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宋国营  常春  苏楠  张媛  郭瑞  石朝云  熊曾 《编辑学报》2016,28(5):453-456
以哮喘机制研究为例,使用GoWeb生物医学专业搜索引擎搜索学科领域研究热点,以PubMed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来源的国外权威期刊和ISIS系统检索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评价标准,比较国内权威医学期刊对学科领域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的把握度.结果发现,免疫学、气道重塑、表观遗传学为哮喘机制研究3大热点,三者发文量或项目数占比之和由高到低排列分别为《中华医学杂志》(96.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9.5%)、国外权威期刊(87.0%)、《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75.7%).与国外权威期刊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比较,国内权威期刊中免疫学机制比例较高,而气道重建比例较低,表观遗传学研究见于国外权威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华医学杂志》中,发文量或项目数占比基本相当;在国内期刊中,《中华医学杂志》对哮喘机制研究热点的把握度较好.基于GoWeb对科技期刊研究领域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医学期刊及其编辑把握有关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发展趋势,组织发表紧跟国际研究热点的高水平的医学科研论文.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随着Web 2.0环境下社交网络的普及与开放获取运动的兴起,学者影响力表现为两个方面: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目前反映学者社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已达20多种,故需要遴选合理的评价指标,避免强相关性的指标,最终构建客观、公正的学者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收集PlumX/Pitt工具中提供的指标和数据,采用Spearman方法尝试探究学者学术影响力指标(被引频次)与替代计量学中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项社会影响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要综合评价学者的影响力,应当引入社会影响力指标;从数据关联性角度,一些学者影响力的评价指标需要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准确地把握学者的领域研究主题,对学者在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探测,是开展学者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方法/过程]采用作者主题模型算法,对作者研究内容的主题抽取与表示,构建了作者-主题分布矩阵,并进行作者研究主题聚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作者的主题内合作网络和跨主题合作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和中介中心度指标进行了测度,以此来反映作者在研究领域的研究专业性和知识创新性,并以图书情报与档案学领域学术期刊2012—2016年发表的45 494篇学术论文及其所涉及的35 586位作者为实验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基于主题内合作网络的点度中心度和跨主题合作网络的中介中心度指标的学者学术影响力评价方法是对经典的普赖斯定律中基于作者发文量的核心作者遴选方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交媒体平台数据的可获取、可利用,主要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替代计量学(Altmetrics)研究已然成为继"五计学"后的研究焦点。首先,将学术型社交媒体中关于期刊评价的非结构化文本信息进行文本挖掘。之后,将采集的数据(影响因子、查看量、参评人数、审稿费、审稿速度、版面费、编辑态度、综合得分等)存储在非关系型数据库(Mongo DB)中,并利用自编脚本与社会学统计分析软件(SPSS)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与计量学分析。最后,由实证结果启发理论构建,得到期刊影响力评价模型,其主要因素划分为期刊影响因子、期刊社会关注度、投稿经济成本、投稿时间成本、期刊编辑综合能力。希望该研究可以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替代计量学研究视角,使得期刊评价更加科学和全面。在文末提出了该研究尚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 为揭示情报学领域近15年的研究方向和发展演化情况,了解和掌握研究主题热度的动态变化。[方法/过程] 基于动态主题模型(Dynamic Topic Model),以国内外情报学领域影响因子较高的6本核心期刊作为数据集,分析国内外情报学研究主题演化过程,从主题热度的宏观维度和词语变化的微观角度入手,对比分析主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热度异同点,以期为我国情报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情报学研究内容偏重实际应用,国外偏重于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同一研究主题在不同时期涉及研究内容差别明显,导致其研究热度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相对于国内,国外情报学研究主题传承性和递进性更强,热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CSSCI为依据,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领域的论著作者情况和研究机构发表论文的情况进行分析,给出了五年间本领域学者、学术机构在CSSCI发表论文情况的原始数据,从中发现对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贡献最突出、影响力最大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进而为大家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分析我国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的特点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同时也使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必须充分考虑可信度问题。国际iSchools运动衍生出的iField学科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代表,也与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信息相关学科有一定交叉。iField视域下的可信度研究涉及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交互,本文梳理过去二十余年间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首先,从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可信度研究进行溯源;其次,基于技术环境与社会环境变迁的双重视角解析可信度研究的主题演化逻辑,总结可信度研究在Web 1.0、Web2.0、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四个标志性阶段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并提炼出可信度研究的主题演化框架;最后,从概念内涵拓展、研究方法革新、可信度话题延展等角度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前沿展望。本文希望厘清可信度研究的发展脉络,推动可信度研究的进一步拓新,为未来网络信息资源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图书馆学体系中的科学概念 ,就是科学研究主题。主题连续研究就是作者对某一主题连续进行的推进、拓展、继承的研究。与连载发表不同 ,它能够推动图书馆学向纵深发展 ,是一种可崇尚的科学研究精神 ,可作为确定核心作者的一个参量 ,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导向等 ,是具有多种意义的一项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10.
11.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73位从事临床科研的博士生导师为样本,分析不同学术年龄组在各学术影响力指标上的表现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辅助优选指标。得到的优选指标包括发文量、总被引次数、篇均被引次数、h指数、A指数、g指数和累计影响因子,其中与“平均量”相关的篇均被引次数、A指数更适合于评价中国高水平学者的学术表现;而m熵指数不太适合于评价中国学者的国际影响力;中国科研人员的评价应该注意学术年龄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12.
��[Purpose/significanc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re research topics and their evolution path visualiz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ield subject evolution analysis research, which has certain significance for revealing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the core topics.[Method/process] Using the LDA model for topic recognition and combining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alysis and visualization techniques to map LDA topic recognition results to two-dimensional space. The topic similarity algorithm was used to detec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djacent time topics, a new visual display method was proposed. We constructed cross-evolution paths of different types of research topics to reveal the dynamic changes of core topics and secondary topics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Result/conclusion] Taking the medical health information field in China as an example,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re research topics in the field of 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on in China mainly includ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and Internet medical treatment. Among them, core themes such as health management and smart medical treatment show a good development trend.  相似文献   

13.
赵跃  乔健 《档案学研究》2019,33(3):44-54
本文基于研究主题的挖掘与演化分析,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的主题结构、演化规律、热点变迁与研究前沿进行了透视。发现:①“档案资源建设与服务”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领域形成的规模最大且最具发展潜力的核心主题社区;②“档案资源&档案信息资源”主题形成前后,我国档案学领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最为明显的主题分化与融合现象;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学研究热点有很明显的“世纪分割”现象,“互联网+”“大数据”等成为学科研究的前沿。同时指出,档案学研究中存在如下问题:①思维保守以致超前研究较匮乏;②盲目追求热度而研究深度不足;③国外经验与国内实践间的冲突。面对问题,档案界应:①做好规划,树立自信;②稳中求进,逆向思维;③正视差别,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分析中国国内基于主题模型的科技文献主题发现及演化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借鉴及研究思路。[方法/过程]选取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作为文献来源,检索并筛选相关文献,通过人工判读提炼出基于主题模型的科技文献主题发现及演化研究的分析流程,并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流程中国内研究人员所使用到的策略、方法、分析手段等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研究已初具规模,形成较为完整的分析流程,同时各个流程环节上所涉及到的策略、方法和分析手段较为多样化。另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题模型方法在科技文献领域的应用尚且不成熟,主题数目固定,缺少对主题模型应用效果的评价方法与准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基于主题关联相似度揭示主题汇聚及变异过程,识别学科交叉主题及交叉模式,归纳学科主题的演化趋势及演化路径模式。[方法/过程] 获取情报学学科科研论文的高频主题词,构造主题词共词矩阵,利用网络社区演化分析工具生成学科主题演化网络图,结合指标数据对学科主题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总体上看,情报学学科的研究主题虽然在反复地变化,但核心主题一直存在;扩张、收缩和合并是研究主题最普遍的变化态势,分裂现象较少,产生和消亡现象存在;有3条特定社区演化轨迹清晰地贯穿始终,活跃度相对稳定,反映了3类核心研究主题;3类核心研究主题的演化路径呈现出升华吸纳、共融迭新和辐射推进3种演化模式。研究结果显示,基于主题关联学科主题演化路径的多模式识别方法既能从宏观层面呈现学科主题演化形式,也能从微观层面分析学科主题交叉模式,结合二者可揭示学科主题的继承或创新,预测学科交叉主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梁爽  刘小平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138-149
[目的/意义]梳理国内外基于文本挖掘的科技文献主题演化相关研究,对主题演化分析中使用的各种方法进行分类、归纳与总结,并提出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主题演化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意义。[方法/过程]依照国内外学者进行主题演化研究的一般流程,对数据集选取与对象分析、主题识别研究、主题演化研究(主题演化时序分析、主题强度演化分析、主题内容演化分析)3个分析层面中所使用的各类模型、指标与方法进行梳理比较与优缺点总结,提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发展做出展望。[结果/结论]当前研究已具有一定规模和较为成熟的分析体系,但仍存在以下不足:数据来源较为单一;LDA及相关扩展模型存在的弊端需进一步克服;缺乏对其他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算法的探索应用;演化分析方法需相互结合、互补互融。未来应针对以上问题做出相应改进与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一种从科技规划文本内容中自动构建研究前沿主题地图方法。[方法/过程]首先,利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信息抽取、主题识别等技术对科技规划文本进行主题挖掘分析,然后,利用Java语言开发相应挖掘工具,构建科学研究前沿主题地图,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通过对碳纳米管研究领域的实证研究证明,该方法能够全面、快速准确的绘制出该领域科学研究前沿地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分析技术主题演化过程可以梳理技术发展脉络,对于发展创新、预测技术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语义角度分析技术主题演化轨迹的研究较少。因此,从语义的角度出发,分析技术主题演化过程。[方法/过程]提出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改进的动态非负矩阵分解模型对专利文本进行动态主题建模,并利用TextRank算法抽取名词短语进行标注,增强所抽取技术主题的可解释性。在此基础上,利用词向量的方式计算技术演化轨迹,并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结论]对2002年、2005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的五方专利进行实证分析,识别出65个技术主题及其演化轨迹,表明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背景下,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一样越来越社会化,即处在有组织的社会建制体系之中。但与此同时,它仍然保留着相当多的小科学特征。所有这些建制化和非建制化的因素,以及与之相关的科学承认、奖励、资助、报酬等建制结构,是从事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活动时,不能不考虑的抽象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