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阅读是一种从文字语言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即读者的心理体验过程。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综合、联想,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领学生提升阅读质量。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朱作仁教授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阅读应该渗透对语言表达的审视和解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观察、体会、写作中将学到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身的话语,并创造出新的语言结构、语言形式,实现语言的个性化生长。  相似文献   

3.
许飞 《考试周刊》2012,(67):42-43
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是阅读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悟,是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理解、评价、读写结合的拓展、思想认识的同构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活动,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读中"悟"、"悟"中读,引领学生提升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4.
感悟包括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思考,是对语言内涵的体味和对语言形式的深层理解。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使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角度和生活经验,获得“自然得之于己”(朱熹语)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自主建构的,只有把阅读做到实处,学生才能有真收获。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必须把引导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当作一种责任和使命,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成长。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感悟”的“感”就是“感受”,“悟”就是“领会”“醒悟”。而阅读正是唤醒学生美好情感的良方,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阅读中的“感悟”就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觉,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所谓"感悟",是指人们在接触外部事物后有所发现、有所感触而领悟一些道理或思想感情。阅读中的"感悟"是学生凭借对语言及其语境的直感,获得某种印象或意义的心理过程,是意会。因而感悟不是通过教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阅读欣赏水平不高,见地肤浅、见识片面、见解刻板,主要在于缺少感悟语言的能力。既不能根据文本来理解语段所包含的意义。也不能依据意义的解读反推语言表达的特点。阅读既是知识与能力的体现,也是读者与作者在情感上的联系与共鸣,所以,阅读的要义是感悟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目标.在理念上有较大的变化。单从数量上来讲,九年累计阅读量应达400万字以上.并提倡读整本书,这就意味着学生仅仅读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名著。扩大阅读而。让学生在广泛阅读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达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在近年来的课改实践中,就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笔者有以下两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阅读依赖于生活,生活又丰富了阅读.我们要通过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改变封闭的阅读环境,引领学生走向生活;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学生放飞阅读的翅膀;用生活化语文观念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走个来回,让学生的生命自由释放于生活化的阅读中.  相似文献   

11.
张清静 《成才之路》2010,(19):76-76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少年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研究、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新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多智慧的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使学生面对文本能做到“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从而让学生在阅读对话中进行“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2.
修辞就是修饰言论,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小学生阅读感悟需要认识一定的修辞,虽然课程标准要求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修辞教学,但老师要进行一些研究。  相似文献   

13.
数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语言。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阅读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杨期祥 《初中生》2002,(17):30-32
我们要学好语文,提高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阅读水平的提高不能只一味地依赖老师的说教或埋头选择ABC,而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学会在阅读中感悟和创新。循纲感悟,把握重点素质教育要求的重点,是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强调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以及知识、能力、情感的联系与积累。这就要求我们对文章要认真阅读和感悟,掌握重点,明确主题,培养语感。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是一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通讯,曾在国内外产生过强烈反响,起了激励几代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认识活动,在阅读各种类型文本的过程中,人们能够获取到各种类型的知识,并对自身的品格进行塑造,逐渐将自我的特征展现出来,并将自身的未来发展道路找寻出来。从人一生发展的角度上进行分析,阅读实际上是人生当中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类活动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人的一生当中,应当将阅读当成内在需求,而不是将其当成一种短暂行为。从某些研究及调查中可以发现的问题是,人其实非常喜欢阅读,阅读兴趣最为浓厚的时期正好是儿童时期。从小养成的阅读习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所以,青少年阅读兴趣的培养应当充分地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感悟,是对课文进行感受和领悟的过程,是语文鉴赏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可见,学习感悟课文,是增强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语文学习的新要求。如何在阅读中提高我们的感悟能力呢?■—、注重整体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整体性,是指在阅读分析课文某一语言信息时,要注意这一信息和全文整体在情感结构或逻辑结构上的联系接通,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以产生整体效应。阅读时我们就要学会通过品味词语、体味语境,在课文整体环境和流动的语言状态中体会语言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阅读     
一、知识概要   一般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lt;中国大百科全书&gt;)是通过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但语文学科中的阅读除了要理解语言所负载的信息以外,还应该认识语言这个载体本身.即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理解、吸收、内化书面言语,了解书面言语的特点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形成文章的读写技能.……  相似文献   

18.
阅读     
一、知识概要   一般意义上来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lt;中国大百科全书&gt;)是通过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但语文学科中的阅读除了要理解语言所负载的信息以外,还应该认识语言这个载体本身.即通过阅读让学生感悟、理解、吸收、内化书面言语,了解书面言语的特点和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规律,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形成文章的读写技能.……  相似文献   

19.
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汇集人类文明的宝库,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阅读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在阅读教学课堂中应“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教材中情感宝藏,借助教学中的情感因岽,唤起学生心灵上的感悟。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共同发展。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不仅在于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感悟。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的文本如同姹紫嫣红的园圃,学生阅读感悟文本的过程是他们生命之花在课堂中绽放的过程。让生命花朵在阅读感悟中绽放,需要学生在具体的阅读感悟中深读教材、自悟教材,并进行延伸阅读,需要教师做出比较丰富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