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文时,有些同学常会感到头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写着写着没词了,出现“卡壳”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能及时地进行反向思维,逆向立意,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谓“逆向立意”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一般可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制约着文章内容的展开和表.达形式的选择。为让学生写作时做到切题、立意新颖,老师们在作文审题指导方面可谓下足功夫,可“离题”、“偏题”、“立意不新”等问题却如祛之不去的痼疾,在每一场的写作考查中、每一届的学生作文里频频出现。如何让学生审题准确,立意新颖呢?  相似文献   

3.
技法点拨作文时,有些同学常会感到头痛,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写着写着就没词了,出现“卡壳”现象,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此时如果能及时地进行反向思维,逆向立意,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所谓“逆向立意”是指在写作上避开常规的思维模式,从相反或对立的逆向角度立意构思。  相似文献   

4.
每年中考作文,只有不多的一些考生能得高分。究其得高分者的奥秘,除了选材新、立意新等之外,就是作文没有明显“硬伤”,在各个环节上丢分少。相反,大多数考生得分不高,并非都是材料、立意、结构的问题,而是“硬伤”累累。因此,医治作文中的“硬伤”刻不容缓。作文中的硬伤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不会拟标题。近年来很多省市的中考是供料作文或话题作文,都是要求自拟题目。大家都知道,“看文先看题”,“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可见题目是何等重要。去年河北省的中考作文话题是“把握”,很多考生就简单地采用“把握”作标题。这样,阅卷老师看到…  相似文献   

5.
丛元江 《文教资料》2005,(1):163-16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少年时代,犹如人生的春天。在这个季节里,需要播种理想的种子,播种知识的种子,同时还要不失时机地播种美的种子。大教育家叶圣陶指出:“通过写作关,大概需要在思想认识方面多下功夫。思想认识是文章的质料,有质料是首先的,没有质料如何能写?质料有了还要求其好,不好的质料当然写不成好的文章。”他把作文和做人、文品和人品和谐地统一起来。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高,作文的立意才会高;一个人对事物认识深刻,作文的立意才会有深度。因此,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树立健康高尚的道德,形…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作文,立意上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立意不当,失之偏颇。二是立意不明,模糊难辨,中心不突出。如何使学生在习作中消除这些问题,立意既“深”且“新”,鲜明集中呢?在作文教学中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强对学生立意能力的训练。一、结合对课文立意的分析,模仿范文训练立意能力。单在写作理论上讲立意的要求,对初跨写作门槛的学生往往如纸上谈兵。在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章很讲究立意,充分利用范文,先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对  相似文献   

7.
话题作文的出现,使学生作文时能够题材多样化,立意多样化,文体多样化,给了学生以更多的个性空间。可谓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但正是少了许多条条框框,也使许多学生淡化了文体意识,模糊了文体概念,从而出现了许多模糊文章。一、学生作文模式例举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让很多学生感到可以“为所欲为”,凑足800字成了一部分学生的写作目标,巧设形式成了另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追求,很多文章都是大同小异。文章模式化,结构定型化。学生忘记了文体特征,把各种文体的个性特点简单地拼凑在一起,结果,文章成了“四不象”。总的来…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作文如何“亮”起来?文章从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论述了让作文“亮”起来的常用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去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作文如何“亮”起来?文章从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论述了让作文“亮”起来的常用方法,重在引导学生在日常写作中去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高考作文评卷发现,部分考生因审题不清而造成立意偏差的作文得分至少减少8分。因此,审题与立意万万不可疏忽。审题,就是对话题材料、提示语以及话题的审读、理解、分析与联想。有些话题材料对立意与写作起着导向作用,不能不审;提示语则提示与引发人们展开想像与联想的翅膀;而话题则是规定了写作的中心与范围,更应该审读。有一则话题材料:八哥被人捉来调教之后,便会模仿别人的声音,翻…  相似文献   

11.
在评改作文时,千篇一律的文章让人感觉味同嚼蜡,毫无意义。而一篇独抒己见的文章却让我们感觉耳目一新,爱不释手。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新意、有创见的文章,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现就笔者多年的写作教学也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一、在立意上创新校报组织“环保”征文大赛,学生稿件多针对乱砍乱伐、水土流失、“白色”垃圾、空气污染等破坏环境的事实发表自己的见解,立意上没有创新。而我班孙钊同学的《从“青蛙实验”想到的……》,却从另一个角度立意,很有创见:人们把青蛙放到热水中,青蛙受不了,则会奋力跃出逃生。人们又把青蛙放到温水中…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笔者在培养学生写创新作文方面 ,作了一些尝试 ,下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做法。(一 )审题上 ,摆脱定势 ,着意求新以前 ,我和学生在审题时 ,往往缺乏创新意识 ,不善于挖掘题目字面意义之外的深层含义 ,学生作文往往依葫芦画瓢 ,以致作文立意不高 ,流于俗套 ,千篇一律 ,让师生看了只会感到乏味。古人云 :“文以意为主 ,意犹帅也。”这是说文章的立意要像千军万马的统帅一样。近年来 ,笔者与学生一道学习了新概念作文 ,在审题上注重了在一般立意的基础上作深层挖掘 ,不拘泥于一个主题而多向立意 ,并改旧为新 ,对已知的立意或说法加以改造 …  相似文献   

13.
赵春霞 《现代语文》2006,(9):119-119
一篇文章,不但要有好的立意、材料、构思,还要有好的表达,所谓“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辞不达而意不至”。话题作文重在发掘写作潜能,提倡创新,弘扬个性。“个性”就是有自己的特色,不随人后。那么,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新妙而富有滋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精妙地润饰语言,让作文语言“靓”起来。  相似文献   

14.
有些学生的作文,让人读后觉得味同嚼蜡,究其原因,就是学生作文时缺乏真实感受,没有动情。作家巴金也曾讲过:“我必须有话要说,有感情要吐露,才能顺利下笔。”可见,只有感情充沛,才会写出生动感人的好文章。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呢?在此浅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作文入门”环节,孕育写作情感 在刚学写作文时,关键是使学生喜欢上写作文。这时,教师引导的正确与否尤为重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学生怕写作文或照抄例文的后果。因此,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1.写作训练内容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立意角度要小,题目要新鲜有趣,让学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评价标准,但现在作文教学陷入了尴尬境地,一方面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出现,另一方面学生面对作文愁眉苦脸。现在学生的作文是"为作文而作文",一味讲究立意深邃,作文题材重复简单。作文教学领域,真正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写作的做法是生活化作文,让学生自主地写作,以我手写我心,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7,(10)
提起作文,大部分学生都感到头疼。从中考作文在中考中的特殊地位来说,作文的立意无疑关系到整个中考的成败,中考作文最怕内容撞车。想想看,面对成千上万篇作文,阅卷老师满眼看到的都是同样内容的文章,会有阅读的兴趣吗?会给你打高分吗?因此作文竞争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立意上。谁的文章立意好、立意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审题立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优劣,尤其是面对“新材料作文”这样一种“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一定要在洞察材料指向、紧扣材料意蕴的基础上,确立一个现实针对性强或富于思辨性的立意,从而让自己的写作于起始点上便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18.
<正>作文分值在高考试卷中占三分之一以上,所谓得作文者得语文。笔者在教学一线中发现学生的作文写作漏洞相当多,有些还是非常明显的"硬伤",导致失分惨重。本文根据学生写作中突显出的问题,谈一谈高考考场作文的技能。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要具有四大"亮点":深刻的立意、丰富的内容、清晰的思路、生动的语言。深刻的立意指作文立意要有现实教育意义。古人云"文以载道",高考阅卷评分当然重视有时代精神的立意,重视有现实教育意义的文章,重视理性地辩证地  相似文献   

19.
所谓“立意”是指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立意也叫中心思想,或称主旨、主题(对于议论文来说,立意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是统帅文章的“纲”。立意就是要为文章确定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这是文章成败的关键。可见,在中考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立意切不可等闲视之。那么临场写作,在立意的确定上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0.
作为学生作文的第一读者,感触最深的是“人”和“文”分离。当我们将作文教学的尴尬归咎于学生的认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的时候,当我们热切地追逐作文“体系”、“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甚至当我们津津乐道于培养了许多擅长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其实,我们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了,学生的人格已经人为折损了。翻阅作文,你会感到,千百个不同的脑袋,却有着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一味宣扬“立意要新”的衡量标准。 在作文教学中“立意要高”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