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更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品德与生活》课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到达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分数与发展,孰重孰轻?高分与人才培养有没有必然联系?现行的教师、社会教育评价机制有何弊端?要做到"高分不低能",我们需要改变哪些评价观念?作者谈谈对分数作为教学评价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4.
一缕飘香 《家长》2013,(7):17-20
一天,同事小王提到:"孩子昨天语文考了99分,是第一名呢!我跟他说‘,只要你知识学会了学懂了,考多少分得第几名都没有关系,妈妈都高兴。’他说,‘但是我得了第一名啊。’我感觉孩子有点得意。"针对这个细节,我问小王":‘只要你知识学会了学懂了,考多少分得第几名都没有关系,妈妈都高兴’,这句话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5.
《虎妈战歌》作为一部传记作品,能够迅速在中美两国引发关于中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大讨论,几乎令所有人都始料不及。这是一个中国式家长如何比西方式家长更加出色地养育孩子的故事。同时,作者也承认,这也是“不同文化间的一场尖锐的交锋”。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也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品德与生活》课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地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达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我们如何利用这个舞台,让孩子们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呢?  相似文献   

8.
章剑和 《师道》2011,(7):40-40
前不久,一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同学给我讲了个真实的故事:老外的数学都很差。有一次我给工程师尼克做翻译,翻好了之后,发现他连“10.5-0.3=?”这样的算术都要拿计算器来算。  相似文献   

9.
《教师》2016,(6)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学生的现实为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儿童生活的所有空间。  相似文献   

10.
学生品德测评系统的改革与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德育评价是德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德育评价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尝试建立“生态—激励性”品德测评系统 ,有可能将品德测评的科学化进程推进一步。现代品德测评的特点是发展性、主体性和生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探讨一种学生认同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效的品德测评的综合测评方式,并努力使品德测评成为德育教育的过程,而非结果。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中,在对待通过何种途径使事业成功的问题上,围绕“奋斗与机遇哪个更重要”的话题在一部分人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田艳华 《考试周刊》2014,(16):178-178
《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要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经验,结合教学开展一系列以体验生活为主题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提升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马殿国 《考试周刊》2013,(28):145-146
<正>《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让学生学会认识社会,正确了解社会,养成良好品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实践,引导学生通过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通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采取下列策略:1.开展对话式教学1.1努力培养对话意识。对小学生而言,对话意识的培养在于平时点点滴滴潜移  相似文献   

15.
戴冠初 《考试周刊》2012,(27):137-138
新课程呼唤充满活力的课堂,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课堂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的即兴点评,对课堂教学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作用。有效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就像一根奇妙的杠杆,能使课堂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有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品德课上的即时评价和其他学科相比,承担着更重要的使命。因为品德课上对学生评价的方式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做人准则。所以在品德课堂——我们教学的主阵地中,如何进行有效即时评价,切实提高课堂效率,打造丰富而充满生命力的灵动课堂,是教学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涂立龙 《师道》2012,(6):35-36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课程,从对《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解读中我们发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应是让孩子分享真善美的地方,是放飞孩子心灵的天堂,也是激活教师心灵智慧的殿堂。 教育的立场应有三条基准线:教育是为了谁的?是依靠谁来展开和进行的?又是从哪里出发的?毋庸置疑,教育是为了儿童的,是依靠儿童来展开和进行的,教育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但反观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儿童立场常常受到猛烈的冲击。最为严重的是,一些教师从未站在“儿童立场”设计教学,而是从“教师立场”出发,把自己的需求当作儿童的需求,以自己的兴趣代替儿童的兴趣。导致教学内容浮躁虚空,  相似文献   

17.
家长文明素养主要由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心理健康和文明礼仪等内容构成,家长通过有意识地言传身教和无意识地潜移默化两种基本途径对青少年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进行滋养,促进其品德心理健康发展。优化家长文明素养,重在更新教育观念,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整合家长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课程。而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相似文献   

19.
马肃霜 《山东教育》2010,(11):51-51
《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利用这个活动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我们在设计活动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组织进行高效的活动呢?这些问题成为教学中迫在眉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评价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是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我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构建起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即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状态、活动的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