何?当前我国学术界对于这些问题的看法还很不一致,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有人认为,人们通常说的虚概念,作为一种具体的概念形式是根本不存在的,它是一种不能称为概念的错误观念。因为,人的认识如果自觉或不自觉地歪曲反映特定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就不是概念的认识,不能称之为概念;或者不反映特定事物,而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虚幻的形式反映现实世界中某些事物的感觉材料,那就更谈不上概念的认识,也不能称之为概念。有人认为:虚假概念和真实概念都是概念,不能说在人们的思维中没有虚概念,而且只要它们的含义是明确的,就可以表达和交流思想。但是虚概念是一种歪曲地或不正确地反映  相似文献   

5.
大学毕业后,昔日同窗好友天各一方,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前不久,很多同学给我来信说他们在生活中感觉很失落,总觉得工作不理想,收入不高,领导不器重自己……然后他们问我:你生活得怎么样?还要我谈应对之策。我录了一则曾经读过的寓言寄给同学:一个年轻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碰到一位老人,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老人反问:“你的家乡如何?”年轻人说:“简直糟糕透了。”老人接着说:“那你快走,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后来又来了另一个年轻人问同样的问题,老人也同样反问,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花、事物……”老人便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旁观者觉得诧异,问老人为何前后的说法不一致呢?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相似文献   

6.
某干部下乡视察,一知识青年见而好奇:“这个人真肥!”干部还敬:“你会说就说我富态,不会说就说我胖,怎么能说肥呢?”这是我教《词的不同色彩》一文时开头讲的一则故事。学生听完,不禁发笑。“富态、胖、肥”都有人体内含脂肪多、体态大的意思,是一组同义词,可是为什么用“肥“来形容一个大腹便便的人,他会不高兴呢?由此我引导学生了解同义词之间具有感情色彩的差异。随之转入对词的感情色彩的讨论。人是有感情的,人们对事物都有一定的看法、认识,或赞扬、喜爱、同情,  相似文献   

7.
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会经常自觉不自觉地问自己:“这事我能行吗?”如有的同学跑百米达不了标,就说:“我不适合短跑。”有的同学字写得潦草,就说自己是个不适合写字的人。如果学习没搞好,考试失败了,又说自己是个头脑笨的人。这样的心理暗示是很危险  相似文献   

8.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千百年前,文人们就通过朗朗上口的诗歌告诫后人,对待事物要站在正确的角度,不可让其他因素干扰了你对真相的审识。宋人的墙被雨淋坏,儿子与邻翁对他作出了相同的提醒:“修好墙,以防盗。”盗贼果真光顾后,宋人称赞起儿子的先知先觉,却怀疑邻翁的手脚是否干净。同样的提醒,为何招来截然不同的态度?恐怕宋人正是被感情上的亲疏蒙蔽了双眼吧!自古以来,人们就颇为重视感情因素对事件成功与否的影响。“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诚然,感情上的亲密对事业的成功也许会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在认知事物本质上,感情…  相似文献   

9.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人们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戚。  相似文献   

10.
需要理论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一种,它来源于企业管理实践,能否在学校管理上应用?我们经过几年实践,认为这一科学的理论方法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那么,什么是需要呢?需要是人们对一定客观要求的反映。是人所必须又欠缺的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表现了人对环境的依赖关系。它通常以愿望、动机、目的、兴趣、信念等形式表现出来。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满足某种需要,需要反映到人的头脑中,指引人们去行动以求获得满足,这就转化为人的动机,研究人们的需要、动机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11.
正方一辩开篇陈词(三分钟)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自古多情空遗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理由有三:(一)何谓“感情亲疏”呢?《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感情”即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倾向”;“亲疏”则是指在心理层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它往往会使人在潜意…  相似文献   

12.
人是有感情的,正如古语所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故而,在认知事物时便不自觉地附着了浓浓的个人情感。于是有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缠绵,“感时花溅泪”的悲凄。亲情是世人极重视的,有人将之喻为血浓于水,这话不为过。我们每个人在亲情的哺育下成长,在亲情的关怀下日渐成熟。然而感情可否作为我们认知事物的尺度呢?恐怕不能,智子疑邻的故事可谓众所周知,那个富翁笃信自己的儿子,父子情深,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缺乏了理智之思,对邻人无端怀疑,则是不应该的。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莫大的损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  相似文献   

13.
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挚的感情。它的反义词是"恨",对于现代人来说,可以解释成另外一个词语"凉薄",就是没有深挚的感情,对任何事情都比较冷淡,是不利于个人情感发展的,也是人们社会性发展不完整的一个表现。现在的孩子不缺乏周围人的爱,却很少宽容、谦让,也就得不到他人的友情、信任,原因就是他们不懂得"爱",而爱心故事则能让孩子从熟悉的图书中感受爱,让故事中充满爱心事物成为孩子善良的起点。  相似文献   

14.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精确说明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样,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图认识某一事物或爱好某一活动的心理趋向,它能激发人的意志、引导人的思想去努力探索事物的真理,直接促进学习者智力的发挥,并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激起同学们对语文的兴趣,让他们以丰富的感情融入到语文世界中。  相似文献   

15.
内藤湖南“唐宋变革说”的创立,实为明治四十二年(1909),距今正好一个世纪。这一学术命题迄今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则在于她的独创性和开放性,为后来者的的继承、发展或证伪、立异都留下了广阔的空间。在礼仪、典章制度方面,宋多承唐制,并以汉唐故事为典范,而就思想文化而言,唐宋间的变革是划时代的,宋人亦有充分的时代自觉。宋人在解读前此时代而首先是唐代的文化时,往往出现误读、误解甚至改写,这是由于解读者自觉不自觉地依据所处时代的价值尺度,并夹杂着自己的希望和想像,来评价其解读对象所致,是对前代文化的一种改造性接受。  相似文献   

16.
【小引】事物会说话,它们在不断地讲述着自己,讲述着自然,讲述着哲理,可是,你听到事物说的话了吗?听清事物说的话了吗?听懂事物说的话了吗?多数同学作文时,常常苦于找不到材料,没有东西可写。没有听到、听清、听懂事物说的话是重要原因之一。怎样听到、听清、听懂事物说的话呢?观察。说到观察,有同学说,不就是睁开眼睛看吗,这谁不会!我每天都在看,为什么还是找不到作文的材料呢?观察当然是要"睁开眼睛看"的,然而,又不只是"睁开眼睛看"的问题。首先,是要看清,看细,看真!请看下面这篇作文。  相似文献   

17.
吴珏华 《贵州教育》2014,(21):29-32
正设计意图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未知世界充满着好奇,这份好奇不仅给孩子带来对周围世界各种事物、现象探索的欲望,更给孩子带来了对学习的喜爱、对生活的热情。《普通的艾伯特》讲述的是一个有趣又有些令人出乎意外的故事,故事中的艾伯特不甘于每天同样的生活,决定外出寻找"不一样"的事情。在他看到一件件他觉得很普通的事物之后,他突然发现,其实,"不一样"就在身边,"不一样"不是某一件让人大喜大悲的事,而是一种生活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老父亲爱看老影片,说总有一种让人浑身长劲的感觉;老校长爱说老故事,镜片中总闪烁着一分执着和陶醉,这两种感觉常会不自觉地在脑海中交织起来,使我经受着时光的冲刷,体验着一份莫名的激动。  相似文献   

19.
小笛信箱     
问:我在班上当班长。我很想当好这个班长,但是班上有些同学总是不自觉地给我找麻烦,其中还有我的好朋友,我管他们又怕伤了感情。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雨珩)答:先从好朋友入手。甭管他们是存心跟你对着干还是逗你玩,你都必须向他们说清楚——是好朋友就该支持你工作,“支持”就体  相似文献   

20.
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自古多情空遗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理由有三:一、何谓“感情亲疏呢”?《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感情”即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倾向”,“亲疏”则是指对某人某物的“亲近或疏远”的程度。感情亲疏即指在心理层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