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套教科书在继承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其突出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构建全新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体系(一)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编排的线索《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要加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提法,其实质就是倡导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从1990年开始,我们编写的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就尝试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作为编排的线索,但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第一册的编排中,没有  相似文献   

2.
根据教育部 2 0 0 0年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的精神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对原初中语文教科书作了修订。这次修订 ,更加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继续增强学生应用和感悟语言能力的同时 ,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鼓励创新精神 ,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培养健康人格 ,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三册教材仍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和汉语知识四个部分。各部分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与前两册既有联系 ,又进一步深化。一、阅读 阅读…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六册总体结构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顾振彪一、这一册和第五册同属于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三阶段。这套教科书在指导思想上重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第一阶段着重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第二阶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记叙、说明和议论的能力;第三阶段在...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第六册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顾振彪总体结构一、这一册和第五册同属于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三阶段。这套教科书在指导思想上重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第一阶段着重使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关系,第二阶段联系生活培养学生记叙、说明和议论的能力,第三阶...  相似文献   

5.
2000年秋季从初一年级开始使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是根据教育部2000年3月颁发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精神,在原初中语文教材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这套教材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全教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是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领域锐意改革的最新成果。一、初中语文新教材的基本面貌初中语文新教材在编写的指导思想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智育,二是德育。在智育方面,主要有四点。一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里的关键词是“提高”“语文素养”。“联系…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秉承了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的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理念,继续贯彻了这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在前三册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生活,以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为重点,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进行编排。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在我市全面试教已近三年。我们认为这套教材充分体现了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是一套能力型的改革教材。近三年的试教工作对我市语文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果说试教前我市还只是在小范围内开展语文教改试验,而且还难以处理好教材和教学方法改革的矛盾,那么试教至今,我市语文教学改革却是全面铺开,一个自觉探索语文教改新路的良好势头已经出现。全市语文教师写出了大量的论文,从  相似文献   

8.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课本的《说明》指出:初中语文的学习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第一学期)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第二个阶段(第2、3、4学期)联系生活,着重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的能力,三种表达方式依次作为3个学期的训练重点,鉴于此,初二上学期应注重培养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教材存在的一些问题●内蒙古刘海焱九年制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于1992年开始出版使用。这套教材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的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0.
王锦钰 《教书育人》2001,(13):24-24
2000年秋开始使用的初中语文新教材已是我从事初中语文教学所用的第三种版本了。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阅读教材与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编,这样避免了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相互牵制、互为附庸的矛盾。二是阅读教材在编排上内容更贴近生活,注重学生认知的循序渐进。三是将文言单元单独集中,且增大了容量,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四是增设了专门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注重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总的来看,新教材突出的体现了语文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呈现出大语文观思想,反映出生活无处不是语文的观念。根…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年颁布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修订的初中《语文》,尤其重视尊重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这在教材中的阅读和写作两个部分得到充分的体现。一、阅读教材中的体现1.课文组织单元的方式,更加突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阅读教材三个阶段的课文都是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分类组织单元。如第一册中的第一至第三单元分别是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四季景物与生活,以生活为中心,建构阅读教材体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就意味着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生活积累、知识背景各不相同,对课文的感知理解和领悟就…  相似文献   

12.
从今年秋季起,我省初中语文教材选用人教社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试用本)》。新教材在教学目的、要求、内容等方面均有新的特色,教师在教学中亦将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如何搞好初中语文教学?新教材在前边的《说明》中指出,这套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联系生活,扎实、活泼、有序地进行语文基本训练,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课文教学与联系生活实际──“九义”初中语文教学漫谈陶隆志注意联系生活实际,是“九义”初中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特别是第一册,其编写原则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语文能力。因此,正确处理好课文教学与联系生活实际的关...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四册秉承了原《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 (试用本 )·语文》的语文学习必须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教育理念 ,继续贯彻了这次教材修订的指导思想。第四册教材在前三册的基础上 ,进一步联系生活 ,以培养学生的说明能力为重点 ,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兼顾表达方式编排。一、教材内容介绍阅读课文分六个单元编排 ,每单元五篇课文。其中前三个单元主要是说明文 ,第四单元是人物传记 ,第五、六单元是古诗文。每个单元在学习重点上也各有侧重 ,它们分别是 :第一单元 ,培养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了解说明文…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语文是一门语言交际类的课程,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开展初中语文的生活化教学。通过科学合理的生活化实践学习安排,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获取语文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16.
自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普校语文教材经历多次改版和修订,改变了"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状况,加强了课程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然而,聋校现行语文教材10多年来却未曾更新,新课  相似文献   

17.
语文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而艺术又来源于生活,因此语文也来源于生活,学习语文,就相当于间接地学习生活经验。一、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语文课本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生活。初中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其课文鉴赏能力,又能让学生学会品味生活,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学习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因此,在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生活化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结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分析,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材设计有四个特征:凸显主体性、强调整合性、注重生活性及体现灵活性;存在四个问题:没有阐明综合性学习主题设计的目的与意义、表现出寻求普适性的倾向、可能导致综合性学习活动实施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和部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偏向宏大。  相似文献   

19.
<正>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以语文素养为核心,强调文化传承,通过阅读与鉴赏,渗透学习策略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注重语言与思维训练,受到语文界同行及社会人士的好评。2019年春季学期,统编版初中语文的教材实现全面覆盖。笔者认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备课关键要做好"三备"。一、备"阅读体系"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下统称"新教材")由"教读"到"自读"到"课外阅读",形成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语文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通过沟通课内外阅读,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具备整体功能的条件。特别是在修订大纲后,这些条件更加能发挥整体育人的作用。这些条件是:①形成了语文知识与智能结合的网络;②单元序列纵横联系紧密;③各个层次上的关键点能起到主导作用。“抓点带面”,就是凭借现行教材具备的三个条件提出来的。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系统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各个层次有各自的“点”和“面”:①在语文知识与智能结合网络上有“联结点”;②在单元教学要求中有“核心点”;③在课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