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期数第1期(2月号)第2期(3月号)第3期(4月号)第4期(5月号)第5期(6月号)知识点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函数y=Asin(ωx φ)的图象、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第四章小结与复习向量、向量的加法与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线段的定比分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平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应用举例、第五章小…  相似文献   

2.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 :①理解任意角、弧度的概念 , 能正确地换算 .②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 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 , 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奇函数、偶函数的意义 .③掌握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 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 , 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④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函数 2 = sin ( k 1 h…  相似文献   

3.
1考纲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4.能正确地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5.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wx+φ)的简图,理解A、w、φ的物理意义.6.会由已…  相似文献   

4.
三角函数     
一、目标指引考试内容能力层次教学要求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理解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意义,会用共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n=a c 052一‘·湍一‘·na,会用创门进行简单的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及恒等式的证明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理解正余弦和正切的诱导公式(2k兀 。“ez,,一。·二士。,晋士。,能用诱导公式进行求值、化简及恒等式的证明正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理解会画正弦函数,余弦函…  相似文献   

5.
正三角函数作为一种特殊的函数模型,是考生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学习环节,在高考中发挥着举足重轻的作用。江苏省2013高考数学考试说明中,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诱导公式、正余弦函数以及正切函数的图像与性质、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为B级要求;函数y A sin(wx)图像与性质、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及半角公式为A级要求;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及正切为C级要求。能正确掌握并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是解题的基本要求,灵活运用公式提升运算能力是解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考纲要求:(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意义.(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相似文献   

7.
翁玉中 《新高考》2004,(10):21-23
高考要求。理解任意角的概念;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并会利用三角函数线表示正弦、余弦、正切;了解任意角的余切、正割、余割.  相似文献   

8.
数学科《考试大纲》要求考生:①理解任意角、弧度的概念,能正确地换算.②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奇函数、偶函数的意义.⑧掌握两角和、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相似文献   

9.
一、2006年考试说明的修订与分析 1.修订要点 (1)三角部分:将“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改为“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相似文献   

10.
数学科《考试说明》要求考生:1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正弦型函数的简图,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2能推导并掌握同角函数关系式,诱导公式,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会由已知函数值求角并能用反三角表示;3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推导过程,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下面介绍三角函数基础试题考点及其解析.考点1 求三角函数周期、振幅例1 (2001年新课程卷高考题)函数y=3sin(x2+π3)的周期、振幅依次是(  )(A)4π…  相似文献   

11.
一、知识要点和学习要求1.掌握三角函数定义、图象、性质及其应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余弦函数和正弦型函数的简图,并能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 2.能推导并掌握同角函数关系式与诱导公式、两角和、两角差、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能正确地运用上述公式化简、求值、证明简单的恒等式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反三角表示由已知函数值所求的角。  相似文献   

12.
1引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要求,初中数学阶段对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要求掌握锐角范围内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基本性质,熟悉特殊角(30°,45°,60°)的三  相似文献   

13.
关于角度在0°与90°间三角函数的增减性问题,初中数学课本中未作证明,只在初中数代第四册第十五章三角函数表一节中指出,从三角函数表中可以看出它们的增减性.本文用初中数学知识来证明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增减性.1、正弦函数对于角度在0°与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初中数代第四册第110页)证明设任意角α、β满足0°<α<  相似文献   

14.
72 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能否统一成一个三角公式 ?答 :能 ,实际上 ,正弦的和角公式包括了正弦的差角公式 ,余弦的和角公式包括了余弦的差角公式 ,正切的和角公式也包括了正切的差角公式 ,这是因为在和角公式中 ,β本来就是一个任意角 ,当然可正可负 .另外 ,在推导余弦的和角公式时 ,我们用到了单位圆中弦P1 P3 与弦P2 P4的长度相等 ;如果改用弦P1 P4与弦P2 P3 的长度相等 ,就可以推出余弦的差角公式 .准确地说 ,和角公式与差角公式可以互相转化 .73 .要让学生掌握正切的和 (差 )角公式 ,应该抓住哪些环节 ?答 :(1)让学生理解推导正…  相似文献   

15.
三角恒等式,就证题的基本途径来说,和代数恒等式是完全一致的,但它有自己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值得函授学员注意: 1.在进行三角恒等变形时,应先把三角式中的各三角函数化为同角(化复角为单角),同名函数(一般化为正弦和余弦函数),然后再利用有关公式进行推证。 2.如果三角恒等式中只含有正切、余切的三角函数,一般可利用它们的倒数关系和代数恒等变形法则来证明,不必再化为正弦和余弦函数。  相似文献   

16.
【考试要求】一、理解弧度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进行弧度和角度的换算。二、掌握任意的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符号、三角函数的性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与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和最小正周期的意义,会求y=Asin(ωx φ)的周期,或者经过简单的恒等变形可化为上述函数的三角函数的周期。三、了解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 φ)的简图、并能解决与正弦曲线有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纲变化 1、增加了了解任意角的余切的定义。 2、改动了(原为了解)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改动了(原为了解)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碧 《广东教育》2013,(11):23-24
一、考点归纳1.能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能从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几年高考了角题,不外乎求最小正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及与图象变换有关的综合题等.解这儿类三角题都可利用三角变换将所给一角函数式化归为单角的正弦函数y=Asin(ωx+φ)、余弦函数y=cos(ωx+φ)或正切函数y=Atan(ωx+φ),然后冉类比最基本的正弦函数y=sinx、余弦函数y=cosx、正切函数y=tanx的周期、最值、单调区间及图象变换等有关知识求之.  相似文献   

20.
C.数学     
赵春祥 《招生考试通讯》2007,(3):I0008-I0009
一、2006年变化点 1.增加了了解任意角的余切的定义。 2.改动为理解(原为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3.改动为理解(原为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