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隆中对》     
【自读导言】自读要求1.学习古人按一定顺序说理论事的方式。2.掌握文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方法。3.通过诵读品味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重点】1.诸葛亮怎样提出自己的策略?2.诸葛亮为什么提出这样的策略?(解说:语文学习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知”的基础上,更重要的在于让学生提高能力,学以致用。通过本文学习,指导说理方法,提高思维能力。)【自读程序】一、备读,内引激趣1.以中国古代智者谋士的故事引出诸葛亮,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2.学生交流自己从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影视戏剧中…  相似文献   

2.
义教初语新版第六册课文《隆中对》中“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一句,课文下注解对《梁父吟》只作了简单的说明,即为“汉乐府诗篇名,传诸葛亮躬耕陇亩时常吟此诗。”但《梁父吟》一诗的具体内容注中未作任何解释。为此,笔者依照史料,作了考证,并作点分析,以期能对大家理解课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本从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对兴汉大业的畅谈中,分析和展现出诸葛亮卓越的政治事军才能以及《隆中对》这篇章叙事简洁生动、行流畅自然的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备自起兵到建安年间,已转战数年,仍是节节败退,无立锥之地,201年,投奔荆州刘表.奋斗几年仍无建树.在徐庶的推荐下,他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天下形势,为他策划了一套内政、外交、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战略策略,这套策略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隆中对》.  相似文献   

5.
《隆中对》又称《草庐对》,节选自晋初陈寿撰写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主要是记诸葛亮在隆中(今湖北襄阳县城西约二十五里)草庐回答刘备的问话。这篇对话,纵谈天下形势并为刘备筹划争雄天下的方略。东汉末年,政治昏暗腐败,农民纷纷起义,其中以公元一八四年的黄巾起义声势最为浩大。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汉王朝名存实亡。这时各地的地主武装乘机而起,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过程中扩充自己的实力,进行割据。公元一八九年董卓带兵入洛阳,废掉少帝刘  相似文献   

6.
本文节选自西晋陈寿撰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文中记叙了刘备访问隐居于隆中(今湖北襄阳县西)的诸葛亮的经过。诸葛亮的对策,表现了他“审时度势”的卓越才干和高明识见。诸葛亮的一套方针、办法,为刘备所采纳,促使后来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一) 《隆中对》也叫《隆中对策》。节选自《三国志》的《诸葛亮传》。《三国志》,晋朝陈寿著,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合称“四史”,在史学上有重要的地位,在文学上也有较大的影响。《隆中对》这个标题,是选者所加的,“对’,在这里就是“对策”。中国古代皇帝为选拔人材举行考试,事先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做“策”。应考的人,按策上的问题陈述自己的见解,叫做“对策”。后来下级回答上级所询问的关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问题,也叫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讲授文言文,做到多快好省,培养学生一定的阅读古文的能力,应该是值得探讨的问题。黄岳洲同志此文,以语法分析为纲,旁及词汇、语音、训诂、修辞,亦即通过语言分析探讨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将古今汉语的异同加以对比说明,可供教师备课参考。  相似文献   

9.
导读要点:了解诸葛亮在隆中对策中表现出的卓越的政治才能;学习本文逐步显示人物思想和在记叙对话中有条理地发表议论的写法。导读步骤: 一、画地图,简介背景。为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教者可边画地图边讲述文章的时代背景。(地图可参考《三国演义》前的《三国演义地图》)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引起了各地区的农民起义,统治者利用地方豪强武装,残酷镇压了农民起义军,因此许多地方武装力量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各据一方,相互混战兼并。当时势力较大的  相似文献   

10.
《历史研究》1989年第5期,刊载田余庆教授《〈隆中对〉再认识》一文,是近来以实事求是态度研究诸葛亮《隆中对》,兼评价刘备及诸葛亮的颇具分量的学术论文.全文据历史资料立论,不溢美,不回护,也力求不苛责古人.作者撰此文的目的,似乎是对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几桩创业之初人臣为君主从战略方面画进取之策,终致应验的事件中  相似文献   

11.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唯天时,抑亦人谋人。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  相似文献   

12.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谓为信然。信:确实。 B.将军宜枉驾顾之。枉:委屈。 C.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抑:或许。 D.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殷:富裕。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相似文献   

13.
诸葛亮的《隆中对》与鲁肃的《江东对》同是结束军阀割据实现统一天下的战略大计,二者之间相同之处有五点,不同之处有四个方面;诸葛亮的《隆中对》比鲁肃的《江都对》有过人之处,是独创新意的力作,是同时代其他政治家无可比拟的不朽杰作。  相似文献   

14.
1 诸葛亮初见刘备,不是提出来《隆中对》,而是另一种对策。《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魏略》曰: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固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备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亮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  相似文献   

15.
1 诸葛亮初见刘备,不是提出来《隆中对》,而是另一种对策。《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魏略》曰: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意待之。坐集既毕,众宾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备性好结毦,时适有人以髦牛尾与备者,备固手自结之,亮乃进曰:‘明将军当复有远志,但结毦而已邪?钢练浅H艘?乃投毦而答曰;‘是何言与!我聊以忘忧耳’。亮遂言曰:‘将军度刘镇南孰与曹公邪?’备曰:‘不及。’亮又曰:‘将军自度何如也?,备曰:‘亦不如。’亮曰:‘今皆不及,而将军之众不过数千人,以此待敌,得无非计乎?’备曰:‘我亦愁之,当若之何?’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  相似文献   

16.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诸葛亮传》。文章记叙了刘备三顾茅庐,向隐居隆中的诸葛亮请教复兴大计时两人的一番对话,表现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和真知灼见。文章虽属节选,但结构相当完整,可以自成篇章。指导学生研读本文时,不妨探讨一下作者在构思上的独特技巧。  相似文献   

17.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为重整旗鼓实现霸王之业,三顾诸葛亮于隆中茅庐。感于刘备的挚诚,诸葛亮依据当时天下形势,从政治、经济、军事、地理和人事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一整套惊世骇俗的战略和策略,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隆中对》不仅为“飘零屡挫、托足无地之日”的刘备点明了迷津,同时也向世人宣告了诸葛亮的政治军事纲领。因此,“隆中对策”的成败得失便成为世人评价诸葛亮的主要内容。历史上就曾有多人对《隆中对》的得失成败作过议论,八十年代  相似文献   

18.
一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有一个与鲁肃相对立之观点,那就是鲁肃认为“汉室不可复兴”,而诸葛亮则为“汉室可兴”。后来的历史证明,鲁肃的预见是正确的,诸葛亮则反之。鲁肃的“汉室不可复兴”是要孙权鼎立江东,自立为王,成为一方割据之主;而诸葛亮的“汉室可兴”是要刘备统一天下,作为汉室的中兴皇帝。在这个汉室可兴与不可  相似文献   

19.
《隆中对》中有句话:“此殆天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句中的“岂”该怎么解释,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里没有注释,查《辞海》《古代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岂”有以下几个主要义项:副词,表反问,“怎么”、“难道”;表揣度,“是否能”、“大概”、“或许”、“恐怕”;表祈使,“当”;  相似文献   

20.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____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朝史学家______。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利尽南海__________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__________ 以光先帝遗德_________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猥自枉屈__________ 以彰其咎__________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遂用猖獗,至于今日。译文:(2)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