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代尤其是现代汉语中,"双"具有数词和量词的性质和功能,"NP"前的"双"和"一双"都有[+计量性],"一双"兼有[+描写性]。这些是制约"双/一双"选择的基本句法语义因素。从组合上看,隶属型NP和准量词型NP只与"双"组合,穿戴型NP只与"一双"组合,灵活型NP跟"双"和"一双"组合皆可。"一双NP""双NP"在结构的稳固性、句法分布以及语义功能上都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和"双"是两个可以计量人的定量量词。通过对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现代汉语语料的考察分析发现:由于搭配用法、称量范围、使用频率、音节限制和语用上的差异,"对"在计量表人NP时比"双"更为典型;"对"和"双"二者都注重凸显性别,但"对"比"双"相对凸显数量。  相似文献   

3.
汉语量词的丰富是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的突出特点之一,量词系统中有一个子范畴??形体量词。形体量词是除了表量外,还带有突显名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外部形状的附加义的量词,它存在的理据是:形体量词是个体名词空间性特征的外在表现;形体量词与所计量的名词之间有相似关系和相关关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空间性。  相似文献   

4.
汉语名量词“把”的发展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词"把"由动词"把"发展而来,名量词"把"又分为个体量词、集合量词,集合量词"把"在汉代出现,个体量词"把"在唐代时代出现,文章通过对两种量词"把"在不同朝代的发展演变,讨论了它们各自的发展脉络、呈现出的不同的用法和特点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夏俐萍 《中国语文》2013,(1):64-76,96
"阿[a45]"是益阳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多功能语素。"阿"可以与指示词或量词结合成指量名结构,表定指或类指;"阿"也可以直接依附在几乎所有的名词性成分之前,表示定指、类指等功能。在"阿+NP"结构的基础上,"阿"进一步扩展出话题标记、领属标记、判断标记等多种功能。最后,文章认为"阿"来源于通用量词"只"。  相似文献   

6.
"表"和"裏"本义是衣服的外层和内层.上古,这两词词汇化为复合名词"表裏",有表示衣服的面子和裏子之义.宋元时期,"表裏"引申为赏赐或送礼用的衣料.与此同时,"表裏"出现量词用法,主要用于制作衣服裏外层的纺织物.本文在"表裏"量词用例的基础上,分析了"表裏"由名词转化为量词的过程和合理性,并大致断定了"表裏"量词用法的时代上下限,同时对<汉语大词典>的有关释义作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7.
郭琴 《现代语文》2007,(1):53-54
"把"是一个具有多项语义、语法特征的量词,它既可以作名量词,也可以作动量词.在作为动量词表行为、动作次数时,其语义与"次""回"大致相同,本文将对动量词"把"表行为、动作次数这一用法进行分析.本文的动量词"把"均指这一用法.  相似文献   

8.
"问"的双宾语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来分析。第一步,表问询对象的名称性成分逐渐取得了"问"的宾语位置,"问 于 NP1"变为"问 NP1"。这样,"问"就拥有了两种语义类型的宾语——对象宾语和内容宾语。第二步,"问 NP2 NP1"和"问 NP1 NP2"的竞争,汉语历史地选择了后者作为它的双宾语结构,"问"从一个二价动词变为三价动词。  相似文献   

9.
能分别和同一个名词进行搭配的个体量词为配同关系量词."颗"和"粒"都具有表示"小的、圆珠形"的语义特征,.颗"称量比较大和圆的事物,"粒"称量比较小而圆的事物.由于事物的模糊性及人们的认知影响,"颗"和"粒"能形成配同关系量词.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结合CCL语料库分别对“把”的集合量词、个体量词和动量词这三种形式的演变过程进行了历时分析发现,量词“把”的这三种形式在出现时间和计量对象方面都有所差异,而它们的计量对象都在不断增加和抽象化。我们进一步从体认视角分析发现,主客体间的多重互动贯穿于量词“把”的意义和概念的整个生成过程,从而使“把”完成了“动词义&名词义→集合量词义”“动词义→名词义→个体量词义(有柄事物)”“动词义→个体量词义(无柄事物)”和“动词义→动量词义”的词义转变过程。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在体认的多重互动作用下,认知主体基于反映相邻性的转喻机制实现了量词“把”的生成及其计量对象的抽象化。本文能为基于体认观研究词义演变提供参考,并能为汉语外语教学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在"成 集合量词"格式中,"成"是附着在集合量词前的一个粘着成分,整个格式是一个以"成"为强调手段,以量词为中心的半凝固性结构。"成"和集合量词存在着选择关系。从构造形式看,"成 集合量词"有基本形式、重叠形式和复合形式。从句法功能看,"成 集合量词"经常做谓语和修饰语,做谓语时具有强韵律性和非自足性,做修饰语时具有强描写性和趋焦点性。从表达作用看,"成 集合量词"用来强调数目之多,其重叠和复合形式表示整体叠加。对"成 集合量词"格式的探讨,有助于深化对集合量词的认识以及对量词和数词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上古汉语中"数 单位词 名"与"名 数 单位词"使用状况与文献的文本性质有关. "数 单位词( 之) 名"与"数 单位词 名"两种格式对立使用,"数 个体量词( 之) 名"使用普遍,而"数 个体量词 名"格式鲜见.这种格局的不对等,势必会类推产生"数 个体量词 名"格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里,"数+人"结构既与"数+名"结构类似,也与"数+量"结构类似,于是,"人"的词性就有两种可能——名词或量词。根据名词和量词的语法特点、语义关系以及语用价值判断,"人"并不具有量词特性,仍属名词范畴。  相似文献   

14.
英语表量结构中的喻体型单位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对各种事物进行数量描述时,常借助于表量结构"Num N1 of N2"。N1是表份的单位名词(unit noun),作为计量单位和数词、介词"of"一起构成数量语块对N2进行量的描述。英语表量结构中的不少单位名词和汉语的喻体型量词一样,还能充当喻体,构成简洁的隐喻。隐喻性数量描述借助于喻体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描述计量对象的数量及形态特征。喻体型单位名词对物质名词、个体名词和抽象名词计量时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和修辞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往语法学家们所说的汉语量词重叠"MM",其实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它可以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人或事物数量众多或种类繁多"、"动作行为重复的每一次或每一个时间单位"等语法意义。在现代汉语中,"MM"与"一M一M"及其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并存,但三者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MM"产生于古代汉语中,是古汉语数词"一"习惯省略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察"A着NP"作主要谓语的句子发现,"A着NP"句主要表使动义,有时也可以表示为动、意动、对动等多种语义。结构上,"A着NP"不需要完句手段即可完句;仅使动义"A着NP"中的"着"才能用"了"替换。通过与"V着NP"的比较发现,两类句式都有不同的语义,而使动义是共有的。但是使动义的"V着NP"都表增长性持续;而使动义的"A着NP"只有一部分表增长性持续。  相似文献   

17.
根据认知理论和递差原则,集合量词内部成员存在着地位的差异.根据属性原则、频率原则和搭配原则,"对、组"等集合量词可以被确定为典型集合量词,"刀、堂"等集合量词可以被确定为非典型集合量词,"打、段、片"等则是中间状态的集合量词,它们形成了一个连续统.对集合量词典型性问题进行考察,既有理论意义,也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多重点和难点,物量词就是其中之一.物量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数量单位的词,又称单位词,可分为专用物量词,如"个、件、本",临时物量词,如"头、口、桶"以及计量物量词,如"尺、丈、斤"等.物量词不能单独做句法成分,通常与数词组合来修饰名词,除了计量物量词外,量词可以重叠使用,例如:个个、件件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就现代汉语中"4位父母""三张桌椅"到底能不能说这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为集合名词到底能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的问题。现代汉语教材一般认为汉语的集合名词不能受个体量词修饰,本文分析表明,一部分并列式集合名词可以有条件地受个体量词修饰。集合名词有两类,一类集合名词不能用个体量词来修饰,一类集合名词能用个体量词来修饰。并列式集合名词用个体量词来计数,是量词个体化功能扩大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20.
从一个老太太和一个壮年妇女所讲的民间故事中,分析宾阳大桥平话的语音、词汇及语法特点。语音方面将深入探讨连读变调的规律。词汇方面有904个词跟普通话完全不同,占总数的52.41%。语法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量词充当指示代词,量名结构作名词用,介词"着"是被动句的标志,"把"常作给予的动词,形容词叠用表程度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