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宽恕倾向量表》和《多维一多向归因量表》,分析了大学生宽恕行为与归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理科生的宽恕水平与人际能力失败、人际运气成功、人际外部归因的相关性很大,理科生的人际归因和宽恕水平呈负相关。人际归因和宽恕水平在文科生中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大学生样本的宽恕及其相关人格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通过比较宽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来揭示中国人的宽恕倾向是否会因为受到集体主义文化影响而与西方人有所不同。全文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对中国人宽恕评价方法、本质以及相关人格因素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宽恕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宽恕水平状况,并研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用宽恕倾向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男、女大学生和文、理科大学生的宽恕行为的特点以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比较多;宽恕水平在文理科上不存在差异,在性别上也不存在差异。宽恕总分越高的大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大学生的宽恕心理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问卷来测查被试的心理健康状况。统计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宽恕水平与心理症状总分及心理症状各因子间呈负相关,这说明宽恕水平越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良好,宽恕水平越低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5.
关于宽恕的人格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恕(forgiveness)是在一个人遭受了侵犯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亲社会的动机变化。宽恕者往往更具有宜人性、情绪稳定性、宗教性和精神性的人格特质。宽恕的过程包括时犯错者的移情,时侵犯行为和犯错者的慷慨归因和评价,反思侵犯行为。本文采用现代特质理论解释了影响宽恕的人格因素以及人格时宽恕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
宽恕作为一种亲社会行为,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探讨宽恕的内涵及特征,区分与宽恕相关的概念,分析宽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趋势,以期对宽恕有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使宽恕在人际交往方式和心理健康的改善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进而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宽恕     
曾有记问杨澜:你先后采访过中外250多位名人,最让你记忆犹新或特别感动的是谁?杨澜几乎是脱口而出:王光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为内蒙古高校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 EPQ )对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农业大学300名在校学生的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作相关分析.结果:样本高校大学生SCL -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达显著水平;SCL -90总分与人格维度当中的内外向、掩饰程度均呈负相关,与神经质呈正相关,其中与神经质维度关系最为密切(r=0.587);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人格特点与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采用主观幸福感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来自湖南省三所普通高校的158名大学生被试进行调查,以考察主观幸福感与大五人格的关系,以及大五人格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主观幸福感和大五人格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人格对主观幸福感有预测作用;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密切相关,人格是主观幸福感的有力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在对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格培育现状调查、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人格培育机理进行深入研究,从典型行为培养入手培育大学生人格,构建包括概念模型、过程模型和评价模型在内的大学生人格培育理论体系,形成包括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实施体系与评估体系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系统,将有力地促进高校人格培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与系统化,从而提升人格培育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19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其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惩罚与被试的精神质(P)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神经质(N)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父母良性的教养方式,如关心理解与被试的外向—内向(E)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这一结果说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焦虑症状,探讨人格倾向与焦虑症状的关系,为干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湖北省长江大学300名大学生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的焦虑症状显著高于常模.大学生的焦虑与神经质有相关(.268★★P<0.01),与精神质有相关(.367★★P<0.01),与掩饰有相关(-.170★★P<0.01);大学生的内外向与神经质有相关(.369★★P<0.01),与精神质有相关(.133★P<0.01);大学生的神经质与精神质有相关(.286★★P<0.01),与掩饰有相关(-.276★★P<0.01).结论 大学生焦虑症状较为普遍.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人格,降低大学生的焦虑感,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大学生宽恕心理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辉宇 《教育探索》2002,(12):72-74
笔从道德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的本专科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宽恕”问题的问卷调查,分析出若干影响宽恕心理发生的因素及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宽恕氛围的认识,并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有关情况,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理想人格,是关于人格特质及其构成状态的最佳想象与期待。通过对大学生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的词汇调查和分析发现,大学生倾向于对现实自我的服饰和外貌做出积极评价,对思维做出极端评价,对情绪做出更多的美感评价;大学生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的某些维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历差异;大学生的现实人格和理想人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理想人格教育是人们进行自我人格完善的重要途径和前提,因而理想人格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外显行为中的课桌文字行为、租房行为、网络行为及手机短信行为的思考,探索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宽恕水平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我们用<宽恕倾向量表>分析男、女大学生和文、理科大学生的宽恕行为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处于中间状态的人比较多;宽恕水平在文理科上不存在差异,在性别上也不存在差异;在文科生中,性别对宽恕总分有显著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宽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大学生的宽恕水平对社会的影响极大。本研究采用Hearland宽恕量表、自尊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问卷等研究工具对江西省480名学生进行测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宽恕心理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是否道歉、道歉的接受程度及是否得到安慰等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宽恕与自我效能感、自尊、内外向呈显著正相关,宽恕与精神质、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和精神质对宽恕有负向预测力,自尊对宽恕有正向预测力。大学生的性别、年级、是否独生、是否道歉、道歉的接受程度及是否得到安慰、自我效能感、自尊、人格等均会影响其宽恕水平。  相似文献   

18.
对某师范院校460名大学生进行了父母婚姻关系与人格发展相关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婚姻关系对大学生子女(尤其是女性)在情绪稳定性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发展有重要影响,父母有义务和责任提高婚姻关系质量,以促进子女人格的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近年来,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通信工具,但对手机的严重依赖也对其身心发展产生了影响,引起教育者的普遍关注。对河北省5所高校的抽样调查显示,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大一和大三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学生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结合人格测量分析来探讨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结果显示,具有外倾、高神经质人格特征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较为严重。文章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四位一体"的策略,建议从政府、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来全面关注并加强手机的合理使用,防止大学生对手机产生依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