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欢兰  吕一平 《现代语文》2004,(2):40-41,47
语文教师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真可谓是五光十色、纷纶驳杂,但走进他们的世界,你会发现他们平时的阅读物大多是娱乐界的逸事,听的流行音乐大多是F4的专集,闲谈的是网络游戏。这些时尚流行的东西成了学生最直接、最鲜活的文化生活来源。对此值得我们反思:我们需要寻求一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推行的大背景下,语文美育有着广阔的发挥空间。这也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修养,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融美育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实施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这就需要我们从生活中不断地去发现美,欣赏美。而比较阅读是我们发现美,欣赏美的一个重要方法。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  相似文献   

4.
美育是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教育,语文教育则是关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教育。通过美育,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具有一定的读写听说能力,能够发现美,表述美,鉴赏美,创造美。大自然中存在着美:高山耸立有形体美,大江东去有线条美,百花争艳有色彩美,欢歌笑语有声韵美,鱼翔浅底有动态美,万山红遍有静态美,金黄色的麦浪,绿色的茶山,牛羊成群的草原……美不尽言,美不胜收。社会无处没有美,处处留心皆是美。宇宙是美的空间,生活是美的世界。对美的…  相似文献   

5.
美育浸润生物学教学是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通过项目学习、体验探究、课程思政、模型构建等教学策略,可帮助学生在科学实践中寻找生物学的自然美、结构美、育人美、科学美,让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6.
美育就是审美教育。语文教材本身提供了足以进行美育的丰富内容。现在通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选用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名篇,所选课文之所以美,除了表现在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外,主要就在“情”上。深化人的感情,培养人的情趣,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灵魂,这正是文学美育的任务,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在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之中。在语文教学中,应通过创设情境、启发体味、启迪想象、激发情感来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曾娜  彭淑梅 《现代教育》2003,(17):106-106
正确的人物审美观,将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没有人的实践活动,整个社会大厦就会顷刻坍塌下来,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便成为我们主要的审美对象之一。语文教材中记叙了众多的优秀人物,这些优秀人物都具有崇高的美德。教学中深刻地揭示这些人物内心世界,剖析他们的性格特征,除了能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外,还能激发他们的蓬勃向上的热情和追求正义的感情。  相似文献   

9.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是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美育又不同于其他教育,它是通过形象教育,使人们在直接的具体的观察中,激发起感情的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受到感化、陶冶、锻炼,从而丰富精神生活的内容,涵养情绪和精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使人自觉地为维护和创造一切麦好的事物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何谓美育?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具体地说,便是对受教育者用具体可感的美的形象,有意识地进行陶冶感情的教育。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过:“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因为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相似文献   

11.
为了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美育是不可缺少的内容。这是因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才智、情操的树立和培养,都离不开美的感染和熏陶,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地担当这种美育的  相似文献   

12.
早在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借鉴外国的教育经验,第一次在我国提出了应当特别重视美育的主张。所谓美育,就是通过对各种审美对象的欣赏,引导学生从审美感受中受到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蔡元培指出:美育能“使人生美化,使人的性灵寄托于美”;“美育与智育相辅而行,以  相似文献   

13.
雷敏 《现代语文》2006,(1):10-10
语文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十分密切,这不只是语文教学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形象因素,情感因素等,使美育有其施展功能的广阔天地,而且美育给语文教学带来增光添彩的教学效果。语文教学没有美育是失职的教育,贫乏的教育,语文教学因其自身的优势,使语文美育的广泛性与深刻性远远超过其他学科的美育。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美育方面的缺失,对当地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以培养人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人的审美能力,使人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以丰富的美育内涵承担着美育任务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蕴含的美育功能、农村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美育的现状,小学语文美育实施的途径,如何保证小学美育教育,尤其是语文教学中如何保障美育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措施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语文教学中将艺术与文学相结合,对于强调素质教育,以及在语文教学中强化审美教育,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重新审视语文自身特征,努力发掘语文教学中的美学因素,从形式美和内容美等方面关照语文教学活动,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适应素质教育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使学生认识美的本质、价值,正确引导学生去感知美、鉴赏美、表达美呢?一、创设意境,感知美审美感知是人对于能够引起一心理愉悦的事物完整形象的反映。感知美是美育过程的起点。儿童对于艳丽的色彩、和谐的声音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特点,在语文教学中可创设一定的意境,让学生直接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美带给人的不仅仅是感观上的愉悦,更多的则是心灵的震颤和洗礼。美的事物,能唤起人的向真、向善之心。初中阶段是学生从儿童向青年逐步过渡的阶段,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性格转换时期,对美的兴趣、对美的探究与追求正处于最活跃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正确引导学生确立高尚的审美观点,逐步形成高雅的审美方法,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大多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学作品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20.
语文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从而净化心灵,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