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师要努力实践课程改革,必须打破传统教学,变以往教学单向行为为双向互动行为。具体来说,新课改下教师应当注意搞好以下四个“互动”。一、自我互动从传统教学走向新课程,既是一场革命,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不断从“旧我”走向“新我”的过程,是一个由“旧戏台中角色”向“新戏台中角色”转换的过程。由于我国基础教育中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旧课程的水泡大的”,他们或者在“旧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当教师,或者在“旧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当学生,他们或者身体力行于传统教学,或者耳濡目染于传统教学,因此他们对于传统的教学“驾轻就…  相似文献   

2.
在“新国标”及制图教学中,对机件剖切面后的轮廓全部都画出的图形,称剖视图;若不画则为剖面图。它们作为两种表达方法列入“新国标”和制图教材中。根据机件的结构特征,在设计制图时,该选用哪一种画法才能更好地表达机件的结构?在实际看图时,又怎样区别两种画法呢...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提出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然而面对学生提出的疑问,有的教师仍然把解惑作为自己的专利,垄断解惑的权利和机会,把学生当成教师解惑的旁观者、听众。有的教师则认为解惑是传统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了,应该被淘汰,教师解惑不如让学生存惑。这些看法严重淡化了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制图教学中,部分学生认为半剖视图是对机件四分之一剖切形成,视图中的剖切符号仅表示剖切面的位置,从而导致错误的标注。错误发生的原因一部分是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解概念,另一部分是国家制图标准中有关剖视图的表述不确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并对其准确解释,从而提高工程图样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王凤敏 《考试周刊》2010,(30):95-9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旧的理念、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但有的教师仅从教学形式上有所变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练,而没有真正走出传统的教学,没有真正"解放"学生,使之走出传统教学的枷锁。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关键在教育。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数学教师,我们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义务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使用,给小语文教学吹来一股清新的改革之。许多教师正以新课程理念创新课。但是,我们总感觉不少“新课堂”多关注教学形式与手段的创新,而略了作为课程资源的主要凭借———本,有的课脱离文本,有的课甚至放文本,夹杂着一定程度的肤浅、浮。由于教师忽略了“钻研教材”,表出这样一些弊端:———教学目标不明确、不科学,难操作。有的课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的课机械地将目标分为“知识与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个维度来表述,导致一节课结后,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没有教…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实现其教学目标的最优选择,该模式由模块型、案例型和探究型3个相互联系的教学路径共同构成,在具体实施中应注意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做好总结以及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当前 ,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 ,教师教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 ,同时对我们“教师的教师”也提出了新挑战。那么 ,中师心理学教学工作如何开展呢 ?我认为应推广“心理学四化教学法”。一、把问题明确化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 ,要想解决问题 ,首先要发现、明确问题。我们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向学员指明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即为学习活动定向 ,使学员明白要学什么 ,记什么 ,做到心中有数。例如 :讲到“注意”这一章节时 ,我对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这三个概念进行了分析比较 ,使学员明白了这三个概念…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思考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问题比制定课程标准和编写教材 ,有着百倍的复杂与艰难。如果人为地以“大课程论”理论统驭教学 ,把主体行为的“教学”放在结构性、物质性“课程”的依附性地位 ,必然导致新形式的“制度课程”。这种课程的内容会得到因循传统的教学的支持 ,但新的课程理念却会遭到惯例的抵制 ,这可能导致以旧思维和旧方法驾驭新内容 ,导致新课程目标尤其是创新素质目标的失落。因此 ,课程改革应超越“大课程论”或“大教学论”的同样思维不同侧重的偏见 ,在“课程与教学”和而不同的理念下 ,关注并释放教学的张力 ,引导教师致力于教学课程 ,把改革的重心落到体检课程、体验教学上来 ,走出已经或正在步入的“新制度课程”的误区  相似文献   

10.
法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法律素质,关注法律的精神层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必须加以改进。但培养“问题意识”不能简化为一个单纯的提问过程,而应把教学作为一个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活研究生“科社”课程,教师需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发展形势和教学对象的新变化,熟悉课程长期性、创新性与逻辑性三大特点,注意更新教学手法。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提出 ,“教师在教学过程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那么 ,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笔者结合英语教学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一、学生主体作用的涵义学生的主体作用 ,简单地讲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 ,他们能够主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并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 ,而不是把教学看成“教师灌、学生装” ,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对象。在教学…  相似文献   

13.
1问题提出校本研究是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已逐渐被教学一线的教师所认识和接受.校本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研究者所从事的关于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的取舍和修正而形成课堂课程,其中包含着隐性的校本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实质是教师对国家课程的一种增减、修正,对课程某一点的深入拓展,舍弃一部分课程内容,增补一些内容.这时课程教材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具有很大流动性,把最新的社会科学知识介绍给学生.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应更多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张奠宙先生认为“数学文化必须走进课堂”.的确,数学的文化内涵往往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存在,只有教师有意识地将文化观念渗透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让学生感悟这种“看不见的文化”.数学教师在数学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对课程的选择和修正随时随地都在进行,把这种时刻发生着的不自觉的行为引向自觉、自发、有计划、有目的的行为,在对课程内容补充、加强的基础上,使隐性的校本课程和国家课程脱离,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实现从隐性到显性的过渡.研究者所在的湖州二中属于重点高中,学生基础较好,学校一贯坚持“以人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  相似文献   

14.
高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大专层次的实用型人才。由于实行非学科教育,理论教学强调“必需,够用”为度,而更加注意实践能力和市场需求,最终使学生达到“有知识、有技能、能就业”,服务于生产第一线。计算机高职教育中“计算机网络”教学应以此指导思想为基准,使学生们学过网络课后,能够达到能动脑、更能动手,更适合社会各基层网络应用的需求。1.转变教学理念在高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首先要转变以往的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尤其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提供各…  相似文献   

15.
教学中,“课题”出示的方法得当,时间适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小学教学中的“课题”,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知识范围的“课题”。如“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等。这类“课题”又可分为两种: 新知识起始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可通过教师的简短谈话随即示出。如“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因为“课题”所指示的知识范围,对学生来讲是崭新的,教师无须做过多的知识铺垫,出示“课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旧知识扩展引伸的“课题”。这样的“课题”应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进新知识,并在揭示其特点的同时,出示“课题”。如“有余数的除法”,先出示“课题”“除法”,然后让学生计算8÷4、9÷4,当学生遇到除法不能整除出现余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已纳入普通高中必修课 ,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 ,是国际社会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 ,因此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 .如何具体实施呢 ?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作粗略探讨 .研究性学习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1 起始阶段注意给学生提出研究的问题时应具有艺术性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既符合科学规律、思维过程 ,又能较好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教师对“问题”设计的…  相似文献   

17.
在讲读课文中,教师要重视课文的“读”,教学中应注意:一、读的量要够 有的教师整节课都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处于被动位置。被动地学习,思维怎么能发展?有的教师40分钟的时间,几乎都在“讲”,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天花乱坠,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莫名其妙。一般来说,一节讲读课文要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让学生读,让学生把静态的文宇作化动态的理解,激发兴趣。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生物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提问”运用得当,能开拓学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生物教学中的“提问”,要求教师做到精心设计和安排,因为这一教学手段使用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教师提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同时又涉及到科学性和趣味性等问题。为探讨“提问”这一教学艺术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谈谈常见的几种“提问”。 一、承先启后性“提问” 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旧知识来引出新课题,循序渐进地巩固旧概念,启发学习新概念。承先启后性“提问”常见于教师讲授新课之前,教师利用这种提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新旧课程之间的联  相似文献   

19.
“用新探旧”是大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一种方法,应用它可培养学生“居高临下”的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还可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动的艺术,是最活跃、最吸引入、感动人的艺术。“音乐教育——一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格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遵循新课程提出的“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核心理念进行教学,以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指南,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素质和谐发展为目的。一、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动”起来首先在教学中应改变旧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学,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让学生在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