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品一旦写出,就脱离作者而具有自己独立的意义。因此,作者的意图不等于作品的意义。语文学科文本一旦进入阅读过程,就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作品"。文学批评中的"意图谬见"反对将作者意图作为文学批评的标准,语文学科文本解读中的"意图谬见"要强调的是,作者的构思或意图不是文本解读的中心,但也不能完全脱离对作者构思或意图的解读。正确对待文本解读中的"作者意图"和"文本意图"有助于揭示作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阅读信念由回归原意到建构新意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回归原意与建构新意阅读信念的辨析回归原意阅读信念是指 ,读者认为阅读是为了准确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 ,应该追索作者的原意。此种信念指导下的阅读过程是信息输送的过程。信息输送的过程是指在阅读中信息从认知客体输送到认知主体的过程。在输送式阅读过程中 ,读者通过译码了解文意 ,故而可以说输送式阅读是再造性阅读。拥有回归原意阅读信念的读者确信 ,解释应当并且能够在理解中发现作品或经典的本义 ,原原本本地恢复出作者的意图 ,一旦方法得当 ,解释者对作品的理解 ,就会与作者对自己作品的理解相同。这类读者把阅读看作是导管…  相似文献   

3.
阅读过程即读者和作者基于文本的交流过程,是根据文本构建意义的过程。“叙事角度”是当代西方叙事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文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叙事学“既关心文本解读又关心文本的实际效果”。叙事视角分析能有效地提高对作品理解和提高审美鉴赏力,它为阅读文本指明了一个新的理解角度。将叙事角度分析运用于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文本表现手法所孕育的意义,有效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意图,会大大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批判的阅读。  相似文献   

4.
思路,是写作主体欲达到某种写作的意图,是对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的内在依据,是创作意图和客观形式的辩证统一。阅读理解是对写作意图、文章的内部组合手段以及形式和内容的相互关系的理解,而阅读理解的过程不只是解读文本思路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徐以萌 《山东教育》2005,(11):28-28
阅读是理解书面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是因文得意的过程。作品之意有表层和深层之分。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能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通过阅读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义,仅能与作者会面;领悟了它所蕴含的深层意义和情味,才能与作者交心。与作者交心,就是要从语言文字中获取其所内隐的、可意会而没有言传之内涵,这就必需“悟”。阅读过程既是学生把作者作品之意化为自己内心之意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认为“习惯是第二天性”,培根认为“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为此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动口、动脑、动手、互动的习惯。这是因为文学艺术作品的阅读必须由鉴赏者通过自己的解读,深入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与作者或作品形象同喜同忧才能真正得到新的艺术体验和审美享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把鉴赏者——学生,作为阅读教育的主体看待,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力去体验课文,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重新创造作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认为提高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必须破五关,将“整体阅读关”、“理解阅读关”、“比较阅读关”、“欣赏阅读关”、“应试阅读关”一一攻克: ●整体阅读,全面把握,力求能总揽全书,步步推进,单元过关。●理解阅读,深入浅出,力求能理解语句,分析结构,概括段意,提取主旨。●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力求能通过比较辨析,为教者与学者打开一条新的思路。●欣赏阅读,化读为写,力求能使读与写得到深化,能领悟到作品的意味或情味,领会作者的意图。●应试阅读,量化效果,力求能审清题意,排除干扰,准确作答。  相似文献   

8.
一、阅读理解的实质阅读理解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人类知识的传递大量的是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来实现的,因而,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人类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没有阅读理解,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理论的系统掌握和应用。阅读就是学生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带着对世界朴素的解读,与作者交流,倾听与理解他所表达的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感受、思考与解读,从而最终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与独特思考。阅读既是为了获得语言、文…  相似文献   

9.
理解文本意图离不开概括思维和铺展思维。文本意图的概括沿着“语段——段落——章节——文篇——书本”的线路,由小到大地走向文本意图。而文本意图的具体体现则依靠作者运用由整体到局部的铺展思维加以实现,因此读者还需要顺着作者铺展思维的方向,沿着“书本——文篇——章节——段落——语段”的线路,去理解具体语段中的文本意图。阅读理解文本意图的过程,就是反反复复运用概括思维与铺展思维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论文学翻译之"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还是以作品的文本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都要求译者采取力图再现作者意图、复原文本意义为目的的“正读”的阅读方式。然而,现代意义观关于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决定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具有片面性、历史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正读”只能是一种理想,“误读”则是文学翻译之必然,也是再创造之基础。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文本的意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批评者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学翻译之“误读”,因为它使文学意义重建和文化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历代学人对"以意逆志"的理论认识各有千秋,但都确定从作品之意可以认识到作者之志,因此,人们对这一命题的认识是以对理想作品的理想解读为理论假设的。由于理想作品与理想解读只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现实中并不存在,所以,"以意逆志"实际上告诉人们: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绝不止于、也不等同于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是一个经由一代代读者不断阅读过程累积的结果。面对一部文学作品,每一位读者的任何一次阅读结果无论如何有差异,都是同一部作品在阅读活动中具体化的结果之一,人类的任何一次阅读活动都以实现理想解读为目标,因此,人类的阅读史是一个理想解读在实际阅读活动中不断实现、不断具体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小朋友,常听人们说起“学籍档案”、“人事档案”,你听说过阅读档案吗?阅读档案就是用来记录我们阅读文章、书籍情况的档案,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出现。它可以记录我们摘录的好词佳句,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对书中人物、作者写作技巧等的评价,以及自己的建议等。  相似文献   

13.
阅读理解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人类知识的传递大量的是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来实现的,因而,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人类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没有阅读理解,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理论的系统掌握和应用。阅读就是学生带着自己对这个世界初步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带着对世界朴素的解读,与作者交流,倾听与理解他所表达的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观察、感受、思考与解读,从而最终理解作者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观察、独特感受与独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特别提示:前面两期我们对新版《考试大纲》中的散文阅读要求做了部分解读。“理解、筛选与整合”“把握思路、归纳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等考查要求均属对作品的理解,除此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考查。  相似文献   

15.
"多元解读"这个概念用一句话来说就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在大多数教师都明白,"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审美追求,因此,对作品的解读往往因人而异、千差万别。读者对文本的解读,有时候甚至会超越作者本人的创作意图。读者对文本的解读也近于一次再创造,由于再创造的过程基于每个人的独特感受,所以对文本的解读不是单一的、平面化的,而是立体的、多元的。读者从不同的视角对文章进行解读,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解读的高明与否,还要看读者自身的经历、能力和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读者和作者以语篇为中介交流思想的过程,作者借助语篇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读者则需要通过推理采解读语篇的意义,领会作者的思想和意图。然而,舍理的推理必须依据语境线索进行。语境线索是指作为语境的语篇为读者解读语篇意义提供的线索。当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理解障碍时,语境线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确定多义词的情景意义、推测生词的意义,而且还有助于推导超常搭配的隐含意义、填补信息空缺。  相似文献   

17.
阅读理解是一种读者与原文作者的语言交际互动的过程,阅读理解是解读作者意图与目的的推理过程,阅读的目的是寻求最佳关联信息以推理交际意图与目的.本文基于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梳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把关联理论应用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句子层面,从认知语境中选择最佳关联的假设,试图找出句子最佳相关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接受美学理论引入语文课程标准,必将颠覆现有的“领会作者意图的阅读范式”和“解构作品的阅读范式”,促使“多元理解阅读范式”的生成,这种变革对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范式的现代转型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家的作品被选入教材作为课文,就有了被众多教师和学生阅读的可能。在强调个性化阅读的时代,教师和学生都有权对课文进行多元化的理解。不过,我们是否也可以听听作家的意见,听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创作意图、写作背景、写作思路等方面的介绍?我们认为,这对教师的备课,以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很有帮助的。因此,我们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的王林博士来主持这个栏目,通过他与文学界特别是儿童文学界的广泛联系,请一些作家走上前台,和老师们“面对面”。老师们通过这个栏目,不但可以加深对课文的了解,还可以借助“作家介绍”,让学生拓展阅读该作家的相关作品。我们希望,这个栏目是教材作者、编者和教者的“合唱”,为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添一种别致的声音。  相似文献   

20.
关联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它对语文阅读原理阐释和教学也有着重要意义.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看,阅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语境假设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关联性程度最大的逻辑推理,从而理解作者意图的语用推理过程.关联理论对阅读本质和机制的认识,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关联理论,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深入文本语境中去,理解文本的丰富内涵,并最终促进阅读理解质量和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